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4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教学过程是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特别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的情感非常重要,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才能主动获取知识。有效的课堂教学,二者缺一不可。在此,作者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倾听学生的意见进行了分析,这些都有利于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发情感;调动情感;有效教学

教学过程是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有效的课堂教学,二者缺一不可。笔者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感谈几点看法,有利于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一、激发情感

情感是教师教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情感体验,愉快地获取知识。在此要注意两点。1.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在一次外出学习中,听了江苏省名教师张兴朝老师的示范课,课前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老师喜欢什么运动吗?”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篮球?”“足球?”“游泳?”张老师摇了摇头:“我爱好的运动只需要1平方米的地方和一根绳。”学生立刻猜出正确答案。“那你们爱好的运动是什么呢?说出来大家听听。”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自己的爱好。张老师笑着说:“同学们,我就喜欢你们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你们真捧。”张老师用聊天的方式片刻就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2.激发学习欲望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因此,教师应尽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教学“乘法的引入”一课中,师生共同计算“3+3+3”,“5+5+5+5+5+5”,“9+9+9+9+9”这类算式时,学生感到很奇怪:老师为什么总是比我们算得快?教师一语道破天机:“老师用了一种新的方法———乘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二、调节情感

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除了优化自己发出的情感信息、知识信息外,还要注意“察言观色”,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例如,学习长方形周长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有两个相同的长方形,长16cm,宽12cm,求它们的周长之和。”学生一看是练习过的题目,便劲头不足。但将题目改一下:“把这两个长方形拼起来,周长会是多少呢?”学生立刻产生兴趣,积极思考。这时我马上提出问题:“如果4个这样的长方形拼起来,周长有几种情况?”学生情绪高涨。当提出的问题稍微有点难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路或者降低难度的方法,引导学生抬阶而上,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一次,我在县教研活动中听了泗阳县实验小学胡亮老师关于“长方形的特征”的演示课,胡老师出示许多四边形,其中有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请学生找出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的四个角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对边也平行。”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教师未做任何评价,适时点拨,“特征”是什么意思?哪些是长方形具有的特征,哪些不但是长方形具有,其他四边形也有的性质,表面上看,教师在学生情感高潮时泼了冷水,实质上这样不但不会使学生的思维停滞,反而会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通过仔细思考,有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也具有“对边平行,对边相等”的性质,不能作为长方形的特征,又有学生说:“对角线相等,四个角是直角,也是正方形的性质,也不能作为长方形的特征。”教师反问:“如此说来,长方形没有特征了?”全班学生顿时鸦雀无声。最后,老师给出了长方形的特征,实践表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使每一堂数学课都成为情感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三、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

教师要善于接纳所有学生的想法和建议,让学生感觉自己被重视,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学习,建构有效课堂。例如,教学小数的简便计算时,刚教学一题后,就有学生说:“老师,我会做了,能不能不学?”我问:“为什么?”学生说:“我们学过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加了个小数点。”原来学生会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这种解题策略看似简单,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却是一种创新能力的表现。这节课我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主人的乐趣,体验到获取知识、迈向成功的喜悦之情。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珍爱学生,想他们所想,做他们所做,适时调整课堂气氛,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激情、释放智慧与个性的大舞会,因此,只有巧借情感的东风,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宋立新.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5(11).

[2]张俊华.浅谈如何构建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1(8).

[3]李凤荣.浅谈如何构建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5(4).

[4].王秀丽.浅谈如何创造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7).

[5]黎春银.浅议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快乐生成[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3).

[6]孙亚千.让数学课堂绽放最美丽的花朵———浅谈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有效数学课堂[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4).

作者:石善元 单位:泗阳县南刘集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摘要:数学是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课堂作为数学教学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研究并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从教材、课堂活动、课堂氛围、创设问题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几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促进数学教学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主旨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教师精心安排,深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掌握重难点知识,科学合理创设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进程。例如,在研究“简易方程”中的第一节“用字母表示数”时,主要探究的内容是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与运算定律,初步体验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教师应结合教材特点,灵活设计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展开相关实践活动,适时加强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并将函数思想渗透其中,这对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大有帮助。有一些教师把重点放在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及分配律等数量关系的训练上,究其原因是没有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偏离了教材内容的编写意图,不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开展探究活动,激活学生思维

