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人物的典型道德形象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初中生最容易被英雄人物的高贵品质、英雄事迹所激励和鼓舞,被反面人物的无耻行径和丑恶嘴脸所激怒和愤慨,最容易对正面或反面的历史人物的典型道德形象引起强烈的思想共鸣,产生敬仰、羡慕、赞叹或厌恶、憎恨、贬斥的道德情感,在内心形成“好人”或“坏人”等简单的道德评价概念。如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价值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这些优秀历史人物的高风亮节和嘉言懿行,在塑造学生心灵与品德中往往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它不仅拨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使之受到内心体验,产生共鸣,形成情感态度,还可以内化至价值观层面,具体化为他们奋发进取、锐意追求、刻苦学习、努力攀登的动力。历史人物的遥远性、历史知识的间接性,对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历的初中生来说,让他们去认识陌生的人类社会,在扑朔迷离中体验历史与人生,是有相当难度的。在应试教育中,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生动鲜活的历史人物变成了干瘪瘪的“陈尸”。正如赵亚夫教授指出的那样:“讲屈原只知《离骚》名,不知《离骚》事,内容无力,概念空调;说到司马迁,只有一部分、一句话的印象;谈张骞、苏武不过陪衬丝绸之路而已;论霍去病也只是渲染一条情节——‘马踏匈奴’……”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枯燥说教式的描述手法,避免传道布经式的照本宣科,选取典型生动丰富的内容,形象鲜明地再现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让学生在充分感知历史人物的基础上进行体验,从而形成对历史人物的鲜明表象和本质认识。如在《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简要介绍邓世昌生平,指导观看邓世昌插图,师生共同描绘黄海大战的经过。为加深学生体验,教师还可进一步提问:“邓世昌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仍指挥若定,毫不退缩,为什么?”“在弹药将尽时,邓世昌是怎样做的?直撞敌舰的勇气是从哪里来的?”“邓世昌为什么拒绝救生圈,与爱犬同沉不愿生还?”教师虽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但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已心临黄海,“神入”历史,从黄海战场的连天炮火中,在与舰同沉的豪言壮行中,体验到了“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深刻含义。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鲜明形象深演化印入学生脑海中。
二、大胆探究、反思历史人物活动,展示学生情感体验过程,探寻历史人物人生轨迹,帮助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正确认识自我
一段时间以来,《戏说乾隆》之类的“戏说”历史剧火爆银屏,易中天、于丹主持的《百讲讲坛》风糜全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和创造,符合观众(听众)的猎奇、溯源心理和道德意识追求。对历史人物的这种探究和反思,与传统历史教学形成了鲜明对照。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教教材,学生背教材,机械灌输与死记硬背是最基本的两个特征。教师和学生都被剥夺了对历史的解释权,尤其是学生没有话语权,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思维停滞,反应痴呆,情感空无,道德教育无从实施。大胆尝试活动课,对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多视角、多层面的探究反思,能很好地改变这种现状。如创作展示式活动课——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学生在尽可能尊重历史真实前提下,进行合理想象和艺术加工,使历史剧更加流畅、生动、有趣,艺术再现了文成公主为汉藏友好远嫁雪域高原的历史情境。艺术创作与成果展示,突出了过程和参与,展示了情感体验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温顺、慈善、立志民族友好的文成公主的情感。同时,学生学史兴趣得到培养,合作意识得到体现,创新能力得到发展,道德情感教育也收到了实效。又如学法训练式活动课——《历史人物对社会的贡献》。学生分“封建帝王篇”“革命领袖篇”“美国总统篇”三项,列表归纳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孙中山等历史人物的主要功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详尽占有史料,通过研讨交流,思考解读,从历史人物的众多活动中概括、提炼出了历史人物的最主要历史贡献。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更在对历史人物人生轨迹的追寻中,陶怡了学生情操,净化了学生心灵。当然,这样的探究与反思需要注意两个点。一是要与时俱进。教师要及时了解最新史学研究动态,随时代的变化对历史人物做出新的解读与阐释。如在评价李鸿章时,我们摒弃了“卖国贼”“刽子手”之类的旧观念,而更多地从当今经济建设的角度出发,肯定他领导参与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我们从中教育学生要学习李鸿章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外开放的气度、面向世界的勇气、改革创新的意识等。二是要符合主旋律。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历史人物时,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正确引导,符合主旋律。
作者:曹永芹 单位:河北无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