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收治的8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从发病到治疗时间均在1.5~6h。该组男52例,女32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48±10.4)岁。所有的患者均为经CT证实的确认为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区出血40例,脑叶出血14例,丘脑出血16例,脑干出血4例,小脑出血5例,原发性脑室出血5例。经抢救车送至急诊。
2急救护理方法
2.1协作和分工
急救护理小组其中1名为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病情的监控和状况的评估,配合抢救医师的抢救工作,指导其他护士护理工作。另外,在急诊抢救的过程中,注意安抚患者紧张及恐惧的心理状态,建立求生欲望,避免精神刺激。
2.2急救措施
①患者送至急诊后,应保持绝对的休息且卧床,去枕,将床头抬高,与水平面保持在15~30°,取头高足低位。另外取头高位能够使得颈静脉压力降低以及加快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的症状,进而达到降低颅内高压的效果。②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自主呼吸也受到影响,保持上述体位,并且将头偏向任意一侧,便于将呕吐物或口腔异物排出,防止阻塞气道以致窒息。如果患者出现舌后缀倾向,可向前托起下颌骨。及时给予吸氧措施,及时给予持续吸氧措施,氧流量为2~5L/min,以改善脑细胞缺氧状态,保护脑组织,必要时实施器官插管[2]。③静脉输液通路的建立在脑出血急性期抢救的重要的一个措施是建立静脉输液通路,通常情况是建立两条大静脉通路,而且最好使用留置针穿刺,一方面方便固定,在搬动患者时不会滑落或是穿破患者皮肤,另外能提高用药效率。尽快使用20%甘露醇500mL静脉滴注,同时给予速尿20mg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推注,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④生命体征监护第一时间连接心电血压监护仪,对患者呼吸、心率、脉搏、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控,密切注意病情的变化。如果出现血压逐渐升高且高居不下,呼吸变为慢而深,则提示颅内压增高;由于脑出血后的水肿带压迫影响温度调节中枢而产生了中枢性高热现象,加重脑缺血性的损伤,可采用在患者头部放置冰帽或是腋下冰敷等物理性降温的方法。注意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瞳孔的变化情况,尤其是对瞳孔各种变化的观察要细致。因脑出血患者主要死亡病因是脑疝,而这种并发症可从瞳孔大小、是否对称及对光反应等变化中得到早期征象的提示,当脑出血加重或形成脑疝时,动眼神经受压可导致瞳孔出现忽大忽小,两侧不对称,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的现象[3]。
2.3预防并发症
患者呕吐物、口腔异物以及排泄物不能自主的排除体外,预后很容易引起肺部感染或是泌尿系统的感染,尤其是高龄患者,这也是制约患者预后良好的因素。因依据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吸痰、口腔护理清洗口腔异物,注意病房的空气流通、新鲜,温度适宜,降低肺部感染的机率;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定期清洁会阴部和尿道口,出现尿储留并发症时,在消毒后无菌环境下留置导尿管导尿,避免出现尿路感染。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注意切口定期的消毒,辅以行之有效的抗生素的治疗。
3结果
本组84例患者抢救成功73例,致残7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86.9%。
4讨论
急性脑出血是常见的危重病之一,脑出血占脑卒中疾病发生率20%~30%,大部分患者出血病灶在大脑半球,少数患者在脑干或小脑,其极高的致死率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4]。另外在脑出血急诊抢救护理目标以及措施方面行业内尚无统一规定,《中国急性脑出血治疗指南推荐意见(2011)》中关于急诊室诊断及处理推荐意见为:尽快行头颅CT或MRI检查,进行快速诊断,尽快收入神经专科病房或神经监护病房,由此可以看脑出血急诊抢救的终点目标是:第一时间解除危及患者症状,保持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各个系统功能的稳定,为下一步的专科针对性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组84例患者中73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86.9%。在抢救的过程中着重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确保呼吸道通畅,预防缺氧。第二、监控患者生命体征。急诊抢救的过程中,急诊室护理人员应严密的监测患者各项基础生命指征,比如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掌握病情的动态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变化迅速的告知急诊医生处理。第三、尽快改善颅内高压状态,防止脑疝发生。第四、预防感染。脑出血合并感染在急诊抢救的过程中也十分常见,例如由于呼吸中枢受到抑制,进而引起吸入性肺炎,除此之外行气管插管或是导尿管的患者出现反复的感染等并最终导致死亡,因此在急诊抢救的过程中,应注意感染的预防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本文对脑出血急诊抢救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由此说明急诊及时而有效的抢救措施能最大的程度为患者争取生存时间,控制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印证了急诊抢救的积极作用,为后续的治疗和护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栾华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校医院
相关专题:水产学报论文格式 云南课程教材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