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 >

地方医疗福祉事业研究

一、成功老化

Wiles、Leibing、Guberman、Reeve和Allen(2012)[2]指出长辈要自己决定在何处、以何种方式在地老化;在地老化的好处是情感上较为紧密,在自家与社区之间会产生安全与熟悉感,并具有良好的照顾关系;强调长辈独立自主的能力,以提升长辈的自我认同感。Rowe和Kahn(1997)[3]定义成功老化为,具有能力维持以下三个关键的行为或特性:避免疾病和失能、维持认知和身体功能以及从事社会活动,三者交集皆达成时,即为最成功的老化状况。

(一)避免疾病与失能

这是成功老化三个元素中最基本也较容易达到的层次。避免疾病与失能不只是没有疾病本身,也应尽量减低罹病的风险。许多疾病风险是可避免的,如通过饮食与运动来降低血压、血糖、体重或胆固醇。

(二)维持认知和身体功能

老年人只有能够维持独立生活,才能拥有自尊与满足感。因此,尽可能维持良好的心智与身体功能,是老年人第二项成功老化的要求。麦克阿瑟研究提出三项研究要点:有关功能丧失的恐惧被过分夸大;许多功能丧失是可以避免的;有些丧失的功能是可以恢复的(Rowe、Kahn,1998)[4]。心智功能能否维持以及如何预防丧失,也是成功老化关心的重点。

(三)从事社会活动

维持老年生活在心理和社会层面上的快乐与投入,是成功老化的要件(Rowe、Kahn,1998)[4]。老年人将逐渐脱离或放弃原有的工作、休闲、朋友或家人。持续老年生活的积极承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情绪性的支持,维持与他人的社会关系,如情感、尊重、自尊的表达;二是工具性的支持,如直接给予体力或家事协助、交通和金钱来往的协助等。Crowther、Parker、Achenbaum、Larimore和Koenig(2002)[5]将正面灵性定义为宗教(religion)与灵性(spirituality)之特性所导致的正面结果,将“使正面灵性最大化”(maximizepositivespirituality)加入Rowe和Kahn的成功老化模式,成为成功老化的第四个元素。

二、社会企业的概念

社会企业以多种组织形式存在。如非营利组织(NPO)主动采取商业手段获取所需资源,或者在政府的政策鼓励下,以达成社会使命为目标,采用商业策略来获得资源;营利的企业组织在“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的驱使下,从事实践社会目的之事业(Johnson,2000)[6]。Dees(1998)[7]认为非营利社会企业组织是变迁的代理人,其运作模式具有提高财务的稳定性、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工作机会给弱势族群以及促进组织的专业化等优点。Kirkman(2012)[8]以多层次的架构来探讨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企业创新过程。在组织层面上,降低资金不确定性的动机会影响管理人员对社会企业复杂性和破坏性本质的理解。在组织的内部层面上,在非营利性活动中进行商业活动时往往会发生文化冲突,此时内部利益相关者可能会拒绝商业化;管理人员缺乏以营利为目的的经验,也会导致新企业的不确定性。社会企业创新具有不确定性,最终可能造成创新目标的失败。官有垣(2007)[9]指出,所谓服务提供与产品销售型社会企业组织,基本上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NPO提供付费的服务,第二部分是贩卖NPO所生产或代售的产品。但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这些服务或产品均与NPO本身的宗旨和使命有密切的关联性。NPO提供服务给使用者,通常是由使用者自己付费,或是由第三者支付费用。政府2002年推出“照顾服务福利及产业发展方案”,并实施“失能老人及身心障碍者补助使用居家服务补助计划”,该计划强调NPO是主要的受委托执行者,提供居家服务。换言之,政府按民众的失能程度,每个月给予8~32小时的免费服务,并设计部分时数由政府提供50%~70%的补助,其余30%~50%则由民众自行负担。为满足长期照顾需求人数快速增加的需要,“行政院”于2007年4月核定“长期照顾十年计划”,计划采取“引进民间参与”的实施策略来办理,也就是通过民营化策略中的购买服务方式鼓励民间参与,并通过补助方式鼓励相关资源的建置,加强民间对相关照顾服务的参与,以增加提供扩展服务的单位的数量,发挥多元化服务模式的功能。政府积极将全人照顾、在地老化、多元连续服务视为长期照顾服务原则,促使不少原本存在的社会服务NPO或是因应政策而新设的NPO加入提供居家服务的行列。而服务提供与产品销售型社会企业组织强调的是产品应与NPO的工作有关,同时在促成组织使命的实践上能够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在地老化服务模式

