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 >

高校内隐学习暗示道德修养论文

一“、暗示”的外部诱因

心理暗示除了在个体内部具有产生暗示的心理机制同时也受到个体外部很多诱因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情景的暗示,因看到某种景象而引起某种情感。情景暗示在学校的教育中主要体现在学校、班级的教学环境。二是他人的暗示,别人说的话或行为,对自己有影响,受启发,想去模仿,照着去做,即是受到了暗示。受到他人暗示,有自觉和不自觉之分。自觉是有意的学习和模仿。不自觉,是人们在自然接触中,无意识地受到暗示。三是自我的暗示,通过主观想象或自信某些特殊的事、物、人的存在,据此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同时引起心理和生理上相应的变化。它可以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但结果都可能产生身心效应。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增强个人的自信心,消极的自我暗示则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纵观暗示的内部心理机制和外部诱因可以看到,暗示是贯穿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的有效途径,暗示促使无意识产生积累和变化,从而实现个体不易为外界所扰动的内隐学习。同时暗示也受到外部诱因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让教育者能一定程度上运用“暗示”进行教学。

二“、暗示”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教师应树立明确的“暗示”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暗示”只是整个“暗示”活动链条上的一个部分,整个“暗示”活动应该是,教师在教学中产生积极的“暗示”,然后学生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有部分“暗示”直接被学生的无意识所接受,于是学生可以在无意识和显意识的互动过程中把“暗示”内化并且强化成学生自己的机能或者较稳定的态度。有另外一部分“暗示”由于得不到学生无意识的直接认同,但是学生自己经过思考觉得可以作为自己的知识,于是学生运用“自我暗示”去内化知识。最后,有部分“暗示”是完全被学生否认或者拒绝的,这样“暗示”就算是失去了效力。可以说,人虽都具有可暗示性,但“暗示”并不是发出了就会对接受者产生影响。“暗示”是否有效,受制于发出暗示和接受“暗示”双方各自的体力、智力、职业能力、社会地位等多种因素。如果前者在这些方面都优于后者,那么就可产生较强的暗示,反之则可能使“暗示”受到抵制以至失去作用。因此,为避免“暗示”失去效力,教师应树立明确的“暗示”教学理念,并对相关的心理知识、教育学知识有翔实的理解。

2.课堂上有效地实施“暗示”

(1)让课堂内容更适合学生的“口味”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教学中,教师要精细化教学,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有意地发掘教学内容,探寻合适、独到的教学视角,使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的“口味”。聚焦社会,思想道德教育课是与社会关联度最高的,因此思想道德修养课必须深深植根于正确解读社会现象这块土壤之中,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发展需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起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同时,对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不能回避。教师在坚持政治原则的前提下,更要能够针砭时弊,对一些社会焦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学生就会很乐意听课,乐意在课堂里发表自己的思想。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离开了生活,教育就失去了本意。所以,要在课堂上有效地实施“暗示”,那么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透过生活活化知识,实现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2)巧用语言和体态语“暗示”是关键在教学中,语言暗示和体态语暗示属于他人暗示,教师说的话或行为,对受教育者有影响、有启发,从而诱发内隐学习。在运用语言暗示时,教师特别要注意运用那些受暗示者愿听的,容易接受的话对他们进行刺激。用语言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自我反省和有效地联想。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具有积极意义的鼓励性语言暗示。巧用语言暗示会带给学生自信,形成一个巨大的心理磁场,使教学知识更好地作用于学生的有意识或者无意识中。同时,有效结合体态语“暗示”,能起到感染、传递、调控、激励等多方面的教育作用。一个示范性的体态语比口头的述说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运用动作暗示时,动作要简单明了,使受暗示者容易理解和领会,否则会引起受暗示者的迷惘和反感。人的面部可产生极其丰富的表情,准确传达出各种不同的心态和情感,通过暗示者的表情变化来改变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总之,要有效地把“暗示”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培养自我表达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学生有效地沟通,这样表达出来的“暗示”才是最真、最有触动性的。

