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危机中的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向诞生以来始终就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金融界认为:公允价值由于过多地和不合理地减计资产,使得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正如前文中提到的,金融界指责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造成了顺周期效应。在肯定公允价值不是金融危机的“原凶”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公允价值的计量并不完美,“顶周期效应”也折射出会计稳健性与公允价值“真实与公允观”的偏离。由于公允价值与经济环境联系紧密,而且由于涉及诸多假设和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受到质疑。
2.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
计量是会计的核心,会计计量的选择是由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会计实践中,可以根据计量属性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会计模式。当全部或绝大部分项目都是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并纳入财务报衰,并且遵守客观、可验证性和数据易得性的会计计量准则时,当全部或绝大部分项目都按公允价值计量并纳入财务报衰,并以提供与决策有用的信息为会计的根本使命时,即选择公允价值会计模式。当选择介于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与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之间的会计模式时,就选择了混合会计模式。从选择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到选择公允价值会计模式,是由事物一个方面走向了另一个方面,而混合会计模式则是它们的过度。从国外经验来看,公允价值会计模式正在逐步向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渗透。这是由于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会偏离"真实与公允虽然会计信息的稳健和会计信息的激进都有其不足,但人们更趋向于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对未来收益具有不可预测性。而历史成本是无法反映这种不确定性的。这也就是说为什么在选择会计模式时,会计界更倾向于公允价值会计模式,这是由公允价值的特点所决定的。
3.暂时还不能抛弃历史成本模式
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相比,它更客观,减少了人为估计的影响,有利于各方面人员判断,有利于分清责任,更利于在繁杂、眩晕的资本市场中看清事物的本来面貌。正如前文所讲,人们之所以青睐公允价值计量,是因为历史成本计量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如实地反映现有成本。但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受到质疑是其不能被全面应用的硬伤,也是金融危机所绕不开的节。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就要进一步建立活跃市场、培育资产评估机构、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要进一步提高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以及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的确认标准、计量方法和披露要求等。公允价值计量由于有其内在的科学性,其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仍然得到认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公允价值会计模式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正如前文所讲,真实与公允并存,相关性优先兼具合理可靠性的公允价值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应当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不能抛弃历史成本。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与公允价值会计模式是对立统一体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共存,其共存的表现形式就是混合成本模式。至于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多一些还是公允价值会计模式多一些,要看当时所处的条件及环境。
4.推行公允价值计量遇到问题及建议
结合在经济危机中所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一下几点建议:1.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操守一方面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平,加大培训投入,培养对概念公允价值的认识。另一方面加强守法意识和道德教育,以及调整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提高高层管理水平,建立诚信机制等。2.完善公允价值运用的经济市场环境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积极培养各级市场,加快各种金融价格市场化的进程并致力于提高现值技术的可操作性,有助于提高公允价值估计的可靠性,为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的会计信息提供可信赖的工具。3.加强监管力度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会计选择权的监管力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力度。充分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准则,规范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中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确保其公允和真实。
5.结语
从我国的实践看,推行公允价值计量遇到了如下问题:一是增加了实际操作的难度,缺乏一定的可靠性。在公允价值三种计量方法中是有顺序假定的。首先看是否适用第一层次的标准,不适用的情况下再逐级向第二层次、第三层次判断。在公允价值计量的三个层次中,第一个层次的计量依据最为客观,而第二和第三个层次带有明显的估计性质。再加上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会计人员和单位领导素质有待提高、法律违法处罚力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较强的主观性,容易使得这一计量方式成为被操纵的工具。
作者:张丽萍 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环境调查院
相关专题: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