Pastalan(1990)[10]认为在地老化是指不需要迁移的晚年生活,不需为了保持必要的支持性服务以及响应老年人不断改变的生活需要而搬离现居场所。根据“老人福利法”第十八条,提供的社区式服务应包含保健服务、医护服务、复健服务、辅具服务、心理咨询服务、日间照顾服务、餐饮服务、家庭托顾服务、教育服务、法律服务、交通服务、退休准备服务、休闲服务、信息提供及转介服务和其他相关服务等(“内政部社会司”,2012)[11]。LaPlante、Kaye和Harrington(2007)[12]提及在地老化需要多元的照顾服务支持,而成人日间照顾服务(adultdaycareservice)则是重要服务项目之一;通过社区提供支持性服务,方能促使个案尽可能地继续居住于家中。苏子炘、蔡锦墩、吴纪萱和陈淑慧(2012)[13]运用体验行销手法,以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与关联(relate)作为服务体验之基础,对居住于银发家园中的10位老人进行深度访谈,以了解在地老化的照顾服务感受,结果显示,老人对此五大服务体验构面均有相当高的满意度。世界目前主要国家的老人照护政策,均以在地老化(aginginplace)为最高指导原则,认为老人应在其生活的社区中自然老化,以维持老人自主、自尊、隐私的生活质量(吴淑琼、庄坤洋,2001)[14]。依据2007年4月“行政院”核定的“长期照顾十年计划———大温暖社会福利套案之旗舰计划”推估,长期照顾服务需求人数(含老人、身障者及先住民)2007年为245511人,2010年为270324人,2015年为327185人,2020年为398130人。在地老化必然是现在各国重视的一个课题,中国台湾地区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努力。“行政院”于2007年4月核定“长期照顾十年计划”,规划于10年内挹注新台币817.36亿元,以建构一个符合多元化、社区化(普及化)、优质化、可负担及兼顾性别、城乡、族群、文化、职业、经济、健康条件差异的长期照顾制度,计划涵盖的服务项目以日常生活活动服务为主,包括居家服务、日间照顾、家庭托顾服务等。

四、福乐多简介

(一)福乐多的缘起

1987年8月16日,《联合报》有一篇报道的标题是“未来的老人怎么过日子?今天不打算,以后惨兮兮”。叙述的是一位退休公务员,突然中风昏迷,成为植物人,她的四个子女轮流在医院伺候。有一次,主治医师感慨地对从国外赶回来照料她的女儿说,“其实你妈妈很幸福,有四个子女照顾,以后我们这一代没有这个福气啦!每人只生两个孩子,老了,万一得了这种病,孩子们忙得过来吗?所以只好平日多保重了”。陈治女士看了这篇报道,突然惊觉,老人问题日益严重,台湾高龄照顾服务工作非常缺乏。1994年在台湾进入高龄化社会的第二年,蔡锦墩董事长因陈治女士几番不厌其烦的造访,意识到台湾因高龄人口的快速增长所引发的多元化需求必须及早因应,遂全心投入创办了“福乐多医疗福祉事业”(福乐多医疗福祉事业官方网站,2012)[15]。

(二)福乐多的定位

福乐多自1994年成立以来,不断地努力在营利与非营利的天平中找到一个让自己生存、同时也为福祉尽一份心力的平衡点。随着高龄人口的快速增加和人们整体意识的提升,在人性化身、心、灵照护的软体层面逐渐受到重视时,福乐多逐渐展现十多年来所累积的价值,在机构、社区、学校努力扎根。蔡锦墩董事长本着“欢欢喜喜的服务,轻轻松松的照护”的宗旨,共同创造福祉社会的“福气、快乐多”(福乐多医疗福祉事业官方网站,2012)[16]。福乐多努力发展高龄相关教育研修课程,希望对高龄者或身心障碍者,以及所有相关的家庭、教育、社区以至整个社会的观念及做法能有正面提升的作用,更希望能为那些真正想为高龄者及弱势群体尽一份心力的人提供一个跳出传统思维模式的具体、创新的方法,让他们在福乐多建构的平台上,能够找到自己可以扮演的角色。无论是师生、直接服务者、间接服务者、主管还是其他专家人士,有了这样一个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就能够促进国内外产官学携手合作,创造出更体贴、更温馨、更有爱的社会。

(三)福乐多的重大发展历程

福乐多于1994年成立,从辅具销售、长照机构设置规划开始;1999年推展日托、社区关怀据点经营;2005年建置社区小规模多机能网络,成立现在的翠华园;2008年发展到宅入浴福祉车、居家照顾服务;2010年为深入推进中老年人福祉事业,在上海设立上海福祉实业有限公司;2011年,针对一般消费群体,福乐多居家生活馆开幕;2013年,集咨询顾问、活动带动、产品销售展示于一身的南京心贴心福祉馆陆续开业。这一路走来,福乐多一直秉持着思考、创造、执行的理念,不断地求新求变。