3.课后“,暗示”彰显因材施教

心理学研究认为,每个人的心理又有不同于别人的个性心理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暗示进行思想工作时,除了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适合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暗示之外,在课后也要有针对性地运用“暗示”开展思想工作。课后进行合理的跟进会让“暗示”具体到每一位学生。从性格特性上看:理智型的学生由于用理智的尺度来衡量一切,并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这种学生对自己要求严格,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要求进步,所以,暗示的内容不宜过多,刺激不宜过强,稍微暗示就能醒悟;对情绪型的学生进行暗示时,由于这种学生情绪体验深,语言举止受情绪影响大,所以暗示时要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加强和他们的情感交流,避免因暗示方法不当而引起消极和反感情绪;对内向型的学生暗示时,由于他们好沉思,喜内省,但缺乏自信,倾向于孤僻和羞怯,所以暗示时刺激的时间要长一些,理由要充足,能使他信服,还要注意暗示的场合。对外向型学生进行暗示时,由于他们重视外在世界,性情开朗,好动,善交际,能应付各种环境,而且很自信,所以暗示时要重视环境因素的作用,在言词、动作、表情上不宜过于拘束,否则会使他们反感;对于独立型的学生进行暗示时,由于这种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行动的独立性、自主性,能积极地适应环境,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静,所以对他们实施暗示时要多鼓励,以便发挥其性格上的特长;对顺从型的学生进行暗示时,由于他们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的意见,人云亦云,对环境的适应是被动的,往往不能应付紧急情况,所以对他们暗示的方法内容要明确,要引导他们养成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的“暗示”艺术

1“.明讲”与“暗示”

“明讲”与“暗示”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常用的两种方法。明讲,就是教师把知识的来龙去脉直接讲述给学生听。明讲与暗示各有其妙,合理的协调和运用,正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人的大脑有两套功能,即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二者既有独立性,又相互依赖。形象思维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和记忆从外界传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获得感性认识,而逻辑思维的主要功能则是把感性认识进行一番加工,获得知识的真谛,这又称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发展和深化。只有把感性认识基础打牢,理性认识才有用武之地;反过来说,只有理性认识加强了感性认识才能得到促进和提高。如果把它们截然分开,人的智能就难以形成。弄清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明讲与暗示各自在教学中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当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某种知识时,必须首先考虑到学生对这些知识是否具备了足够的感性认识,如果不足,教师就应该通过明讲来充实,以便为暗示教学打下基础。但是一味地明讲,不但会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变成僵死的东西,而且会导致学生思维上的惰性,凡事不愿思考,不会思考,也就无所作为。暗示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原则是本着:明讲要明讲到一定的程度,暗示要暗示在点子上,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能动性。

2.言传身教

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人格和日常行为时时处处都在给学生提出暗示,左右学生的行为。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健全自己的人格,利用自己的文明行为和人格魅力去对学生进行启迪和暗示。高尚、严肃且能突出个性的人格,对学生的积极暗示力度较强,反之则弱。如有的教师从不厉声责骂、讽刺挖苦学生,和学生关系很融洽,学生都很“服”他,在课堂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讲,这就是教师人格暗示的作用,也是教师威信的体现。教师的仪表、衣着打扮实际上是教师心灵的展示,对学生有一定的暗示性。老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常常通过仪表给学生以暗示。学生接受这种暗示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无意识受到内在强化。如:不修边幅的教师,他的学生往往容易生活上不拘小节、不讲文明和纪律也比较差;而仪表庄重、严肃、大众化的教师,他的学生往往注重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力较强。所以教师要在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工夫,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提高和维护自己的威信,把更多的积极暗示带给学生。高校“暗示”在思想道德修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开发了学生一种新的学习思想政治,内化思想品德的方法。然而课堂教学“暗示”要取得成效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教师更应该在掌握“暗示”教学法的技巧后,不断地坚持运用和理论的创新,让学生受到持续的暗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稳定的内隐学习。

作者:郭佩仪 单位: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中共电白区委党校


    更多工商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内隐学习暗示道德修养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gsgl/192024.html

    相关专题:全民健身 证券投资风险分析


    上一篇:高速公路集团资金管理模式探讨
    下一篇:资产全寿命周期在物资采购中的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