一、风俗习惯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由于汉语国家与英语国家相距甚远,所以风俗、礼仪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对动物的引申意义上。比如在中国,狗是一种相对来说较为低级的动物。自古以来,那些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大多表达了贬义。像狼心狗肺,鸡飞狗跳。而在英语国家中,狗的寓意却恰恰相反。例如: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Aluckydog(幸运儿)等,都体现了英语国家对狗的喜爱。若是不能熟知此类文化差异,便会产生很多翻译曲解的现象。除了动物的引申意义外,相同颜色在汉英文化中也有着不同的指代意义。例如,在汉语中,蓝色一般代表着明快、晴朗或者轻松的感觉。一提到蓝色,我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蓝天、大海和宇宙等等。而在英语表达中,蓝色一般代表忧郁和深沉。比如美国早期著名的音乐类型“BlueMusic”,既蓝调,是忧郁派风格音乐的代表。当翻译到类似这里的“Blue”时,要充分考虑到英语国家中的不同风俗习惯,以免产生错误的翻译结果。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在日常翻译工作中,译者要尤为注意汉英文化中的差异,避免因不熟悉对方特有的风俗习惯而产生不必要的误解,甚至是错误的译文。
二、宗教信仰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宗教信仰是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宗教信仰主要以佛教为主,而在英美等国家,则是信仰基督教的居多。在佛教信仰中,神仙是占据主要位置的。如老天爷、龙王和开天辟地的盘古等等,都是拥有广大神通的各路神仙。而在基督教中,耶稣则是唯一的神。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有关宗教信仰的字句时,要充分了解中国和英语国家的宗教文化。例如在翻译中国古典名著时,对于“观音菩萨”这个词语,应该怎样翻译为好呢?因为在英语中,并没有一个词语能够完全对应的上,若是将其直接翻译成God,则不能表达出这个宗教术语的真实含义。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及其夫人采用了“音译与注解相结合”的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将“观音菩萨”这个宗教术语翻译成为“Guanyin,thegoddessofmercy”。这样就既保留了“观音菩萨”作为一个中国传统文化词汇的特色,又解决了汉英互译的不对称性,使得双方都能准确的理解该词汇。另外,在英语国家中,当表达对对方的祝福时,通常会说“Godblessyou”。而在汉语中,我们常说的“天佑善人”中的“天”,还能用“God”来表达吗?如果翻译成“God”的话,我们则是站在基督徒的角度了。所以在翻译汉语中的这类俗语时,选用“Heaven”这个词会更为准确。
三、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对于思维方式的差异来说,其本质实际上就是内在的文化差异。面对同一事物,因思维方式不同,往往就会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中西方思维方式最明显的不同之处表现在:西方国家善于运用抽象思维,通过抽象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所以西方人的语言表达也比较抽象;而中国人则偏好形象思维,所以语言也比较具体。举个例子来说,当译者翻译“Isawawhitebirdbetweenthegreenoftheforest”时,要仔细斟酌“green”这个词的翻译。这里的“green”是一个典型的抽象词,在翻译时需要特别注意其对应的汉语含义。我们分析后可得知,这个词所表达的意思是用抽象的表示颜色的词语来形容具体的森林的植被样态。所以我们可以将其译为“翠绿的森林中”。另外,西方人的思维比较直接,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作文的翻译中。英语文章讲究直入主题,尽早亮出观点,不像汉语中的层层铺垫环环相扣。对于汉英互译者来说,思维方式的差异是最难把握的。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正确的理解全文思想,之后再用符合各自思维方式的语言种类将原文作者的意思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四、结束语本文选取了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汉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文化差异影响着语言的交流,语言交流也同样会反映出文化的差异。只有掌握了不同语言国家中的文化差异,再加以适当的翻译技巧,将文化与语言有机结合,才能产生优秀的翻译作品。
作者:王经晶 单位:吉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