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跨界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是通过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不同专业的导师联合指导下跨界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新媒体背景下,依托微信平台构建“跨界联合”教学模式,寻求艺术设计类高校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毕业设计实践的教学新方法,尤其从沟通、合作入手,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市场学科互涉的需求,必然为艺术设计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人才素质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专业设计与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跨界视野和沟通、合作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在联合教学的基础上,我们从课堂教育出发,探讨如何让学生在毕业设计课程中学会沟通、合作。于是提出了“跨界联合”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试图打破以往教学的封闭式。
“跨界联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跨界联合的出现不是为了颠覆,而是为了打破常规进行创新。通过跨界联合教学,培养创新人才,正是积极响应李克强总理“青年型创新人才,提高创业能力”的号召。培养学生创造力是跨界联合教学的核心,创造力的核心不在于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而是在于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在实践的过程中具备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创作的成功都需要团体成员的协同努力,而非一人的单打独斗。从知道到感悟和实践才是创造力的磨练过程。跨界联合教学正是从沟通交流、通力合作入手,真正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次有益尝试。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以及学科知识日趋融合的背景下,各种联合教学逐渐趋于常态化。不少艺术设计专业院校都已实施了“校校联合”、“产学联合”、“校企联合”、“国际联合”等教学模式的实践。目前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是八校联合毕业设计(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建工学院),从2007年开始至今已举办6届。“跨界联合”教学模式的尝试是必要的,跨界联合教学打破原有的专业资源限制,使学生和导师从本专业跨越其他专业,不同专业汇集多方教学精华,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多元化、系统化的思维方式。教师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有助于相互间取长补短,促进交流和共同提高,对当今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跨界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初步构建
跨界联合教学是针对艺术设计系5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动画、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借助“微信”新型媒介互动交流平台实施“跨界联合”教学新模式。具体通过招募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团队小组,在不同专业背景的导师联合团队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课程教学。该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学生的跨界与联合,通过师生之间的通力合作将最大程度实现师生的“异质互补”,进而增加师生的知识视野与全面性,最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1.建立教学组织新形式
“跨界联合”教学应以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专业特长导师团队为主导的“跨界毕业班特色实验室项目”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项目课题为导向,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一对多”的孤立形式,采取教师和学生“多对多”的团队组合;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题”的跨界合作,教师与学生交叉互助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同时,教师与学生可以自由编组,发挥学生主动性,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内容的安排,并共同制订学习计划。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做到真正地通力合作,充分发挥教学中沟通与交流优势,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创造力,成就创新人才。
2.遴选跨界毕业设计选题
毕业设计“跨界联合”目的是通过跨专业团队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有利于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激发学生通力合作。所以毕业设计导师需要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与拓展的可能性,适时并严谨的依据选题的创新性、交叉性、前沿性等特点实行遴选制度,精选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跨界合作项目课题。例如:艺术与设计系现有动画、视传、广告、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5个专业,向全艺术与设计系招募16名学生作为学员组成四支小组,同时从各专业方向筛选出一定数量优秀毕业导师,并外聘企业一线设计师,组成不同专业背景的导师团队。每个课题由不同专业背景的导师联合指导,同时确认一位主导教师协调各专业教学安排。以增加跨界学生的知识视野与全面性为初衷。基于以上原则的跨界联合毕业设计选题可以是“动画+视传+广告”交叉的手机APP界面设计与推广项目、“工业设计+动画+广告”交叉的产品研发及推广项目、“动画+广告+环艺”交叉的新楼盘推广项目等。
3.相应的制度保障
所谓跨界联合毕业设计教学,很大程度上,将不同专业学生根据不同项目选题具体分区划块管理,不同专业的师生应进行有效且相互制约的分工。教学过程将涉及到多个参与部门与不同专业导师,就这牵涉到人员的管理与调配,而目前多数院校在这一层面上,仍处于大一统的管理机制,这必然阻碍着“跨界联合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为此能够保证跨界联合毕业设计顺畅开展,需要教育管理组织部门进行规划安排,明晰导师、实验管理人员及学院教务处对“跨界联合教学”相互制约又灵活机动的管理机制。
4.创建微信公众平台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代院校学生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途径也发生了多元的变化。“微时代”的微信媒介,“作为一种即时、便捷的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讯产品,成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讯工具。”在跨界联合教学课程里,借用微信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在线交流,强化师生互动,是新媒体时代的选择。跨界联合教学中教师队伍是来自不同专业方向和行业领域的交叉团队,教师除了教学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职责,比如行政管理、科研等。教师与学生聚在一起的上课时间是有限的,为保证师生之间足够的交流与沟通,微信的线上交流平台将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辅助手段。首先,利用微信平台扩展延伸“跨界联合”教学的互动时空。利用微信“随时沟通”的优势,搭建线上交流渠道来提升学习的便捷性和效率。例如,微信搭建“在线交流”课堂,可以弥补跨界联合教学中难以固定的集中教学时间,强化师生的互动性。另一角度,微信平台打破了传统教学强调“唯师独尊”的封闭式空间局限,教学的主客体在微信平台中地位互动,不用现场面对面的身份标示也给学生以安全感,利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充分交流。其次,利用微信构建跨界联合教学的移动学习模式。微信传播内容可以是图形、文字、音频、视频等,为移动学习提供了各种学习资源,让线上预习、学习、复习、讨论、互动、交流成为可能。例如,微信平台在实验室课堂教学前几周发布微课程,提供学生该课程知识点的提前预习。在课程期间推送优质的课堂作业,以“微信”为载体,利用其打破时空限制进行学生之间的作业互评,得到非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另外建立一种评判标准,促进学习交流,便于优质资源固化。主导导师定时发布相关问题,特别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对学习资源进行合理设计,学生回复答案,团队导师根据学生答案给出学生的虚拟课堂成绩。同时自主探究,学习掌握其中的方法、流程等信息。学生将遇到的问题及时的反馈给导师。导师将收集微信平台的学生问题,展开针对性的“解惑式”教学。虚拟的线上学习平台与线下的实验室课堂教学形成优势互补与良性互动,极大提高了知识传播,交流沟通效果。第三,利用微信分享教学成果。借助于微信交流平台,可以实时播报跨界联合教学成果的过程展示和交流。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的毕业设计创作过程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驱动竞争意识。同时扩大跨界联合教学校内影响力,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氛围中,进行多元化交流。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流的频率和深度将前所未有。总之,将新媒体的微信平台应用于跨界联合教学,能极大地为毕业设计教学传播互动开拓前所未有的空间,让广大师生(包含未能参与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联合教学过程中,随时听到、看到联合教学的成果交流和展示,感受联合教学的学习氛围。另外我们也应注意,微信传播对教师媒体素养提出的新要求。教师成为微信信息的发布者,就是教育者与媒体的双重身份。教师需要在微信论坛中建立权威,需要引导发帖讨论,保证微信提供利于深度讨论的交流平台,做到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答疑,爆发出智慧与能力。高校教师的媒体素养,特别是能否清晰发布信息的能力决定了高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跨界联合教学的成败。
5.建立新的评估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评估体系的独到性。只有根据艺设特点,制定出较目前更加客观、公正与灵活的评估体系,才有助于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也才能保证整个“‘跨界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结语
“跨界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是通过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不同专业的导师联合指导下跨界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跨界联合”需要互相支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实现不同领域的相互管理学论文协助。在“跨界联合”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毕业设计教学实践研究,希望能探索出一种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强化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
作者:陈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