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 >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对策研究

班级是大学里的最基层单位,是组织学生的个体单元,既是维系学生安全的基石,也是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保障,只有班级稳定了,院系才能和谐。对班级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体现其管理水平。如何把握好新时期高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班级管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把他们培养成德技双能的优秀学生,是高职院校的使命。因此,班级管理的情况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的运行,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做好班级的安全稳定对高校至关重要。

一、当前高职院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凝聚力不强

学生作为班级的基层分子,同学之间的关系,决定着班级的团结与否,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是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为共同的班级目标,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付出一切。同学之间能相互信任,并为建设好班级出谋划策,但是90后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叛逆、超前、有自信也脆弱,易感性且自私、喜张扬缺团结;承受挫折能力弱;有些学生嫉妒心比较强,看不惯别人比他(她)强;有强烈的反叛意识,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只要他们在学校遇到了意外事情,例如发生突然停水、断电的时候,学生们就会恶意起哄、故意大声吵闹叫嚷,以此来制造混乱,宣泄他们心中的不满情绪,以此表现他们自身的与众不同。此外一些同学在课程学习中,不能够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就会通过其他自己擅长或者别人陌生的东西,来获取自己内心的满足。比如他们在上课的时候,会做一些小动作甚至调皮捣蛋、起哄,做一些另类的事情,希望通过这些行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获得别人的认同。甚至一些学生会学习社会上的一些青年,在衣服和首饰方面刻意打扮得奇形怪状,甚至有男生在学校打耳洞戴耳钉、染头发、剃光头等。对网络十分依赖。同时,大部分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行为习惯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不感兴趣,身边同学的素质相对较差,再加上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学生除了上课在一起,下课后各回各宿舍,沉迷于电脑游戏中,封闭自我,他们对班级依赖感很差,找不到归宿感,进而对班集体缺乏信任,不再依靠班级。

(二)班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大学生都是来自不同地区,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家庭,因此性格各异,要把这样一群各自不同的人,组织管理好是很不容易的,传统的“大家都一样”,无区别对待已经不再可行,针对新时期的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具体问题,我们只有通过个体分析,各个击破,最终形成整体,形成合力。部分学生生活学习行为习惯较差,宿舍卫生脏烂差,自律意思薄弱,上课迟到、早退、开小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当学校对班级事务进行检查的时候,辅导员或班主任便强硬采取家长作风,生硬地管理或使用中学生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学生,而学生也只是为完成任务,而敷衍搪塞,表面上维护规章制度,实际上当检查过后,班级情况依然是恢复原样;在班级中,班干部只是老师的助手,对班级事务具有一定监管权力,但是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这种管理方法,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丧失主动性积极性,把班干部、班级管理制度,看成束缚自己的牢笼,于是心里开始反感,最终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及兴趣爱好等[1]。有的班级没有制度或者是一些老制度、旧制度,辅导员和班干部没有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班级学生的特点,讨论审定符合本班的制度,只是简单地照搬照抄别人认为有效的制度到本班去使用,效果可想而知。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班级管理制度化方面还比较滞后,一些管理制度比较生硬,只是从学校管理层出发怎么方便管理,没有在学生中调研,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当这些管理办法出台之后,学生就会抵触,甚至做相反的事情,对学校、对学生都是不利的。

(三)班风不正,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恶性竞争

班级建设中,班风建设尤为重要,但是在现实中,我们许多学校的班风都不是很好,班风不正主要表现在:奖助学金、评优评选、入党推荐等奖励措施,对许多学生还是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由于制度不完善,宣传没到位等,导致部分学生感觉不公平、工作没有公开,积极性受到打击,有的院系简单用分数来考量,单一的数据反映不出学生综合素质情况。这样的后果就极易造成两级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最终形成大部分学生成为差生,他们在竞争中一直落选,最终在各项活动中自我否定,永远堕落边缘化了,这是不符合学校教育理念、宗旨和目标的。班级中许多同学都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别人的情况不关心,甚至为了评优评选,不惜一切代价送礼、拉拢关系,恶意诋毁中伤他人,滋生了班级的歪风邪气,导致班级一盘散沙、不团结,没有凝聚力。

