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制造业正处于向服务化转型,根据制造业的发展情况、提供服务的可能方式以及服务业务在企业组织活动中的重要程度,将我国制造业服务化企业分为“产品+服务”捆绑、“增值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去制造化”四种发展模式。
关键词:制造业;服务;模式
一、“产品+服务”捆绑模式
“产品+服务”捆绑意味着服务依托于产品而存在,只是产品的附属品,不能为企业创造出新的价值,企业也不会因此而向客户收取任何费用,这是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起步的一种模式。传统的制造业处于工业快速发展,市场供给小于需求的环境下,大批量生产是当时获取利润的直接了当地方式,提高产品质量是博得顾客满意和增加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不需要考虑顾客的需求能自然而然打开销路,无可厚非制造企业将组织活动和精力重点放在简单的生产环节,对提供服务没有强烈的想法。当市场供需悬殊趋小的时候,各企业之间技术水平相当,消费者也逐渐产生对服务的需求,而附加服务则成为优化产品的方式,企业也开始建立服务意识,如提供产品的技术咨询、售后的安装、调试和维修等服务。这一模式下的企业组织活动仍然以生产和销售为核心,服务业务只是企业在竞争中作为产品的一个延伸和组成部分,并不获取利润,企业的价值链形态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水平方向的延伸。“产品+服务”捆绑模式的服务化是一种成本,只有在对企业的盈利有超过成本价值的帮助,或者企业计划服务化转型,将其作为起点的情况下才是可行的,否则,该模式下的服务可以选择外包的形式实现。假若不存在上述的两种情况,提供的技术咨询和维修安装等服务需要专业的人才,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和雇佣是一种多余的花费,再者,盲目地步入这一新的领域也可能导致组织结构的混乱,容易造成得不偿失的尴尬局面。
二、“增值服务”模式
顾名思义,“增值服务”是服务业务产生了增值价值。服务同产品一起销售,满足了顾客需求的同时也增强了产品的价值。这种模式下的企业的服务意识强烈,并可以将服务业务作为盈利点,服务范围也变得广泛,在技术咨询和售后的安装、维修服务的基础上,开拓了脱离产品的融资、保险服务,研发设计服务、节能环保服务、商务服务等新的业务,并像产品一样进行定价,和产品一同销售,成为产品价值和企业利润的增长点。不仅如此,服务业务还发展为一种增强产品市场差异化的重要手段和创新源泉,原因在于产品技术在信息化时代很难成为独一无二的专有化,制造业企业要在市场中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必须另辟蹊径,同时服务的可见度低、劳动依赖度高,很难被模仿,是竞争优势的持续来源。这也是“增值服务”是目前我国市场中大部分制造企业所处的发展模式的原因。“增值服务”模式下,制造企业的价值链横向拓宽,本质不同的是不再单纯以产品为中心,而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业务,进而实现产品和企业的差异化。此时,服务活动不再纯粹是装备制造企业的成本投入,成了企业的关键盈利点,甚至发展成部门,与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基础部门配合、互补。我国装备制造业虽然服务化程度并不高,但有很多企业以“增值服务”模式进行服务化,产生了服务性收入,并且服务性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在不断上升,创造服务性收入的企业数量占比也越来越高。
三、“整体解决方案”模式
“整体解决方案”不再仅仅考虑生产什么产品、怎样提高产品质量和提供怎样的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而是重点考虑怎样解决顾客存在的问题的一个完整的流程,从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同客户一起面对和分析问题,依据专业的意见指导和方法,整合产品和服务的系统方案得以解决问题。这样的模式使企业和客户之间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了解,甚至实行定制化的方案,无疑装备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因此变得更加复杂,定价模式变得多样化,组织管理难度加大,还可能需要整合外部资源,这要求采取这一发展模式的装备制造企业有足够扎实的业务技术和组织变革能力。“整体解决方案”模式的企业提供的服务业务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比产品更能创造价值,甚至可以说产品依靠服务实现其价值,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不再是竞争优势来源,增长利润的主力转变成了服务业务,顾客看重的不再是产品而是服务,可以说产品反过来成了服务的附属品。
四、“去制造化”模式
“去制造化”模式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服务化形式,因为装备制造企业不再从事生产环节,而是转向为纯粹的服务业务,相当于从装备制造行业脱胎成了服务业。装备制造企业考虑到自身生产环节的附加价值太低,更加愿意将重心集中在研发设计和创新服务上,选择将生产制造等业务外包给其他公司。这种服务化模式下,企业既降低了内部运作成本又提升了资本回报率,并且通过有针对性、有效率地提升科研创新和服务质量,有助于优先创造便民的产品性能和理念,对于领先于竞争对手具有充分的优势。耐克公司的发展模式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耐克是众所周知的世界著名运动品牌,它的所以制造业务几乎全部外包给其他制造企业,从而集中精力在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市场开拓上,并且这样的发展模式成就了它的成功。自然,也有许多去制造业服务化的同时,将服务业务拓展到了别的企业和行业,将服务作为企业发展的轴心。这种模式的服务化是最深层次和彻底的,使装备制造企业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但这种深程度的服务化也建立在具备市场影响力大和科技研发能力高端的条件上。
参考文献:
[1]蔺雷,吴贵生.制造业发展与服务创新——机理、模式与战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95.
[2]姚小远.论制造业服务化——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型模式[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60-71.
[3]刘建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模式与路径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7):121-124.
[4]高文群.制造业服务化的动力机制和模式选择[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4,(01):2医学期刊分类9-32.
[5]高建伟.制造业服务化制造模式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7):226-228.
作者:刘兰芝 单位:湘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