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也与日俱增,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构筑思想防护网,不但是网络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保障网络安全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网络;信息;思想;防护网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对美国“棱镜”计划的解密,以及“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的“维基解密”曝料,引起了世界各国对网络安全的恐慌和担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已达到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亿,网站273万家,国内域名数1915万个,网络购物更是发展迅速,2013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超过了3亿,交易金额达到1.85万亿人民币,比2012年增长了40%多。时至今日,网络已发展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全球第四大媒体。使用手机上网随时随地且方便快捷,网上有大量的信息资源,网络图书、时事新闻、专业知识、数据资源、娱乐游戏等等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是对网络无所不能的真实注解。
一、网络信息安全定义
从本质上来讲,网络信息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或者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泄露,数据能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广义来说,凡涉及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领域。从社会教育和意识形态角度来讲,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会对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的发展造成阻碍,必须对其进行控制。本文主要从这一方面进行展开讨论。“互联网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是良师益友,用不好是无形杀手。”以信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世界在给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安全隐患,为敌特分子或黑客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网络信息安全隐患
从负面作用看,互联网似乎已成为一个自由舞台,乱发言论、网络诈骗、政治渗透、网络钓鱼、网络煽动、各种爆料、敏感信息炒作等等。特别是境内外敌对势力,为达到扰乱民心、破坏我国社会安定的目的,极力炒作民众关注的官场腐败、贫富差距、重大案件、群体事件等热点敏感话题,恶意扩大社会阴暗面,甚至无中生有,混淆视听,这些现象都时刻冲击着普通民众基本的判断力和鉴别力。如2008年3月14日发生西藏拉萨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的“暴力犯罪”事件等,都是境外集团利用网络召集东突份子,有组织、有预谋制造的恐怖事件,互联网被用来扮演了制造遥言、组织串联、煽动闹事等幕后推手的角色。目前,大多数人都会使用功能强大、上网速度极快的4G智能手机,可以进入各类论坛看帖子、发表意见观点和上传图片。而社会上总是有那么一些人,喜欢制造虚假消息和事端,无事生非,唯恐天下不乱。一些不法之徒,也总是喜欢歪曲事实,煽动不明真相人们的情绪,他们对各类事件进行恶意炒作,给社会秩序和公共道德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一)政治风险
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35岁以下网民占87.63%,青少年是使用网络的主力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青少年容易被拉拢的特点,以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和互联网的开放性,对青少年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同我们的党和政府争夺青年一代,达到颠覆我国的目的。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非常直白地说:“中国将随着信息流通而民主化,只要中国想在经济上竞争,就不可能不让国际互联网和全球化的风潮进入到中国大陆,随着信息的流通,民主就会到来”。足见西方资产阶级所谓民主自由的用心何其险恶。近年来,有些敌对势力还高薪聘请网络写手,采取回帖发帖或网上沙龙等形式,在互联网上大肆进行反华宣传。在一些互联网站,看似平常的帖子,其实很多都潜移默化地灌输着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理念,久而久之,就会愚弄我们的灵魂,腐蚀我们的意志,动摇我们的信念,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俘虏。网上的反动宣传信息,一次两次接触,也许不会受到多大影响,但是长期接触,就很容易思想“中毒”,政治上迷失方向。现在,为全球网民服务的顶级域名服务器共13台,其中10台在美国;访问量最大的100个站点,有63个在美国;互联网上80%以上的信息和75%的影视文化产品由美国提供[4]。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美国占据了国际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绝对控制权,形成了网上信息的垄断和倾销。通过斯诺登对美国情报机构监控全世界网络的曝料,我们不难想象,网上已无秘密可言。事实上,美国一直把网络作为“封不住、禁不住、打不断”的重型武器,极力鼓吹西方价值观念,大肆宣扬所谓的“民主”、“自由”,进行前所未有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渗透。为此美国中央情报局制定了代号为《十条诫令》的行动计划,其中第二条就规定:“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核心是不良信息。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了一半”。第三条也明确指出:“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中引开。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他们把互联网作为兜售其政治主张的重要工具,打着“政治改革”、“维护人权”、“民族宗教自由”等旗号,进行反动宣传和教唆,恶意攻击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国内一些地方发生的所谓非法聚集活动,正是敌对势力频繁利用“博讯”、“脸谱”、“谷歌”等网络平台,大量发布反动信息所策动的。作为年青一代,正处在世界观的形成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长期浸染在这种不良信息中,精神就容易涣散,理想信念就有可能发生动摇,影响国家的稳定和集中统一。
(二)道德风险
