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眼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眼科学教学的目的除了掌握理论知识和提高临床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医学生对眼科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其掌握和理解医患关系、职业道德、医学伦理和人文等方面的知识打下有力的基础[1]。由于新疆少数民族医学生受到特定的区域经济状况、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宗教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基础教育比较薄弱,加上汉语言的限制,使得少数民族尤其是从南疆地区入学的医学生的培养与汉族医学生有着较大的差异。针对此问题,我们对少数民族医学生眼科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进,对提高少数民族医学生眼科学教学的效果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1多措并举,提升眼科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由于少数民族医学生汉语言基础较差,对于专业性极强的眼科知识很难迅速理解和掌握,因此部分少数民族医学生会知难而退。作为眼科学教师,首先要突破的就是要培养少数民族医学生对眼科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多年的临床教学工作发现,尽管个别少数民族医学生思维积极,勇于同老师交流,但多数学生思维方式单一,再加上受汉语水平的限制,自信心相对不足,在短时间内难以驾驭所学的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其兴趣,增强其信心。例如在讲授屈光不正的内容时,教师可询问班里戴眼镜的学生近视的感受及配镜过程,当学生能够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临床问题时,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同时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方式,消除了大部分少数民族医学生不敢提问的负性心理,营造了一种人人都能融入进课堂的活泼热烈的学习气氛;另外,巧妙运用名人故事转化为案例教学,对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大有裨益,利用名人效应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如将歌手姚贝娜捐献角膜等事例,加以深入,结合眼科理论知识,使之具有生动性和典型性,使少数民族医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寓理论于故事中,有效避免了单纯讲授理论的枯燥乏味,激发了少数民族医学生对眼科学的兴趣;还可利用周末及假期组织少数民族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本科室的社区义诊及医疗讲座,让他们懂得各族人民群众皆需要医德高尚、医术过硬的优秀医生;通过参与诊疗的全过程,让他们真正能感觉到自己进入了医生的角色,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成就感,锻炼了其沟通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眼科疾病的诊断常常需要专科检查设备的支持,应抓住学生首次接触眼科设备的好奇心理,结合眼科理论知识讲解检查设备的原理和操作要点,让学生亲自尝试,相互进行检查。通过互动有趣的培训,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感受到小有成就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眼科学的信心。
2充分利用多媒体,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眼科学教学中的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身临其境才能切身体会其中的含义,少数民族医学生无法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述来深入理解。针对其特点,可根据需要将形象记忆、实物、教学模型等加入到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对眼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3],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添加形象生动的板书、画图、模型,或采用背景、动画、音效、字幕以及精彩的视频,通过视觉和听觉整体的感知,直观展示眼科学的奥妙,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解眼球的解剖学时,可以借助眼球的模型与PPT结合的方式,眼球模型可以给学生一个立体的三维概念,令学生有整体观念;对于局部的细微结构,可以采用PPT图片来展示,这样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立体和平面相结合,非常利于学生理解复杂枯燥的眼科解剖学知识。如在讲解眼科手术如白内障手术的发展过程时,可以采用Flash动漫结合手术视频的方式来展示,通过Flash使学生了解手术重点之后,再播放手术视频,这样既生动形象、直观鲜明、趣味性强,又可以突出重点,使少数民族医学生更便于理解。再如讲授学生最头痛的“眼底病”一章时,用1张典型的眼底照片就能把学生难以观察到的征象直观清晰地显示出来,如果再配合眼科裂隙灯摄像系统,实地让学生或病人当医学模特,在活体展示正常眼底或眼底疾病表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将会大大提高。也可以巧妙地运用各种多媒体方式展示患者的临床症状、眼底照相、眼B超、OCT等检查报告,贴合诊疗时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围绕多媒体所展示的眼部疾病,查阅资料,从而涉猎更多相关知识。
3以临床问题为中心,积极培养临床思维
随着医学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不能再单纯用过去传统的眼科教学方法传授给现在少数民族医学生,PBL(problembasedlearning)和CBL(casebasedlearning)等教学方法,要求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4],通过临床实际问题的学习,掌握系统的医学专业知识,树立整体性的医学观,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并且要同时培养医学生必要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临床打下坚实基础。对已经学习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少数民族医学生,从病例着手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当中,既可使学生享受到教学的乐趣,又能更好地与传统教学模式共存。在新疆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各民族学生因文化差异,容易造成思想及行为上的分歧,PBL和CBL教学恰好能训练各民族医学生与患者的临床沟通能力以及各族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亦可采用数码摄像机、网络等手段[5],及时记录下临床上遇见的常见病、典型病例和主要病种治疗前后的影像资料,结合病史可制作成一个个实例病案,加到授课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加深对眼科学知识的认知。
4民汉互助,共同提升
新疆医科大学为促进各民族学生共同提高,近期进行了民汉学生合班合宿的计划,作为各民族学生相互交流的重要工程。在合班合宿过程中要承认民族差异,同时要着力淡化民族差异的影响,强调中华民族认同的统一思想,积极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良好氛围中来,在学习和生活中增进交流,互相激励,共同提高,让崇尚科学的思想在少数民族医学生中生根发芽[6]。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理解和践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深刻内涵。在眼科学示教和见习教学中可安排少数民族与汉族医学生进行混合分组讨论,通过充满良性竞争的讨论,进行头脑风暴,一方面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医学生对眼科学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可让各族医学生学会尊重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差异,逐渐形成互助互补协调的关系。也可将合作模式应用到实际临床情景中,如在见习课中由不同民族的学生分别轮流模拟临床医师以及患者轮流参与门诊工作,增强各民族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及责任感。总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眼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强化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创新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也不仅限于眼科学教学,对于其他临床专科的实践教学,同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作者:易湘龙 段丽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相关专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取熊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