开展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之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将所授知识“给予”学生,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提高其对知识的记忆效率,也能为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打下基础。例如,在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时,准备好完全相等的锐角、钝角与直角三角形各一对,任意三角形三个等学具,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问:“三角形是否能转化成之前学过的计算面积的图形呢?”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鼓励学生借助手中的三角形拼接成平行四边形,再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之间的关系,说出相同锐角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为正确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做好准备。这样的教学更利于学生保持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在动脑、动口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三、营造和谐氛围,启迪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心情会更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此时他们才更敢想敢问,敢于质疑困难,勇于大胆创新,更乐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例如,在探讨“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可先出示两道商是5的口算题,再让学生编几道商是5的除法题,接着组织大家展开讨论:“同学们编得又快又准确,你们有哪些诀窍呢?这些算式之间是否有一定的关联呢?”问题一抛出,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积极投入到探究之中,在探讨中发现商不变的性质规律。这一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只是一条性质规律,同时也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与创造。

四、通过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讨欲望

鉴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问,不断设置有价值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使他们对新学习的内容产生疑惑和好奇心理,带着求知欲与兴趣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古人有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上课时,教师的疑设得好、设得巧,则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吸引力,激活他们的思维,推动其思维发展,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圆”的知识点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①大家都知道汽车的车轮是圆的,但是为什么不设计成正方形或是三角形呢?②假设车轮是三角形的,将会如何呢?③将汽车轮设计成圆形的会起到什么作用呢?学生听到这些问题,纷纷讨论起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既可化静为动,又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策略设计。另外,数学教师也要结合自身教学与学生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敢于探索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体系,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最终推动课堂有效教学的真正突破。

参考文献:

[1]尹雪珍.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有效性的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33):106-108.

[2]于惠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学周刊,2014(25):188-189.

作者:周昊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实验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策分析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主导作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何在课堂教学主体中正确认识自己的主导地位,以及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成为了小学教学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基于此,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性实施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导作用;学习情境;教学节奏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平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等;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上,学生是单一、被动的接受知识,长此以往就会失去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意识,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想实现这些目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1]。

一、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教学目标是教师展开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是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的指导依据,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对小学生的学习、知识掌握和教师的教学进程、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如在进行笔算乘除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该节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点,会进行基本的乘除运算。此过程不能对学生有过高的要求,如要求学生进行快速运算,这容易导致基础差的学生产生紧张感,导致运算出错,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数学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排斥心理[2]。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石,小学生的自身能力有限,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氛围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和价值就体现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情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进行某节应用题教学时,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上课时请每一位同学介绍自己的感受,使数学学习更加生活化,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使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还展现出了数学的独特魅力。

三、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数学的知识点都有一定的结构和统一的规定性,由于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欠缺,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就显得困难,因此,有些具有规定性的知识点,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以接受为主。如数字的运算规则和各种单位的规定等,要让学生采取接受学习,这样就帮学习“规避”了许多疑难问题,让学生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学习更多的其他类型的知识[3]。让学生进行接受性教学并不是否定探究式教学,而是说教师要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

四、合理把握课堂时间和教学节奏

小学一节课的时长一般为45分钟。课上的时间安排完全取决于教师,教师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就要合理地安排时间,把握好教学节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如一般每节课都会进行旧知识的巩固,新知识的讲解,学生的提问以及做练习题,这些环节的时间都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控制。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在课堂上也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一旦课堂教学失去吸引力,小学生必定会出现注意力涣散的问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合理地把握课堂时间和教学节奏。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理念提出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本文主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性实施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即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氛围;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发挥主导作用;合理地把握课堂时间和教学节奏。只有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小学数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斌.小学数学教师发挥课堂教学主导作用的实践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8):106.

[2]李英娜.探析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的主导作用[J].学周刊,2012(4):168.

[3]曾令锋.数学课堂主体教学如何体现教师主导作用[J].成功(教育),2013(6):219.

作者:王梅花 单位: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郭家桥中心学校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美育教学的效果

摘要:课改风潮盛行之下,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教学的效果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美育教学的方法策略,对美育教学的效果进行了阐述。小学数学学习对以后的发展极为重要,因此,需要保证小学数学美育教学的质量,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美育;策略

