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出问题
问题是探究的开始,有了问题就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才能确定探究活动中需要收集的证据。教学中,教师巧妙引领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能诱发探究动机,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真正感受发现的乐趣并能用合理证据证明自己假设的问题。如笔者在教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时,创设了魔术表演的情境:一个透明的烧杯中装大半杯清水,把马铃薯放入杯中,马铃薯沉入了水底。从水中拿出马铃薯,换了一杯装了浓盐水的烧杯,再把马铃薯放入杯中,马铃薯居然浮了起来。在此魔术表演过程中,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在观察中,学生产生了质疑:同样是马铃薯,为什么在浓盐水中会浮起来呢?由此引出了本课的探究问题,在这一探究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动手尝试,不仅探究出使沉在水中的马铃薯浮起来的方法,还知道了使沉在水中所有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二、猜想假设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在动手实验之前,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假设和预测”。猜测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是科学原理产生的前提,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都建立在猜想的基础上。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课上,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应鼓励学生对问题的结论进行猜测和假设。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能发展学生猜测和假设的能力。如在教学《热的传递》一课中“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时,笔者问学生:“这儿有一段钢条,现在在钢条上滴四滴蜡滴,把钢条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在另一端用酒精灯加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然后学生自由猜测。在猜测中,唤起了学生对热在固体中传递方式的已有认识,使其有理有据地提出假设。又如在《导体和绝缘体》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在课前给学生准备了一些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这些材料是否导电。学生的猜想激发了他们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欲望。
三、实验探究
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中,实验探究不等于学生按照教师既定方法和操作步骤简单地模仿和重复,而是应在学生明确探究的问题和方向后,根据自己的想法或小组成员共同的设想去探究。如笔者在《电磁铁》一课的教学导入后,让学生“制作一个能吸30个大头针的电磁铁”,并要求学生每制成一次,及时把吸引的大头针个数和他们认为需要记录的内容记下来。小组成员积极寻找方法,不断地调整铁钉的大小、线圈匝数的多少、电池的个数,在进行多次操作并收集到许多数据后,学生渐渐发现了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真正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发展了探究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又如,在教学《肺和呼吸》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呼吸时,一呼一吸的气体有什么不一样”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航:1.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2.做实验并记录观察现象;3.议一议,为什么实验结果不一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究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设计的方法合作探究,并根据观察的现象进一步思考其原因。在教学探究环节,聚焦点更多地是关注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然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许多教师比较关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活动,导致教学中经常出现“活动有余而思维不足”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当多注重引导学生对探究方案进行设计、讨论和质疑,使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探究态度,提高探究的效率。
四、得出结论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中,做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重复实验过程,而是要通过做实验寻找一些能为解决问题服务的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让学生通过研究这些事实和数据寻找结论。如在教学《冷热与温度》一课的“连续测量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时,笔者让学生对一杯开水的温度连续进行20分钟的测量和记录,学生收集到11组数据,然后让学生对记录表中的数据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寻找规律。由于数据充分、研究时间充足,学生基本上能发现一杯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及其原因。又如,教学《摆》一课时,实验探究结束后,笔者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小组整理、分析实验记录的数据,并引导学生记录有哪些发现、想到哪些问题。一节探究课,学生是否完成探究任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知识与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在探究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探究时记录的数据,学生会发现数据中的秘密,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五、实践运用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体现“从生活中寻找科学,用科学来服务生活”这一理念。如在教学完《导体和绝缘体》一课后,笔者给学生提出了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当你家中的电路出了故障,又没有办法切断电源进行检修,需要带电操作时,你可用哪些办法避免触电?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如,在进行《我们的食物安全吗》这一内容的探究活动后,笔者让学生去超市进行“科学购物”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实际购物,真正建立起健康饮食、科学生活的意识。科学的课堂教学流程能有效落实学生的学习目标。在运用小学科学实验探究的“五段式”教学基本流程中,可以发现,一定的教学方式形成了一定的思想方法,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及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与方法有了明显的发展,进一步探究、实践的主动性更强了,并且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学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需要注意的是,“五段式”教学流程不是科学实验探究的“万能钥匙”,《义务教学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进行的。”因此,在教学中,不一定每节课都要完整地经历这五个流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作为主要学习过程,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发展。
作者:宋爱君 单位:山西省孝义市崇文小学教育集团
相关专题:化学分析计量 小木虫 中国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