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
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其中首先介绍了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内涵,除此之外还囊括了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概述和涵义,其次对高校学生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特点和问题作了简单的阐述,最后对高校中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办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随着社会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高校教育运行机制渐渐无法满足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学生的需求。学生管理的内容和体制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在职能方面,学生管理职能渐渐偏向于服务职能。由于历史环境的变化,导致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被不同的因素和环境影响,包括组织结构和体制特征都有了一定的改革和创新。
一、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内涵
1.高校学生管理涵义。高校学生管理在高校管理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也是组成高校管理的重要部分。高校学生管理又称学生事务管理,主要是指高校大学生在校的所有活动,包括招生、报道、学习、活动等。2.管理体制概述。管理系统结构和组成方式构成了管理体制,也就是利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以一定的方式将其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系统体制。再利用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对管理的目的进行实现。3.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内涵。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内涵是指在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学习氛围的前提下,在对正常学习和生活进行维护和管理时,于学习之外,提供合理、科学的课外活动机会。高校学生管理需成立的专门的管理机制,将培养新型高等人才作为最终目的,确保管理任务正常实施。
二、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存在的特点和问题
1.管理体制呈现网状结构。在我国高校中,一般存在有校级学生工作委员会和系级学生工作委员会,校级委员会中,主要负责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副书记)就是主要活动的管理决策人,而系级的则由系书记作为管理决策人。以上管理人员管理着团委、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后勤等部门。而校级的工作委员会的办事处一般也会设置在学生工作处,成为一个系统的办事机构。而学生工作办公室是由院(系)党总支副书记领导和管理,被学生工作处和学生会领导所指导。经普遍调查后发现,不论是校级还是系级的学生工作管理,都是条块结合的两级管理体制,重点以块为主。但是这种管理体制由于是网状结构的,所以在现实运用时非常容易造成条块被分割的情况,从而导致不顺畅的协调和沟通,在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协调时容易造成阻碍,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2.运行方式为党政合一。学生工作也是属于党务系统内容中被政工人员负责的一块,学生管理工作是组成学生工作的一部分,自然也同样属于政工人员负责。在另一方面,高校的教学计划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越来越受重视。由于该课程的专业化趋势,导致学生管理渐渐有了新的状况。例如,在学生管理的工作过程中行政事务加重,各方面的活动工作都趋于行政化,同时行政化还在不断加重。因此,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或者党委副书记负责学校中一级的学生工作,让学生工作处和党委学生工作处共同合作办公。也就是将两股力量办成一套班子。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教育行政导向。高校学生司、处一般对学生的学籍管理、学生管理工作以及行政管理负责,具体是根据相关的行政和法律法规以及指令执行。通常会下发一系列的法规或条例,以规范学生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对其增加政治影响,使用督查、考评、检查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样的行政导向过于强大,就会弱化学生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
三、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1.打破网状结构,建立新的管理模式。高校管理者可以从企业中借鉴管理经验,发挥高校灵活机制的优势,打破网状结构的管理体制,建立起矩形的管理模式。矩形管理模式也被成为系统式管理模式,其中包含两种管理部分,即传统的职能部门以及专项工作组。传统的职能部门自不用说,专项工作组是由各个职能部门为了完成某一项工作或者任务,从各自部门中抽取一定的人数集合成的临时组织。专项工作组中任命一位主要负责人,在完成了需要完成的任务之后,小组解散回到原本的职能部门中。假如同时进行几个这样的专项工作组,就会结合原来的垂直领导和竖向领导,最终形成矩形阵,成为了可以完成专项工作的横向系统。在矩阵式管理模式中,一共存在两种维度,分别是横向和纵向维度。有这两个维度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每个分散的小单元的独立智能,让分权和集权问题得到解决。同时还可以给矩阵的领导人授予权利,在增加了决策效率的同时对决策的程序进行了简化。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高效解决工作任务以及对资源的共享目标,而各部门之间对对方的监督和合作也可以在一定层面上达到了高效率的管理。利用矩阵式管理模式,高校可以在学校中建立学生服务大厅,让在学校中所有需要学生管理的工作事务全部都集中在学生服务大厅中进行办理和处理。