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建理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及人文精神培养体系特点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存在一些误区,重视专才教育,理工科院校重技能轻理论、重理工轻文史、重分数轻能力。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教育过于轻视,造成学生缺乏最基本的人文素养甚至社会科学常识。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于人才的需求应该是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要求不仅具有科学精神、深厚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以及人文精神。理工科院校由于学科专业特点造成校园文化主要都是理性的文化,如此一来带来的是校园文化生活单调、沉闷,没有彰显活力和激情,缺少应有的人文精神。新建理工科院校由于属于新建,没有厚重的学校历史,之前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并且在筹建过程中,大多筹建高校围绕建设一所满足教育部普通本科高校设置条件的要求,重点从校园硬件、师资队伍、领导班子、学科专业等方面加强建设,对学校的软文化重视不够或者工作重心尚未放到软文化建设上来,最多只有校训、校歌、校徽及简单的校园环境人文布置。同时,因为学校属于新建,百事待兴,高水平人才队伍的引进、硬件设施的添置、科研项目的申报、干部队伍的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等等千头万绪,内涵建设难免顾及不够。因此,新建理工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培养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而言,新建院校如同一张白纸,可以任意绘画,如果加以重视,方向正确,最终将会诞生一副美丽的图画,并幻化为它独有的校园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内在素质,使新建院校更加和谐而快速的发展。
二、新时期大力加强新建理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及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大学的四项基本职能之一是文化传承,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培养出一大批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富有人文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对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净化社会风气、塑造社会的人文精神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培根曾经说过:历史能使人聪慧,诗歌能使人灵秀,数学能使人精细,自然科学能使人深沉,伦理学能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能使人善辩。当今社会,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互联网已经融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当代大学生是信息时代的骄子,智能手机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方便的同时,也让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那份情感有所缺失。大学校园里到处都是低头族,特别是理工科院校,重理轻文,男生多女生少,理工男们更是成天与手机为伍,人文精神严重缺失。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是理工科院校特别是新建理工科院校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可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理工科院校学生由于专业特点,大多数存在人文精神培养和素质教育缺失。有时候表现在伦理、审美、心理、社交能力等方面。另外,由于缺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人际沟通的技巧、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等人文素质的匮乏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择业和就业。而且由于理工型教育所形成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也使他们很难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缺少科学的审美和心理认知造成的脆弱的抗挫折能力和应变能力也使他们很难很好地融入社会,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新建理工科院校由于新建,更谈不上在大学文化和人文精神方面的积累,因此,大力加强新建理工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精神培养已经迫在眉睫。因为高等教育也包括理工科院校的教育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专业知识,也不只是使他们有个找工作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高等教育提升人的素质,教会他们如何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教会他们应该怎样做人,应该以什么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的人生观、价值观,用于担负起自己应该担负的社会使命,有责任、精技术、懂感恩、善相处,能以健康的身心和丰厚的专业知识,实现自己报效国家、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历史责任。
三、新建理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精神培养的几点建议
新建理工科院校加强校园文化与人文精神培养建设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高尚的文化鼓舞人,促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与文科专业学生不同,理工科学生没有足够深厚的人文底蕴,我们要将针对其特点分别对待,采取针对性地方式方法,结合其专业特点加以引导,否则难以达到希望达到的教育目的。因此,针对理工科院校的特点,我们在开展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合理引导,正确地构建教育体系,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吸取外国进步的文化成果,努力形成校园浓厚的学术环境和德康的文化环境,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1.以创新人文素质教育理念为根本。理念指导行动,新建理工科院校从一开始就应该从理念上进行创新,不能走传统理工科院校循规蹈矩、重理轻文的老路。要深刻认识到所培养的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他所应具有知识、能力和品德三个方面的基本素质,能综合运用分析和解决所面对的各种复杂问题。知识和能力方面经过大学的教育和培养,初步具备了一名大学本科生应该具有的素质。但在思想道德方面,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还要具有一些特殊的职业道德,如强烈的事业心、团结协作的精神、良好的个人修养、高度的责任心、坚持不懈的恒心等。因此,新建理工科院校要对有关学科进行整合融合,不断突出综合素质教育的功能,通过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一定的学分给人文课程,加大了解社会、参与公益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权重,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组织在阵地、堡垒作用,使学生加深对经济、社会、政治和专业技术的理解,培养专业技术过硬、知识和能力并重、有着强烈使命感、正义感、丰富情感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人才。
2.以培育具有丰富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为核心。每一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一名清华的学生和一名北大的学生在一起,我们是能看出他们身上的区别的,这正是因为两所名校各自的文化在他们身上打下的烙印。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通过一定时间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独有的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良好校风学风、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和文化活动等。优良的校园文化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新建的理工科院校要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优良校园文化的培育,不断提高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品位,通过自有的文化育人。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类文化类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造,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从思想上对美好的事物、高尚的品德、积极的人生态度进行追求;要加强校园的环境建设,着力在校园整体布局、绿化美化、环境卫生整洁和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场所及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工夫,包括体育馆、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的建设,以此让学生在具有文化气息的校园里生活、学习,陶冶高尚的情操;要加强校园文化平台建设,占领新媒体育人的阵地,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时候都活跃在新媒体上,在微博、微信、QQ、网站等网络阵地上弘扬主旋律,积极引导。
3.以丰富的第二课堂为载体。新建理工科院校要丰富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跃学生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兼具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要结合理工科专业优势,发动广大学生主动设计,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自主选择,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充分让每一名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施展其才华。众所周知,人的精神最终通过生产实践来体现,生产实践活动是精神产生的源泉。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大学生深入到社会中、深入到生活里,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类博物馆和人文景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和周末到到农村、到街道,到工厂开展实践活动,从实践中去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寻找人生感悟,从而激发刻苦学习的决心。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使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奉献精神,从而激发其内在的精神需求,提升综合素养,做一名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大学生。
4.以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为抓手。我们在重视环境、课程体系、文化活动的同时,不能忽略了教育学生的主体———教师。教师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教师尤其是理工科专业教师如果在专业教学中紧密结合丰富、生动、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自然而然的人文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某些效果甚至好于人文类课程。因此,新建理工科院校从一开始就要强化教师队伍的人文精神培养,我们应该把文科类的教师培养以及发挥其作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要不断提高理工科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并确保使之走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前面。要将教师的人文教育作为教师教育培养、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尊重他们,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对学生将是莫大的鼓舞,他们会因此而感到心情愉快,从而会对他所喜爱学科的学习和各种活动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自己的兴趣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新建理工科院校若从建校之初就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及师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将会使这些未来的工程师们具有高尚的情操、开阔的视野、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丰富的情感、甘于奉献的情怀职称论文、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壮志,从而使我们的理工科大学生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丁毅 单位: 贵州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