(四)班级集体活动过程中,学生不积极参加

班级是学生进入学校后的“家庭”,是他们学习和活动的载体,也是对他们开展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大学里,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依托班级的管理好坏。学校或者班级是否给他们提供良好的锻炼平台,让他们积极参加并从中得到学习锻炼和提高,让学生铭记自己的大学生活,这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校的印象和评价。对于学校而言,应该努力提供平台,创造条件,让学生拥有更多锻炼学习的机会,通过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够真正受到启发和教育。学生对学生社团举办的活动都抱有很高的期望,一旦期望落空或者不能完全满足,他们就会有怨气,甚至从此堕落下去。学生精力旺盛,闲暇时间多,若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释放多余的精力,谈恋爱、玩电脑游戏、打架、惹事生非现象就非常多,学生工作就非常被动。当前,许多大学生对班集体没有感情,对班级活动没有兴趣,认为班级的事情就是少数班干部的事情,与多数学生无关,在他们的意识中班上的事,就是班主任或者班干部的事,在主观上把自己与班级分离开了,此外他们也觉得学校的活动“离社会距离太远”,参加了也没什么意义[2]。

二、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主要策略

(一)更新班级管理理念,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辅导员是学生的主要管理者,要用自己的学识、高尚的人品、良好的修养及真诚、认真的工作态度,以情感人、以理动人,以德服人,以服务的理念教育管理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一些指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切忌用教条式的空话去教育学生,老师应该和学生搞好关系,做到恩威并重,奖惩结合,对学生既要有近距离接触,增进感情,也要保持距离,树立威严,这样就能做到学生对老师有敬也有畏,老师说事情布置任务的时候,他们也就能认真去执行。卡耐基说:“批评只会带来对方的反感,对于事情的解决没有一点帮助”[3]。如果仅用老师的威严去教育、管理学生,其结果会适得其反,出现口服心不服的现象。在学生面前不摆架子,而以朋友的身份与姿态去获得学生的认可,不以管理者的姿态去管教,而以谈心交心的方式去拉拢距离,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威严逼人”型说教模式,针对学生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

实施制度化管理,是班级管理有效的措施和有力的保障建立必要可行的班级公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但是通过制度来约束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制度的制定要有广泛性,也就是说制度在制定的时候要大多数同学参与,制定出来的制度,是代表他们大多数的意见,做到制度来于学生用于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也最有发言权和针对性。二是制定的制度要有实际操作性。班级制度要切合班级实际情况,要能执行下去,还要便于操作。此外在制定班级制度时,还要符合以下要求才行:一是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校纪校规范围之内。二是做到科学有效。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出发,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三是要具有教育功能。制定的班级制度要便于管理,对学生起到示范约束的功能。最后,在制定时要做到制度的长期稳定性,保证在执行中能有效施行,不能朝令夕改。

(三)增强凝聚力,采取动态管理班级的办法,促进班级建设落到实处

班级整体的目标是班级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有了共同的目标,就能够让大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奋斗。因此,一个好的组织应该有目标,目标实现的过程,就是班级凝聚力形成过程。辅导员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要发掘每个人的潜力,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同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价值进而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班级目标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每过一段时间开一次班会,给学生安排工作,提出要求,树立目标,明确步骤,分段实施,逐步达标,实时评估,让每个成员都有出彩的机会,每个班级在每一段时间都可能成为优秀,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班级目标得以实现,最终通过一个个目标的实现,达到班级管理的主要提升。

(四)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团队精神,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去增强凝聚力