在接受学校领导考核、监督的同时,对学生们提供窗口、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学生管理体系中的综合型服务。2.实行党政适当分离的运行方式。在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是按照《高等教育法》之类的法规,实行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在政治领导权和管理的决策与监督权利上,由党委主要行使其权利,以此形成了系统的党建工作思路,即“一个地位,三个作用”。简单地说,在学校中,政治核心主要是党组织,同时,党组织也领导者学校的党建、德育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的发展和改革方面,党组织可以起到保证和维护各方权益的作用,并监督高校的民主建设以及依法办学。因此,党委应该始终坚持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一切行为和活动都是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应该将学生管理中的党委和行政做恰当的分离。主要是行政领导方面,也就是让副校长分管学生工作,或者让副校长兼任学生工作委员会主人,不再由两个领导人一起领导学生工作,就可以解决多领导的矛盾,让学生管理工作不再受政治气候影响的同时,能够真正拥有自主权,发挥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自治作用。3.弱化行政导向。在弱化行政导向的方面,主要是为了能够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提高其主动和积极性,让学生管理工作能够发挥出其服务和指导功能。首先,必须要让高校主管部门以及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对学生管理工作减少行政干预。打破形式主义,少做一些评估和检查,多做一些实事的政策服务和指导,以此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高校应该积极进行内部改革,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部门内部设立相应的行政科室。具体应该按照职能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设置,例如: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学生住宿服务中心、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等,建立起职能性强的服务中心,弱化行政导向,发挥学生的自主服务管理工作功能。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教育方面,高校中的学生管理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显现出来了许多由于历史和环境孕育出的问题,包括传统高校学生管理的网状结构体制在运行时造成沟通协调不顺畅的问题、党政合一的运行方式造成了多领导和强烈的行政化问题,以及由于各方面的行政导向强大带来的学生管理工作被弱化的问题。总的来说,应该针对具体的问题运用具体的创新办法进行解决,让学生管理能够具有真正的自主和自治性,提高学生管理的积极和主动性。
作者:周滔 单位:镇江船艇学院
第二篇:高校学生管理逆淘汰现象分析
摘要:“逆淘汰”相对淘汰机制而运行。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中,学生干部的选拔与晋升在特殊背景下,平庸淘汰优秀、投机淘汰规矩是潜规则的产物。“逆淘汰”不仅违反了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而且造成了价值观扭曲,心理压抑,助长社会投机风气等不良影响。本文列举学生管理中的选拔逆淘汰现象及危害,剖析其形成机制。
关键词:逆淘汰;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一、逆淘汰概念
达尔文进化论中的一个基本论点为“优胜劣汰”,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适应力差的被淘汰。在社会关系中,优胜劣汰也成为主流发展方向。但是在人才选拔中,却出现了另一现象——逆淘汰。“逆淘汰”相对于“正淘汰”而言,主要体现在人才的选拔聘用中,吃苦耐劳、德才兼备的被排挤、打击、淘汰,而那些投机钻营、品行欠佳的受到提拔重用。这种反常现象不仅在官场中形成潜规则文化,甚至波及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显然,“逆淘汰”是一种违背竞争原则的非正常现象。
二、现象与危害
这种被颠倒的非主流现象就称为“逆淘汰”。但在某些高校的学生管理中,“逆淘汰”现象已然成为“正常”。1.资历淘汰竞争在学生管理中,为了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往往围绕某个主题活动对班级、个人进行评比。以月评比为例,评比类别包含了出勤、文艺、体育、纪律等多个子项。在人才评价上,论资排辈固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年月与经验的正向关系,而事实上,能力与态度更为重要,评选标准的一致性是保证公平的基础。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经过学校和教师的长期教育后,高年级学生反倒不如低年级学生更守规矩的怪现象。2.投机淘汰规矩为了获得提拔而做事的学生干部,是功利的实用主义一种典型表现。过分注重结果、计较短期利益、患得患失。在这样的“实用哲学”之下,突破底线,冲撞规则,亵渎信仰,无视道德。辅导员对学生的接触中,善于投机取巧的学生获得表现机会。踏实肯干的同学注重平日积累和过程经历,以结果论英雄,评印象打分,容易导致大学生过分包装自我,价值观的扭曲,缺少信仰。3.平庸淘汰优秀学生干部是学生自主管理的主导者,也是教师的左右手,同辈的心理健康的缓冲墙。然而一些同学在工作中,对于同辈中的“背景人士”不触碰,“后进同学”不帮扶,交办的“棘手事情”不落实,怕责任追责,怕得罪人,缺少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奉行中庸之道,认为做多错多,不做不错,也成为部分人明哲保身的信条。工作缺少热情,办事效率低下,严重桎梏了年轻人的思想和活力。
三、成因剖析