在浩如烟海的网上信息中,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文化交汇碰撞,各种观点良莠并存,其中不少渲染暴力、色情、灰色人生的内容,直接冲击我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底线。在使用网络、浏览网页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网络暴力游戏、色情网站等不良信息。当我们徜徉在信息知识的汪洋中时,同时也在被大量低级趣味的东西所包裹。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在互联网上的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万种信息与色情有关,每天有约2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还有大量歪曲事实的虚假信息充斥其中,对青年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侵袭影响不可低估,防不胜防。一些网站、论坛为吸引眼球,不断推出网络“红人”和惊艳话题,“艳照门”、“兽兽门”等等,可谓这个门唱罢,那个门登场。如果不分良莠,长期耳闻目睹这些格调低下的东西,就如同“温水煮青蛙”,必然模糊是非、美丑、荣辱界限。为寻求感情寄托或发泄情感,对手机网络中的聊天交友活动趋之若鹜,甚至寻求网恋,极易诱发不正当交往、乱拉男女关系等问题。这些“道德风险”损害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随着社交网络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沉溺于虚拟世界,出现了网瘾、网络癖、网络狂躁症、网络孤独症等电脑依赖症。特别是有的人受网上低俗之风的诱惑、畸形生活方式的刺激、不正常网络交往的影响,导致精神恍惚,萎靡不振,行为失常,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心理学专家认为,如果长期沉湎于网络,就会成为网虫、网痴,分不清现实与虚幻。现实生活当中,有部分年轻人长时间沉浸在网络中,放弃学习,甚至寸步不离开网吧,因高度疲惫发生猝死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让网络真正成了“电子海洛因”。
(三)军事风险
据报道,2002年美国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网络战部队,其人员组成包括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联邦调查局以及其他部门专家,全方位、全时段加紧对世界各国计算机进行进攻和窃密。他们是怎样进行窃密的呢?首先是正面突破。采取漏洞扫描、账号口令破解、数据恢复等方式攻击我内部网络、控制主机。其次是迂回切入。采取网络钓鱼、邮件攻击、摆渡渗透等策略,设法控制我移动存储介质、涉密人员家庭主机。第三是伪装欺骗。伪装成攻击对象需要的邮件,以迷惑邮件接受者。这些风险无疑影响我国的军事安全。据统计,上互联网的电脑中,98%的计算机受到过黑客的攻击性分析,50%的计算机被黑客成功入侵,被入侵电脑中有20%尚未发现自己被入侵。一直以来,境外情报机构利用网络的无界性、隐蔽性、即时性,极力构建成本小、风险低、见效快的渗透窃密渠道,采取黑客入侵、信号侦测、设置“后门”、预植“木马”等手段,对我涉密计算机进行远程攻击,窃取我党政军大量秘密资料。我们平常使用的电脑、移动硬盘、U盘、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工具,这些常用工具倘若管理使用不当,同样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危害,要加强治理,否则必将发生失泄密问题。
(四)情报风险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也已成为境外情报机关拉拢策反、情报窃取的主要渠道。敌特分子利用网络套取情报,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网上聊天。通过在聊天室聊天培养感情,待时机成熟拉拢策反。二是论坛交流。通过军事论坛、战友QQ群等,从中物色对象,套取军事秘密。三是公开招聘。在网上发布信息,招聘军人、涉密人员,而后用所谓“工作关系”,将应聘者拉下水。四是发送邮件。通过搜集敏感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互联网上注册的电子信箱,然后向他们发送邮件,进行利诱策反。从近年来通报的出卖情报的案件看,许多人都是从网络陷阱一步步跌入违法犯罪深渊的。有的心存侥幸,违规上网造成泄密;有的网上勾联、主动卖密,自认为网上活动很隐蔽,最终成为历史的罪人。有的在军事论坛发帖公开谈论我军某新型装备,撰文讨论,在不知不觉中中造成重大失泄密问题,给国家和军队建设带来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三、构筑思想“防护网”
(一)强化自我认识,筑牢思想“防火墙”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在当前网上政治渗透侵蚀的严峻形势下,很重要的就是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占领思想阵地,增强我们的政治辨别力和免疫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里擦亮眼睛,辨明是非。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牢牢把住政治、法律、道德“三个底线”。高度重视在学习普及网络知识中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网上有政治,网上有渗透,网上有敌情,网上有较量,务必保持高度政治警惕。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充分认清网络已成为反华势力对我实施意识形态渗透和攻击的主要阵地,充分认清网上渗透策反和情报窃密的严峻现实,充分认清网络泄密对军事安全的严重危害,切实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努力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的侵蚀。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社会现象,辩证看待网上言论,做到不“唯网”,只唯实,讲网德、守纪律,是非清、不盲从。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网上的“自净”能力和抵御能力,做到正确利用网络而不被网络所惑、所害。
(二)遵守规章制度,严守保密“隔离带”
制度规定是最好的防护网。严守保密制度就能在我们使用网络过程中筑起“隔离带”。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严守政治纪律,讲究道德规范。加强对涉密载体的管控,真正给兴趣加“锁”,给交往设“岗”,给思想筑“坎”,自觉克服不良欲望,确保政治信念不动摇。另一方面,要克服侥幸心理,自觉规范上网行为。每个人上网时都要时刻牢记:“网上有纠察,网上有眼睛,上网要自律”。
(三)规范网上言行,常敲隐患“警示钟”
研究网络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不是拒绝网络,而是要兴利除弊,科学、安全使用网络。要高质量地建好用好网络,充分发挥网络在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运用网络的同时,注意教育引导大家自觉遵守网络法规,学习基本常识,学好技术防范,做到有所吸取、有所抵制。正确处理工作和娱乐的矛盾,切实规范网上言行,强化自身网络道德约束,倡导网络文明,自觉抵御不良内容的侵蚀,摒弃网络滥用行为和低俗之风。面对各种问题和争论,要学会心平气和地讲道理,果断摒弃网络暴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网络时代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且将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思想观念,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习惯。只要我们取其所长,防其所短,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就一定能够取“网”有道,用“网”成才。
【参考文献】
[1]刘勇.关注信息网络安全,提高防范意识[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4,(4).
[2]常波,刘甜甜.网络信息安全的风险与防范[J].河南科技,2013,(1).
[3]李新建.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模式研究[J].策略探讨,2013,(8).
[4]闫巍.网络信息安全威胁与防范措施[J].硅谷,2013,(15).
作者:韩娜娜 李澳 单位: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