通常而言,班级文化包括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两部分,所谓外在形式就是温馨整洁的学习环境,好的学习环境可以让人陶冶性情,主动学习;内在精神是指班风学风,这对学生的影响是实质性的根本性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和和谐的良性的内在环境,共同构成班级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内在精神的建设尤为重要。只有拥有了好的学风班风,整个班级才会形成合力,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建设核心价值为主旨的内在精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确立“班级梦”,每个同学要有梦想,即明确的目标,所有同学的梦想,汇聚成为班级的“大梦想”,每个同学都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每个小梦想的实现,就是推动班级的大梦想的实现。 2、在实现梦想的努力中,要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塑造高尚的人生品格,形成良性友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1)定期开展德育主题班会,让学生自己开展德育讨论,引导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完善。(2)选择一小部分同学做好带头模范,让行为习惯好的这部分学生,影响自律性差的同学、带动中间那部分同学,即“好的影响差的带中间的”,最终实现大家共同进步。(3)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能有好学生与坏学生之分,要做到公正、平等,让每个人信服。(4)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应该主动积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首先在处理与学生关系时,保持朋友身份,以亲人的关怀、朋友的姿态去与学生交往,了接他们理解他们,不要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筑起一道影响沟通的墙,反而要创造更多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所想所思,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成为他们可信任可依靠的贴心人。3、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学风建设,学风建设之关键在于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自学;组成小组,形成“一帮一”“多帮一”的互助关系;搭建小组学习平台,互帮互助,互促互进,实现共同进步。通过建设良好的学风形成“健康、文明、上进”的班风。4、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增强班级的集体凝聚力和认同感。增强学生在参加活动中,对班集体的理解和感情,对班级形成认同感、主体意识、责任感和荣誉心。新生进校时,是建设班级文化氛围的最佳时期,新生进校时对陌生环境不适应,心中极易产生孤独、恐惧和焦虑感,此时,班级同学之间的互相关心、安慰,成了彼此心里的寄托和依靠,同学之间有了良性的同学情谊,也就意味着班级凝聚力的增强,对班级文化建设尤为重要。此外院系学生工作者,积极组织开展趣味交流会、篮球足球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班级开展登山、野炊、联谊、社会调查、班级间的文体活动等,来加深班级同学之间的了解,让学生在这些交流活动中增进情谊,提高团队意识,并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生活动中,了解学生的个性,根据不同的个性特征区别对待,进行指导。此外,统一学生干部的思想也尤为重要,通过开展学生干部培训、组织班干部素质拓展活动、制定班规制度等,让学生干部统一思想,为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奠定基础。

(五)加强班级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具有凝聚力的班委会

火车跑得快不快,全靠车头带。同样在班级里面也是一样的,班干部就是火车头,是一个班的核心,班干部是否称职,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班级做得好不好。选拔培养一批素质高、能力强、愿意服务的学生干部,对班级建设尤为重要,有这样一批学生干部之后,在班上就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能够带动其他同学,促进班级的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选拔是最为关键的,在学生干部选拔的时候,必须坚持适当的标准,保证质量,把品行端正、学习好、能力强、有上进心、有责任心、愿意为同学服务、主动为老师分忧的学生,充实到学生干部队伍中。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要通过开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并在平时过程中加强辅导,让学生干部在做事中学习领悟提升。另外也让学生干部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素质能力训练,促进学生干部互相交流,加深了解,培养团结合作能力。最后还要制定奖惩制度来进行约束。有效的奖惩制度,能够有效约束或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工作,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考核,注重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

三、结语

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里面,学生管理尤为重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重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班级对学生的管理是最重要最直接的,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阵营,班级对他们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只有做好班级管理,建设好班级这个基层单位,才能让学生更加的健康茁壮成长。因此,作为学生工作一线人员,要不断进行尝试和改革,结合现在学生的特征和学校的特点,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改变传统落后班级管理模式,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规范学生的言行,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品质,促进健康成长,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遵循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因材施教,适度张扬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和团体的发展,做到管而不死、管而不僵。班级管理是一项细致甚至琐碎并且艰巨的工作,只有在不断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努力构建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新模式,努力将班级打造成为学生依赖的组织,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他们成长成熟,提升学校教学育人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王厚兵 吕红池


    更多工商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对策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gsgl/154999.html

    相关专题:商洛学院学报 证券投资风险分类


    上一篇:装修设计的建筑节能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