1.缺少学习动力学生进入大学后,有些高年级的学生对新生“告诫”:在大学里学习不重要,和老师、同学搞好关系才最重要。在这样的“前车之鉴”的引导下,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甚至轻视学习,成绩滑坡,迟到早退,将个人精力全部放在各类老乡会,社团或小团体经营上。他们在学生干部选拔时,通过小恩小惠、吃喝宴请、拉取选票等手段当上了学生干部,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同辈中的崇拜和相互影响加深了这种恶性循环。2.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环境影响对青年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个别就业单位录用应届生时,青睐曾担任过团干部的人员。在许多人心目中,学而优则仕从学生时代培养。担任学生干部象征了一种能力,为奖勤助贷和就业择业带来方便。。3.缺少科学的综合素质考评机制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时间、空间,对于学生干部的综合考评也是多层次的。在考评制度相对科学完善的大学实践证明,尊重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制度,更易于培养优秀人才。而违背规律的主观臆想易诱发更多的风险。因此,破解“逆淘汰”问题,必须实事求是,善于总结发现,推进制度创新,改革完善育人用人制度。4.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步学生干部能力逆淘汰,工作能力的缺失,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步。2016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重大的历史变革,也要有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作保障。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且要紧跟时代特点有所调整。各大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要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对主流思想的认同感,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校园文化吸引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参考文献:
[1]王通讯.人才“逆淘汰”现象令人深思[J].当代贵州,2013
[2]潘甲甲.高校学生干部的腐败及其治理[D].南昌大学,2014
[3]赵泽洪,江晓.官场逆淘汰困境的形成机制与破解路径[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5
作者:邓娴 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学生事务管理下的高校学生管理
【摘要】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通常是指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开展的一些列规范学生行为、指导学生思想、服务学生生活的非教育性活动。文章将通过对西方的学生事务管理理论进行分析,反思我国目前民办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中得到对我国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理论
在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的管理大致有广义和狭义这两类之分,其中广义指的是对学生和对学生的事进行管理,而狭义就是指对学生的管理。然而在西方,这种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工作通常被称为学生的事务管理,是指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开展的一些列规范学生行为、指导学生思想、服务学生生活的非教育性活动。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民办高校学生的管理已然成为的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将通过对西方的学生事务管理理论进行分析,反思我国目前民办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中得到对我国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一、学生的事务管理理论
在西方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的几种模式:1、替代父母制。替代父母制的这种学生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学校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代替了学生父母的职责,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和思想进行一定的约束。2、学生人事。学生人事这种学生管理模式开始于二十世纪初期,所有的民办高校对学生的相关事务都设有专门负责的管理层,在学校的各种工作中属于相对独立的部门,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相关的服务。3、学生服务。学生服务这种学生管理模式开始于二十世纪中期,西方部分国家由于学生人数的增长开始趋于缓慢,使得在生源方面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因此,各民办高校对学生的服务工作也逐渐开始做出改变,并改变了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办成了消费者,而学校则成为了服务方。4、学生发展。学生发展这种学生的管理模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各民办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为目标,强调学生的个体独立。同时这种管理模式还强调学生在学校应当被视为成年人给予他们充足的发言权和选择权。上述的四种学生的管理模式是西方国家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术语,也是不同的时期背景下,学生管理的典型特征。其中前两种模式已然被摒弃,而学生服务则成为了西方各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主流,为民办高校的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而学生发展则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学生管理的理念。
