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是全人类的话题,是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环境监测范围和领域越来越大,环境监测的技术和能力有了快速提升。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环境质量是环境监测的主线,只有抓好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才能确保环境监测质量。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
中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和环境监测同时发展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开始全国性普及质量监控和保证的基本知识,以及逐步建立的监测规范体系,并组织开展了检测技术的研究等工作,形成了以技术培训、质控考察为主心骨的中国特色主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制。但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到今天,现行的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
1.1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检测技术和监测领域的不断发现,质量管理制度显然不够完备和及时,比如自动检测工作的应用范围和领域日益扩大,但是缺少技术规范、规章制度来支持;对各个监测站的工作考察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导致监测点编制的程序文件未结合实际工作,缺乏操作性,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不知如何按照规定程序工作等。
1.2质量保障体系停滞不前
90年代初,国家在全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不高和管理制度不完善额情况下,先后评比批准了56个优级实验室,极大的推动了环境检测站管理制度的建设。由于得到了肯定,环境质量体系建设管理体系从单一的制度发展到全面系统的质量体系建设,并与质量控制相结合,形成有机的自我完善的管理体系。但是运行和巩固这一体系却是一个漫长学习和磨练的过程。目前看来建立体制和执行体制并没有结合,还是两种体制独立存在,并没有充分发挥体质的作用,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让质量保障体系形同虚设,弄虚作假一般,也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后果,如环境监测标准、范围和指控技术发展都被限制,这种现象极大的影响了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1.3技术保障体系的落后
质量管理的依据和保障是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环境保护标准,在质量控制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环境监测发展的初期阶段,我国就已经起草并颁布多项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在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和质量控制上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直至今日,我国已经颁布了百项关于环境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的文件,但正是因为环境管理要求和监测技术的大力发展,致使天平倾斜,相比之下质量管理工作被质控技术滞后发展约束:(1)上世纪80年代的环境监测标准沿用至今,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论证;(2)在新的领域如生物生态和土壤监测等质控技术尚属空白;(3)相对于监测方法与之配套的质控技术研究的落后,缺少必要的质控措施。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提高措施
2.1质量意识的强化
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前提是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可以通过培训宣传工作实践等渠道来提高质量管理意识,进而推进质量管理工作。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提高管理层质量管理意识和监测工作、质量管理工作的清晰条理。需要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每一项都明确标注管理者的责任规范,并且对管理者的支持管理水平进行必要的考核评价,发挥领导作用,保证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的合理,一定要将质量管理工作纳入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工作。对监测站全员的参与意识和制度管理化理念的强化工作也要开展,保证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经验,不断加强技能的培训,为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2.2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
质量的保证是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制度,只有尽快修订和完善制度,明确管理机制、职责、工作内容和基本的要去,才能使质量管理工作有度可依,彻底改变制度与实际的不匹配。建立定量考核、质量巡检和实时监测,完善质量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法制观念摆正检测结果的严肃,树立起监测信息的法律威慑,促进质量管理过得有效开展。
2.3完善监督制度
环境监测是生产者在控制条件下的个人活动,独立进行。因此,可见完善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应该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督的考核机制,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并开设质量抽查、质控考核和质量管理体制的运行情况巡查等多种质量监督活动,形成较为完善与全面的监督机制。环境保护工作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推动其发展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他的加强和完善,是需要多方面支持以及全体环境监测工作者的一起努力。
作者:田晶 单位: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