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分析,结合衡水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特点,在优化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考核导向功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培养模式的探究。构建了适合衡水学院服务面向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一中心、两轨道、闭环式”的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生物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生物技术是一门宽领域、基础性和实践性强的学科,除生物学外还与食品学、医学、药物学等相关的学科联系密切。生物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专业[1]。培养体系已较成熟[2]。但由于毕业生的知识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限制了该专业的发展。衡水学院定位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应对原有模式进行更新和完善。
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衡水学院生物技术专科专业始建于2003年,本科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生,现设置了食品营养与检测和发酵工艺2个专业方向。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依托地域优势,围绕服务面向地方定位,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体系,改革实验和实习教学的方式及内容,探索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1.1调整优化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衡水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依据地方经济需求,有针对性地增加了一些特色课程。如与衡水老白干相关的课程,《发酵工程》、《发酵工程大实验》、《发酵设备》、《果蔬加工工艺学》和《酿酒工艺学》,与衡水湖相关的课程《湿地植物资源学》、《衡水湖鸟类资源学》、《湿地生态学》、《水质监测与评价》等,在第二学期增加了行业市场调研见习课,同时加大课程群的建设力度,丰富课程资源。着力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并开发网络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优化课程设置,将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为主,理论课向讨论式、案例式转变[3]。
1.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1.2.1实验教学实验课增加创新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4]。在制度保障上,除了确保教学经费外,还须在教学计划制订上保证足够的学分,建立适合的考核制度,避免实际操作形式化。1.2.2开放实验室衡水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实验室对学生实行全开放,其他实验室根据学生预约情况定时开放。本专业不断加强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制度,保证充足的实验条件、实验时间和实验经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课题和指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团队合作精神[4]。1.2.3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基地生物技术的专业设置为从第二学期到第六学期每学期末都有1周的实践教学,第七学期为专业实习。要求学生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在实践过程中,独立完成任务。根据地域优势,衡水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如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葵花药业集团(衡水)得菲尔有限公司、衡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根据各单位管理的不同特点及对工作人员的需求,建立短期与长期两种实习基地,聘请基地人员参加学生的实习指导工作。1.3考核导向功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考察应注重对能力的考核,是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结合。比如学生实习期间,应由所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指导教师共同评价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实习日志、报告按比例综合打分。1.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要发展,加大以学科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根据学科的发展,我系积极从国内外招聘优秀博士、博士后充实教师队伍,聘请企业人员指导学生实习工作,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现生物技术专业共有专任教师43名,其中百人计划教师1名,省级青年拔尖人才1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教师2名,双师型教师4名,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的教师占51.2%,博士占23.3%,硕士占62.8%。
2.构建“一中心、两轨道、闭环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衡水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基于本专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改革,形成了“一中心、两轨道、闭环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2.1“一中心”———以创新的应用型能力培养为中心,培养拥有现代科技知识,善于理论与实践结合,具有创新能力,能在相关领域的生产和管理岗位上解决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2.2“两轨道”———理论学习和实验、实习、实践学习双轨并行。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在坚持基础教学的基础上,突出技术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并构建不同的选修模块。实验课程更多地围绕衡水老白干和衡水湖、养元饮品等地域特色增加专业实验内容,将实验与科研、生产等密切联系。双轨并行强调的是理论课和实验、实习、实践课两轨之间强大的互融性、整体性,任何一个单轨独立运行,就割裂了理论与应用的联系,就无法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2.3“闭环式”———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环节都一直贯穿在整个大学阶段。理论教育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及专业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又分为专业必修课程模块,专业任选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限选模块。实践教育包括生物技术行业市场调研、衡水湖动植物资源调查、烟台海滨动植物实习,生物技术专业见习,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毕业论文、专业作品等。在课程的运行过程中,“闭环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大一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可以依托实验室开放的平台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课的训练,还依托第二学期的行业市场调研见习课进行行业市场调研,首先建立了对生物技术专业的感性认识,为理论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边理论学习,边实践。最后通过专业实习,让学生深入工厂的实际工作环境,巩固学过的专业知识,并培养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就业奠定基础。
3.结语
衡水学院正处在向应用型转型的历史时期,生物技术专业“一中心、两轨道、闭环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更符合衡水学院立足衡水,面向京津冀,服务区域经济的定位,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通过不断充实和延展“一中心、两轨道、闭环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并进一步完善其运行模式,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明显增长,满足社会对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郑明顺,柴军红.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应用性技术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152.
[2]徐彪,张海燕,王建明,等.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0,22(4):81-83.
[3]谢旭辉,胡忠.21世纪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6,1:46-49.
[4]马纯艳,卜宁,李学军,等.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28(4):561-564.
作者:赵娟娟 吴荣荣 单位:衡水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