二、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的民办高校在办学时间发面并不具备较长的发展历程,因此,在学生的管理方面好存在一下几方面的问题:1、学校学生管理的工作者对民办高校的学生存在一定偏见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人员大多对米板高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偏见,比如他们认为民办高校学生成绩落后于公办高校的学生、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如公办高校的学生、民办高校学生的思维能力落后于公办高校的学生、民办高校学生的团队意识也不如公办高校的学生等。而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对学生精英化的培养模式逐渐开始往大众化的方向转变,在生源素质下降方面的问题在民办高校中也日益凸显。确实,民办高校中大多数的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并不理想的成绩,与普通高校相比生源质量方面确实有一定的差异,但学生管理的工作人员对民办高校学生存在偏见也是不对的,不能因为一次的失利就否定民办高校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能力。2、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方式不完善我国大多数的民办高校采取的是对学生封闭式的管理方式,也就是学校在校期间与外界相对隔离,学生严禁外出,且一切的活动都只能在校园中进行。在这类型的民办高校中,学生如同在中学期间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定时定点的参加早晚自习、定时定点的参加晨练活动等,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限制,同样与高校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管理理念相背离。3、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目标不明确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加适应社会和今后的工作环境,应当秉持着以人为本的观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学生的管理工作。近年来,我国大多数的民办高校在学生的管理方面都打出了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等以学生作为管理根本的口号,但是,这类口号也仅仅只是口号,在真正的管理实践中,这些民办高校仍然不能真正明确学生管理的目的,所作出了一些管理方式也与其所打出的口号相背离。
三、学生事务管理理论对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启示
1、转变学生管理的工作观念要改变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模式首先必须转变民办高校对学生管理的观念,将学生视作一个独立的具有自己责任意识和行为意识的个体,注重学生的独立个性发展。因此,民办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应当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加强管理工作中为学生提供服务的意识,为学生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除此之外,民办高校的学生服务也需要针对学生之间的不同如:年龄的不同、性别的不同、民族的不同、背景的不同、资质的不同,提供相对独立化的服务。2、转变学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我国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应当从管理学生转变为管理学生的事物。我国民办高校一直实施的管理学生,强调的是学生的被管理,这种管理的模式属于一种强制型的管理方式,强制的管理学生的行为模式、强制的管理学生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独立个性发展,也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应当将学生的管理定位在辅助的地位,也就是对学生的自主意识做到充分的尊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观念。3、采用多样化的学生管理方式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民办高校应当采取更加多样化的学生管理方式,在管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家长和学生的共参与,使以往学生的被动管理转变为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的管理,以达到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多元化发展的目标。第一,改变原有学生管理方式中对学生实施统一管理的方式,依照学生之间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第二,可以实施勤工俭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生观的工作中,改变原本民办高校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处于被管理的地位,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实现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的管理目标;第三,引导学生家长和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家长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家中与学校共同承担起管理学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国华.从学生事务管理理论看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J].云南电大学报,2007(03).
[2]王庆如,孔颖.人本理念:美国私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显著特征——兼与我国现阶段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之比较[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03).
[3]蒋乃永.“第三域”视角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重构[J].高教探索,2010(01).
