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象
选取临床医学2004级本科生15人,分为3组,每组5人,随机分为读书报告组、病例讨论组和课题研究组,每组指定1名导师和副导师负责,导师为本专业教师,副导师为本专业在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2方法
3组学生在各自导师和副导师的组织下分别进行不同形式的研究性教学活动,读书报告组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病例讨论组定期参加临床病例讨论,课题研究组参与一项临床课题研究。研究周期为半年,项目结束时采取调查问卷方式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
2.1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在理论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或由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出相关问题,然后定期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先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中外文资料寻找答案,准备1周后由指定学生进行读书报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教师点评总结。
2.2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邀请学生参加临床病例讨论。学生应提前熟悉病史、检查患者,在科室讨论前先自行讨论,并得出初步结论。科室讨论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学科教师进行讨论,会后总结比较自己与教师对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方面的差异,学习教师的临床思维方法,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2.3参与临床课题研究
指导学生参与临床课题研究,根据本专业的研究内容和方向进行临床研究设计,一般以病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疾病康复评定和治疗方面的探索,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课题设计,进行开题报告,然后分工实施,定期通报研究进展及交流经验,最后由学生分析研究结果、提交研究报告及撰写论文。
3结果
在半年的研究周期内,举行了2次问题导向式读书报告会,分别由1名学生主讲,再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相关学习和讨论。组织学生参与了3次临床病例讨论,与临床专业人员一起询问病史、进行体检、评估和讨论。参与导师主持的1项临床研究项目,分工参与课题设计、实施、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工作。项目结束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学生均认为这3种教学形式是对理论授课的极好补充,有益于帮助学生强化基础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问题导向式读书报告是引导学生了解本专业前沿及研究热点的较好方法;参加临床病例讨论可以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提高临床实践技能;参与临床课题研究则帮助学生熟悉和体验了临床科研过程,在科研过程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调查反馈显示,其不足是理论知识的知识面和深度有限,使学生在参与上述实践教学过程中稍显能力不足,在参与时间上也感觉不够。
4讨论
康复医学是一门年轻的医学学科,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已和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并列为现代医学的四大分支之一。作为提高生活质量的康复医学,现在已成为医学的前沿学科,康复医学课程在现代医学生的本科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日益突出。该项目的研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同济医院康复医学教研室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医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思维训练和提高实践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以此项目为载体,树立以启发学生思维为中心,以教师指导为方式的教育主导思想,采用综合性培养,使学生成为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临床实践能力强、创新探索意识高的复合型人才[4]。该项目实行导师制,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深化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并有机会较早地接触临床和科研工作。同时,通过导师的探索精神、研究方法及理论思维的熏陶,较早地形成正确的临床和科研思维。此外,为了保证本科生科研的顺利进行,导师将已进入课题研究阶段的博士生、硕士生作为副导师纳入指导教师行列,协助导师进行工作,使研究生教学和本科生教学在教育方式和内容上相互结合,能够使本科教学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现其研究型教学的目标。
大多数研究生曾是优秀的本科生,且同属学生,年龄相近,共同点多,容易沟通。研究生教学更多地表现为探索、讨论和钻研,有利于激发本科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研究性教学是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特点。其内涵不仅包括针对学生开展的探究性学习的各种教学活动,也包括大学生的研究与创新活动[5]。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加强教学内容与临床和科研实践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自身参与知识建构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6]。在研究性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信心的树立者和梦想的播种者[7]。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深入学生课题组活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尊重和鼓励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同时,教师在经过与常规教学方法不同的研究性教学应用后,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更多,同时研究性教学对教师的挑战是深刻的和全方位的,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层次、知识面的开阔程度以及交流、表达能力全面深入了解,才能做出适宜的引导。因此,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育方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因为,康复医学在该校属于本科生的选修课程,理论课时有限,有些学生对该门课程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理论知识的局限性影响了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另外,该项目主体是临床期医学本科生,临床期是基于临床前期培养提高学生各种技能的临床现实阶段,可以较好地展示临床前期和课外阶段的教学效果[8],但是由于临床实习任务较重,加上一部分学生在进行研究生入学考试备考,因此,没有充足的时间更多地参与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应用过程中进一步探索解决。
作者:陆敏 黄晓琳 尤春景 周宁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