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学生的需要,从根本上找到问题
(一)了解疑难点和空白点
教师要俯下身子,了解学生,弄清楚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情感起点在哪个位置上?对所面对的学习内容,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学生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哪些需要教师引导?哪些可以自己解决?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而不至于因重复教学耗力耗时,费力不讨好,教师教的累,学生学得苦,不得要领,事倍功半。同时,我们现行的语文教材还有很多空白点,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点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
(二)找到“兴奋点”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提高教学是有效性,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一点就是要找到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兴奋点”,让学生在上课开始就被教师的问题所吸引,进而整个课堂教学都紧紧围绕“兴奋点”展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大胆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教师起好引导作用就行。比如,我在教学《两块银元》一课时,一开始就提出“孙老汉打碎的茶壶该不该赔?”这个问题,学生们思维的火花立刻被点燃,大家七嘴八舌,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理由,学生的内需不断得以实现并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得到真正实现。
(三)捕捉“生成点”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教学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在备课的时候感觉已经准备得很充分、很周到,但是在课堂上还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毕竟一个教师面对的是众多的学生群体,这个群体的思维要比个体的思维要丰富和深刻得多。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敏捷地捕捉课堂涌现出来的新信息,适时调整教学,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思考,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生成,提高教学效率。
二、抓住“切入点”,做好教学环节
“真实、朴实、扎实”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教学精神,简单、快乐和实用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教学的切入点。
(一)制定简明具体的教学目标
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是搞好教学的首要条件,有了教学目标,教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目标要简明,不能面面俱到。目标要具体,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不要泛泛而谈。比如“学习作者是如何写景状物的,体会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所表达的独特生活感受”就比“学习作者在写景状物中表达的高尚精神追求”要简明具体、可操作性强得多。
(二)切入要简约而集中
好的切入点能够让学生迅速把握课文主旨,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好基础。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实际的基础上选择好教学的切入点。当然,做到这个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巧妙设置,做到简约而集中,从而收到“一字穷理,片言居要”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环节简洁自然
真正的好教师并不是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面面俱到。同样,真正的好课的教学环节是非常简洁的,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的时间。教师的任务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体会揣摩语言文字。
三、创设体验点,深入理解文本
语文新课标多次用到“体验”这个词,要求在阅读教学目标上更加侧重感受性、体验性,注重情感体验。也就是说语文教师更应该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与文本之间相对照,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一般不会太深入,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好的体验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情境和情感。
(一)移情体验
当课文的意义在学生已有体验中找不到呼应时,教师应当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和生活经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一定能够理解和体会到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把自己设想成文章中的角色。如教学《长相思》时,小学生是难以理解“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所蕴含的主题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把自己设想成诗人的妻子、父母、朋友,从而体会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情怀。
(二)激发体验内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道理,情感体验也是以兴趣为主要出发点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内容情境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体验内需,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去体验各种美好的情感,以便更好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总而言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是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有很多,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便提高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作者:谷勇 单位:河北省威县张营学区
相关专题: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化学计量学 分析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