小学各门学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共同推动着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均衡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教会小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对他们进行美育教学。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把握小学数学知识框架,重视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良好的美育教学环境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和帮助,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使用较为广泛的是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等,它们将抽象的数学公式和概念形象化,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中体验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美,同时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低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的时候,教师设计的课件为大象在森林中过生日,邀请了许多动物前来参加,让小学生们统计一下都来了哪些动物,哪一种动物来得最多、哪一种最少。这样一来,统计的知识就渗透在这种环境中。小学数学教师对这样的情景加以设计,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再通过多媒体技术融合声音和视频动画等富有美感的形式展示给小学生。小学生的感官都参与到了学习中,不仅充分体验到了数学中的美,对数学学习充满了兴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学到了数学知识。把学生带入到新颖的数学情境,感悟数学之美,是小学数学课堂美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激发小学生求知欲的同时展现出数学之美。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小学数学课堂需要各种教学手段来实现美育教学的目标。首先,教师自身要为学生树立一种美的形象。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有模仿老师的习惯。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得让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朴素整洁,活泼开朗和热情大方。给小学生们树立勇敢、善良、文雅的教师形象,用自身的热情感染小学生,让他们热爱生活,感受到在数学学习中的美。其次,富有审美的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传达更多的美育思想,激发学生内心的审美潜力,让学生在体验审美和享受审美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最后,数学学科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教学素材,其中蕴含了大量的美学元素。教师通过自身对中外著名数学家的学习以及相应数学知识背景的了解,首先感悟其中的数学之美。然后再将自己总结的经验传授给小学生,激发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勇于探索、不怕挫折的信心。小学数学课堂的美育教学就是需要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榜样来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潜力和学习热情。只有小学生爱上了数学学习,才会在教师的带领下发现数学巨大的魅力。

二、开展实践活动感受数学之美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普遍偏小,导致无法深入欣赏数学之美,一般只停留在表面上的审美。当他们看到鲜花的绽放只是能感受到花的颜色和姿态的美丽,而对生命之美和结构之美很难感受到。这时,教师就需要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背后的美,尤其是联系到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吸引小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例如,低年级小学生在学习《神奇七巧板》时,教师首先为学生演示几种简单的图案组合,让小学生粗略认识到一些复杂的图案可以由几个简单的图形拼接而成。反之,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大脑的思考又可以组合成美观的新图案。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用七巧板组合出一些图案,例如,拼一只小兔子,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拿到讲台上让全班同学欣赏。这样通过实践活动让小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可以达到美育教学效果。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小学数学的美育教学不会像其他学科那样轻松。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例如,在让学生了解记数数字0,1,2,3,4,5,6,7,8,9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数值含义的时候,这十个数字不同的结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1+2=3,教师可以用学生们获得小红花的数量做例子,小红和小明这个学期所得的小红花数相同,但因为这个星期小红帮助同学做卫生,老师要多奖励小红2朵小红花。最后小红的红花数量比小明多。教师这样做既能对小学生们传授数学加减法的运用,还能将其与美育教学融合,让小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并不枯燥,用心学习才可以体会到其中的美育内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意识,并帮助小学生学会使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这个要求充分强调了数学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带到生活中,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寻找数学学习中的美,进行完善的美育教学。在我们的生活中,造型各异的建筑物都是经过复杂的数学计算才能完成的、自然界中的许多景观也都呈现出规律的几何图形。因此,通过实践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学习的热情,一方面感知外界事物的审美内涵,另一方面激发联想能力,提升审美能力。

三、进一步强化学生和教师的审美意识

由于数学这门学科,小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有所接触,经过这个阶段的接触会形成一些对数学美的认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这个条件,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不断激发他们的审美意识,并进行强化训练。增加他们的爱美之心,让小学数学课堂变成审美练习的辅助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充分利用审美活动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7的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们的美育学习进行设计,为学生们讲一个故事激发他们的审美意识。在一块漂亮的大蛋糕上面,插了7根蜡烛,然后用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一个小朋友在唱《生日快乐歌》的动画。教师可以提问小学生,你们谁认识动画里的这个小朋友啊?他在干什么啊?富有趣味的画面吸引了小学生们的注意力,主动去数蛋糕上的蜡烛,观察动画片。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对小学生们的审美意识能够起到有效的培养作用,同时也将数学知识传授给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小学生们的反应,根据小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除了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审美意识也需要得到提升训练。数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同时又是一门科学语言,承载了大量的信息。在数学课堂上,丰富生动的美育教学活动与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会让课堂教学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因此,教师需要加深研究和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避免出现口语化的词语和口误。同时,在提问环节和总结阶段,一定要简明扼要,讲课的语速要适中,在讲课过程中仔细观察小学生们有没有跟上教师的思路。其次,小学生的好奇心导致他们对精美的教具具有较大的兴趣,因此,教师加强审美意识后,制作出小学生们喜爱的教具,是实现美育教学目标的一个手段。数学计算法则和公式的学习过程能够锻炼小学生的逻辑能力,通过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框架,让学生们体验到数学逻辑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美育教学能力和审美意识。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美育教学可以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美育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具有强大的作用,而且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罗传江.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J].现代阅读,2011,(23).

[2]郑玉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设计[J].考试周刊,2010,(26).

[3]黄龙.试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6).

作者:陈宝林 单位:江苏省东海县黄川中心小学


    更多工商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4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gsgl/85355.html

    相关专题: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集体备课的好处


    上一篇: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
    下一篇:油井技术下计量技术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