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应用型人才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工程力学》作为一门工学专业的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以市场为导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三个来改革《工程力学》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机械类应用人才,有助于提高《工程力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字:工程力学;应用型;课程改革
1前言
应用型本科是我国高校为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定位的办学标准,应用型本科突出“应用”二字,强调高校应该调整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工程力学》是所有工学相关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改革《工程力学》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设计综合型实验,都有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2《工程力学》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必要性
《工程力学》是工科专业相关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讲解机械零部件设计中的力学理论、计算方法及试验技术。《工程力学》的技术性、工程性和工程性都非常突出,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通过《工程力学》的学习,可以解决实际工程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但传统《工程力学》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一贯的讲解工程力学系统化的理论知识,降低了学习学习的热情,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教学方式单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钩,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开展《工程力学》的教学方法单一,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地方本科院校急需改变这种现状,将探究式教学应用到《工程力学》的教学过程,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
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程力学》课程改革思路
3.1优化教学内容
《工程力学》主要讲解工程力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构件静力问题,杆类构件承载能力、梁类构件承载能力、轮轴类构件承载能力的分析与计算,及其它力学问题。这些内容即包括比较空泛的理论,也包括具体抽象的问题。应用型人才是需要具体的实践问题解决能力,这就要求优化《工程力学》的教学内容,围绕应用和创新两个角度开展。将繁琐的理论知识采用工程案例教学,增强应用性,同时做好《工程力学》与其它理论课的衔接,真正提高《工程力学》的实践性。另一方面,整合与精简原来繁杂的教学内容,省略复杂的公式推理,直接拓宽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制定差异化的课程教学内容,真正实现优化教学内容。
3.2改进教学方法
《工程力学》课堂教学仍然传统采用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教师按照章节一章一章的讲解,尽量做到知识的完整性,在非常有限的课内时间讲完全部课程内容,不管学生是否能接受,单向的不停的讲解理解。往往只记住了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不强。这种教学过程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最后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性不强,最后造成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激发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及难点,通过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最后总结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并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大胆创新,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和互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科研意识及创新能力的目标。
3.3创设综合型实验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工程力学》实验教学只是理论内容的验证,没有发挥实践的真正作用,大部分时候都是由教师进行操作示范,学生跟到教师做,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想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应该创设综合型实验,提供综合实验平台,由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自己采集实验数据,自己处理分析实验结果,最后得出实验报告。这种综合型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结语
总之,《工程力学》是工科相关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对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工程力学》的教学改革应该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综合型实验,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彭雅轩,王建国.以工程力学课程为平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科学思维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33-134.
[2]宋佼佼.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程力学课程创新教学[J].咸宁学院学报,2014(3):169-170.
作者:习智 单位:新余学院机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