作者:赵鹏 单位:四川工商学院
第四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及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起步于上世纪末,在几十年的发展中,高职院校逐步开始成熟。在当前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中,传统的学生管理已然与高职院校的发展拉开了一定的差距,仅仅依靠老师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学生管理;课堂教学;高校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竞争力,提升学生自我素质,及时全面发展。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高职院校的管理变化很大,这需要高柱院校的管理工作更加多样化。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管理中的问题
(一)学生素质不高,管理困难
虽然当前的高职院校数量很多,但是社会认同程度并不高,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一般管理经验丰富,但是专业能力不强,很多可能由于专业的不对口导致无法从专业角度指导学生。而且高职院校中的很多管理人员都是刚刚毕业不久的,在管理中缺乏对于工作的认同感,缺乏经验的积累,随时需要自我提升。当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都是由一些中专、职校等组成,学生们的素质差别往往比较大,在安全教育以及文明素质方面差异明显,在学校进行初期的管理中很难轻易的改变学生的一些思想行为。而且当前学校处在转型期,三年的学习生涯往往是前两年半在学校里面学习,后半年在企业实习,这种模式比较方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但是并不利于学生进行管理。因为学生在初入职场时,很难在学校与社会找到一个平衡点。虽然老师会进行相应的指导,但是毕竟学生比较多,一对一的服务还是困难较大。此外,学生在外实习期间还会出现各种情况,比如毕业论文之类的,这些也会影响学生毕业。
(二)学生管理观念脱离实际,管理工作被动
当前高校管理中,很多高校在重点放在学生的就业以及如何吸纳更多的学生来入学,而对于如何管理学生并没有进行统一的认识与指导。一些任课老师对学生疏于管理,尚未认识到教育中学生管理的不足之处,很多时候只是进行正常的授课,而对于学生的其他状况并不过问,只教书不育人,导致教育与管理相脱节。此外,学校并没有对各个部门完全的职能划分,层级不清,职责混乱,辅导员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似乎什么都要管,只要与学生有关是事情都是找辅导员,事务繁杂,工作时间无上下班界限,成为学生的“高级保姆”,使得辅导员每天疲于应对很多事务性工作,工作被动,而真正用到学生思想管理研究上的时间很少。
(三)管理工作形式化,且管理队伍薄弱
学校工作很多存在形式化,比如有人来检查参观,学校就会对内务,宿舍,和课堂纪律临时控制,学生管理工作职能停留在应付检查上,而不能真正的从学生素质培养这个高度上去认识学生管理工作。另外,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生源素质的下降,虽然学校加强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但是缺乏经验丰富理论扎实的专家,很多辅导员都是刚刚毕业,缺乏经验和方法,又加上很多学校不重视辅导员的作用,认为辅导员是可替代的,而使得有经验的学生管理人员流失,导致学生工作不能扎实全面深入。
三、新形势下学生如何进行管理
(一)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
高职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中需要贯彻与落实国家的方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转变思想观念。在当前高职院校的管理中,需要重视现代化的管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及时改革。在当前学生的管理中需要重视行政指导,将学生的管理作为校园人才培养中规定重要环节,改变学生管理中的方法与模式,提升管理效果。当学生在管理中面临了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时,需要有不放弃的精神,坚持与时俱进,及时换位思考,加强思想学习能力,考虑问题更加全面。当然,在学生的管理中,需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多参加一些学习座谈会之类的,使得老师能够认识到新形势下学生管理的优势。
(二)提高对学生管理的认识,及时改革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大工程,不能只依靠一线的学管人员,应当“教”“学”联动,真正从思想认识上意识到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高职学生管理需要结合实际,避免权责不清,权利过于集中,在管理中,需要明晰各个院系、各个班级之间的关系,做到权责明朗,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同时,学校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尽量民主自治,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而且学生们朝夕相处,学生能够在力量的班级中选择出优秀的执政代表维护自身的利益。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需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了解学生的多样需求,比如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愿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
(三)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学工队伍
要抓好学生管理工作,首先要抓好学生管理队伍!辅导员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学院应该像培养教学骨干教师一样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管理人员,有步骤有计划的组织辅导员参加各类岗前培训和在岗学习,提高他们的理论素质和水平,完善辅导员的待遇明确辅导员的地位。根据他们的个人特点和工作业绩,用其所长各尽其能,切实为其发展创造条件,将不适应学生管理工作的同志适当分流到其他岗位上去,引进和培养一批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素质优、学历高、组织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学工队伍里面去。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这个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经验和培养锻炼的过程,要重视学生管理队伍的长期规划。
四、结语
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就,大力发展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是社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然而,高职院校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这需要各方面推动高职院校管理制度,促进构建专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作者:吴慧
第五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和对策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多新问题,高校要重视学生管理工作,积极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策略,这样,才能真正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问题;策略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思想认识日渐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管理工作就会面对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与目标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就成为高校学生管理者需要积极研究的新课题。
1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思想素养水平下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不同的价值形态在社会上泛滥,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越来越多学生认为追求金钱很重要,认为在社会竞争中取得胜利很重要,在他们的世界中,公平,正义,爱国和友善、互助等传统价值认识已经丧失了魅力,他们的思想认识更为复杂,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的思想素养水平下降,心理健康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很多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反映,现在学生素养越来越低,学生越来越难管,可见,学生管理工作难度是加大了。
