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 >

生态思想下的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发展背后,环境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和浪费,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而,生态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规制,而且必须进行有效的伦理导向,从价值观的高度提升人们的环境伦理意识,把保护环境作为道德问题的构成部分,这也正是科学发展观价值论方面的意蕴。

一、岩佐茂生态思想

(一)岩佐茂生态思想的核心为了确立生态伦理学的核心,岩佐茂抛开过去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二分法”,把“人”与“自然”二者择一的主体观,转换为人类“和谐共处”下的“人与自然”的互生互动[1]。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人类关系之中,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并以此重新定位生态伦理学的核心,正是认识到人类对“利益”的无尽争夺而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实际上也是对“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批判认识的结果。

(二)岩佐茂生态思想的制度设想岩佐茂在构建自己的生态伦理学时,也把组织生产的社会制度问题放在重要环节上。岩佐茂认为,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根本解决生态问题。但是,他所要的社会主义是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应该是生态社会主义”。但是,社会制度的选择与发展不仅关注环境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2]。他没有看到我国当前为了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而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他的理论目的是想以生态为轴心的社会主义博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认可,而纯粹生态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形式是不可能出现的。

二、中国传统生态思想

(一)道家“道法自然”的生态观“道法自然”是整个道家、道教思想体系的核心。“道”就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是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老子看来。“道”是产生万物的过程,是一个由于自身的内在矛盾而进行的自然而然的过程;既然人产生于这一过程,人的一切行为当然应以这一过程为范本,将“自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老子的“道法自然”正式将自然作为一种思想的价值观念提出来。“自然”作为一种理想的生存在世的状态与过程,体现了一切存在者的当下生存状态和现实生存境遇的关注。

(二)儒家“仁民爱物”的生态智慧儒家对自然的关切是一种推己及人,由人及物的扩展。把人类的仁爱主张推行于自然界,儒家的人际道德是基本道德。自然道德是次要的,二者的关系是以人的血缘亲疏联系的逐步向外扩张。儒家对非人类以外的自然万物的爱,在伦理学上是从仁的人际道德向生态道德的扩展。在自然观上,儒家的基本思想是“三才”——天、地、人的协调一致。儒家孔子对“天”是抱着一种阙疑的态度的,他不明确表明自己的看法,而是自然主义地对待“天”的运行,孟子和荀子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将“天”确立为“天命”;而荀子则明确为“天道”。荀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有机自然观体系。荀子进一步肯定了天道自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在荀子看来,宇宙是由天、地、人三要素构成的,它们应分施不同的职能。正是这三种职能的匹配,才构成了宇宙整体的运行。荀子赋予中国古代“三才”学说以新的意义。用“三才”的思想表达出了自然观上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

(三)佛学“尊重生命”的博爱意识佛教不是生态学,但它却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环保思想,具有独特的生态观。佛教认为,宇宙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之法的体系,生命不只是存在于生命之中.而且以潜伏的状态存在于无生物中,宇宙的变化具有产生生命的力量。清净佛土,真爱自然就是中国大乘佛教的天然使命。人与自然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生命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佛教强调“依正不二”,即生命主体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从佛教思想来看,虽然佛教的信仰并不能解决人类对生物的保护问题,但佛教的道德信条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生命的尊重,对于我们今天的环境保护却无疑是有价值的。

三、二者的比较以及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和岩佐茂生态思想都是从整体论的哲学基础出发,把自然和人作为一体的观点来看待二者的关系,反对单纯强调其一而忽略其二的重要性。这种整体性和统一性对于生态文明观的形成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但两者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出发点是道德的角度,强调“君子有好生之德”。岩佐茂则是从更加理性的角度出发,强调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途径上,要注重人的自省与内敛,通过个人修养来实现和谐。在最终实现的和谐状态上,中国传统生态思想要实现的是回归原始的和谐,是一种没有充分发挥人的特有品质的低层次的和谐,岩佐茂要实现的则是在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基础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高层次的和谐。岩佐茂对生态伦理核心内容的新定位,启发人们思考构建生态文明的有益方略。他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制度设想,鼓舞我们利用社会主义特有的制度优势,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我国虽然经济一时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资源的迅速枯竭却会为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危机,如何处理好生产力的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将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长期的任务。在这种意义上说,岩佐茂环境问题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开发与保护环境并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资源的人均占有率非常低,加上过去长期实行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自然资源过度开发消耗、能源消耗浪费很大,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和严峻。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从根本上体现了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基本国情和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建设生态文明对环境保护提出更高要求,其目标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相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开发自然资源时,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更应优先考虑生态效应,要知道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科学的发展不仅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和增长,还应包括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提高人类认识、改造和保护自然的能力。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既不能单纯的强调开发,也不能单纯的强调发展,而应把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协调起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相一致。

(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

十八大报告中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4]。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废弃物的回收重复利用,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能够缓解我国资源、能源紧张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减轻我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达到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的。

(三)正确消费,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岩佐茂的生态哲学思想含有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思想。他倡导的生态消费观,对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分析当代社会出现的非理性的消费现象提供了理论指导。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出现了大众消费很不理性的现象,过度消费、盲目攀比等一系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出现。这种现象不仅造成了对资源的大量浪费,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要缓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就要求我们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进行合理、适度消费,同时还要进行绿色消费。

小结

当然,岩佐茂的生态思想是从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为背景来研究的,其理论不乏会有一定的片面性和约束性,其自身的理论体系也并不尽完善。而我国传统的生态思想由于以当时特定所处的社会环境作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加上研究者认识的局限性,使得其理论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因素。因此,我们应当结合我国当今的具体国情和实际情况,批判性的、有选择性的借鉴这些理论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之中。

作者:柳玉玲 柳华 单位:陕西中医学院


    更多工商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生态思想下的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gsgl/92876.html

    相关专题:风能发电论文 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上一篇:初中生物课堂提问现况概述2篇
    下一篇:生物类似药生产工艺与质量管控问题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