(四)福乐多的组织架构

福乐多整合银发族照顾服务、生活服务的各种需求,从硬件服务到软件服务,范围包括赡养护机构设置规划、学校教育课程办理、学校情境教室设计规划、银发族用品销售等。为满足多元的服务需要,高雄总公司下设会计部、仓管部、企划部、福祉推展部、长照福祉部、社区健康发展部,并设立福乐多居家生活馆,目前已开设两家直营店;上海福祉实业有限公司除了经营福乐多的主营业务外,也与南京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共同设立了心贴心福祉馆。

五、福乐多社会企业的运作模式

福乐多医疗福祉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以社会企业的理念在营利与非营利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营利事业部分以总公司本身和福乐多居家生活馆为主;非营利组织部分则另外经营社团法人“台湾加贺谷宫本式音乐照顾协会”和社团法人“台湾身心机能活化运动协会”。以下将逐一说明福乐多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的发展情形。

(一)台湾身心机能活化运动协会

福乐多的蔡锦墩董事长自1994年起就积极推广身心机能活化运动,2004年成立社团法人台湾身心机能活化运动协会,以NPO组织形态持续推动社区照顾、居家服务、身心机能活化运动,组织架构包括老人居家无障碍环境推广服务、居家服务支持中心、银发家园暨老人社区照顾服务支持中心、健康促进及机能回复推动组以及行政活动企划组。1.身心机能活化运动身心机能活化运动以一系列活动设计与团体竞赛的方式,让被服务者与服务者都在快乐、欢愉的鼓励气氛中充分享受互动、有趣的团体生活,自然建立良好关系;针对被服务者平日运动量不足的状况,提供适当且适量的运动,以达到改善身心机能的目的。课程内容包括:(1)活性温热;(2)手指棒;(3)健康环;(4)槟果投掷;(5)回想训练;(6)高尔槌球。到2011年,全台实施身心机能活化运动的日托站及关怀据点共计617个,通过“身心机能活化运动”指导员认证者共1600人。2.社区照顾服务高雄市政府“社会局”于2005年委托台湾身心机能活化运动协会公办民营“支持型住宅———银发家园暨老人社区照顾服务支援中心”,简称“翠华园”,2005年12月29日在高雄市翠华社区开幕,服务于左营翠华社区居民及高雄市民。社区设立支持中心、日间照顾中心和六户银发家园,银发家园内每户有三房两厅,可居住两位老人。“翠华园”到2012年12月已营运7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优质、精致的小单元老人照护模式,服务内容包括基本管理、保护性看视、协助餐饮服务、协助家务整理服务、协助引进支持性服务等项目。台湾身心机能活化运动协会自2008年起承办高雄市政府“社会局”老人居家服务支持中心,于2011年度评鉴荣获优等殊荣,并在2012年荣获三项优等的最高殊荣。

(二)台湾加贺谷宫本式音乐照顾协会

1999年的“9•21”地震对台湾造成了很大伤害,福乐多积极扮演当中的桥梁,希望能为灾民尽一份心力,并开展了数十场音乐照顾巡回活动,更于2010年正式成立社团法人台湾加贺谷宫本式音乐照顾协会,以NPO组织持续支持会员在各领域的实务照顾应用,2012年更将此活动延伸到了上海、南京、北京等地。成立音乐照顾活动推动小组,并在台湾的北、中、南等区设立分会。音乐照顾是一种身体活化的媒介与心灵成长的催化剂,其最显著的效益是藉由动人的旋律与简单的动作来安定情绪,促进成长与发展,而如此的操作模式则是以已故的加贺谷哲郎老师所研发的内容为基础,再结合宫本启子老师于实务带动上的思维与理论系统化而成的。实施方式:(1)即兴的乐曲组合;(2)利用身体来表达,达到身心一体;(3)团体带动;(4)尊重自我选择、决定、行动;(5)尊重人性尊严;(6)应用音乐的特性;(7)独特的内容。对于健康的参与者而言,加贺谷宫本式音乐照顾是一种律动的幸福;对于失能、失智、重症安宁的长者或有身心、语言障碍的儿童而言,它是一种雪中送炭的希望,让他们可以从音乐中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与生活的目标,进而产生自发的行动。在日本拥有七十多年历史的加贺谷宫本式音乐照顾自1999年始在台湾深入发展。因为聆听音乐可以让收听者产生快乐、安定的心情,而音乐配合身体动作更是可以让人获得身体活化、心情愉悦的效果。到2012年,福乐多在台湾各地共开办超过33期的初级课程和4期中级进阶课程,组织近百场的音乐照顾体验带动和3届全台湾大会;并且让学员参加日本MusicCare协会举办的大会进行交流。目前通过加贺谷宫本式音乐照顾的初级认证者共1380人,并培育了20位高级班种子人员。

作者:苏子炘 陈淑慧 单位:辅英科技大学 国立交通大学


    更多工商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地方医疗福祉事业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gsgl/91155.html

    相关专题:功能材料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上一篇: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方法
    下一篇:油田运输企业项目管理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