1.2网络世界也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现在,对大学生而言,是有两个世界的,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对他们而言,网络世界对他们的影响最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放弃与人交往,一直沉迷在网路世界中,通过网络方式进行交流、娱乐、学习,更通过网络游戏麻醉自己,刺激自己。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能够促进使用者更好的发展,如果利用得不好,则会极大地影响到使用者的健康发展,而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网络素养不高,他们很难利用网络技术提升自己学习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更多的大学生是沉迷于网络世界中,导致价值观念偏离,人际交往能力下降,道德观念单薄,甚至产生人格的分裂。可见,现在网络世界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很大,网络世界也影响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1.3学生管理工作表面化现象严重
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思想状况,认识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管理难度增加。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开展得并不是很理想,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很难保障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另外,一些管理人员的素养不是很高,在工作中,仅仅满足于把学生管住,不出事就行,很难针对学生的个性情况,针对学生管理的新问题,找到有效的管理策略,学生管理工作者不重视探究学生管理新方式,不重视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不重视进行工作经验的总结,不重视把握学生管理工作规律,导致管理工作表面化现象严重,学生有效管理很难实现。
1.4学生管理工作缺乏育人合力
现代教育推行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开展教育管理工作,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仅仅依靠学生管理者的力量是不够的,在教育工作中,每一个科任教师,每一个与学生接触到的教职工人员,都需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对学生进行管理引导,形成育人合力,才能保障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高的人才。但现在,在高校中,并没有形成全员育人合力,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任还是落在政工人员身上。很多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没有真正肩负起育人责任,这样,政工人员由于精力有限,只能满足于把学生管住,而没有更多的精力把学生管好,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难以有效提升学管理工作的效果。
2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策略
2.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校作为高素养人才培养的基地,要能够积极进行教育管理工作创新,要能够以学生为本开展育人管理工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在学生管理中,要能够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学生管理者要认识到,学生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管理主人公地位,才能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热情,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在学生管理中,要能够营造出民主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潜力,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要能够以学生为本进行管理理念创新,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彻底改变传统的家长式,保姆式的学生管理模式,在管理工作中,积极建立以疏导,启发和自我教育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增加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独立意识,民主意识,围绕大学成人、成才开展工作,为大学生的成人成才创造条件,激发大学生潜能,才能真正地培养优质的高素养人才。
2.2明确服务管理意识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认识到学生是教育消费的主体,要实现人才的培养,必须要能够树立服务理念,做好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管理者要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管理服务,不断提升自身教育管理服务的水平,这样,才能得到更多学生的认可,才能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而高校教育发展才能有动力。学校要能够明确教育服务管理理念,使每个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能树立服务理念,使他们能够建立服务学生的意识,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从学习,生活,成才和就业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服务,这样,才能真正立足学生的发展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2.3优化学生管理体制
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管理的内容是丰富的,管理涉及到很多部门,涉及到很多教师,需要各部门和教师团结一致才能有效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建立学生管理工作体制,是形成这种管理合力的基础。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第二,要发挥基层作用。其实,学生管理工作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学生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个人素养,学校要适当的放权,能够发挥基层作用,使基层学生管理者具有学生管理的权利,明确他们的责任与义务,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口腔医学论文,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效果。第三,推行年级辅导员制度,强化以系为单位的年级管理工作,强化班级管理工作,提升专业教师的管理意识,使专业教师能够与辅导员及学生管理者共同努力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2.4倡导学生自我管理
我们知道外因也只能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积极倡导学生自我管理。学校要引导全体学生认识到自我管理、自我反省、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精神。另外,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一些团体中去,发挥他们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引导学生加入到学生会、自律会,党团组织和班级会、学生社团等组织中去,这些组织都是学生自己成立的组织,在组织中,为了完成组织任务,很多学生都需要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提高,都需要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自我服务的意识。在团体中,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很容易得到培养。作为学校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我管理的氛围,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不断对学生的管理行为进行引导激励,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作者: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