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民族音乐教育现状
目前,民族音乐教育在高中没有得到重视,学生对民族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了解不够。在歌唱模块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没有让学生真正的的领悟民族音乐的精髓。在学生的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流行音乐,不会欣赏民族音乐的美,国内外流行音乐充斥着我国的文化市场,从而导致民族音乐受到冷落,学生的民族意识淡薄。因此学校作为教育的基地,对弘扬地方民族音乐文化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民族音乐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一)民族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深刻领悟民族文化的内涵
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和意境,借以优秀的民族音乐可以实现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例如:由作曲家朱践耳谱写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旧社会的悲惨和凄楚,壮怀激烈的歌唱将旧社会的残酷和建党后的美好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以增加学生对党的热爱,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通过对部分民族歌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的精魂所在。
(二)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和审美观念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作为国家的一种音乐象征,民族音乐为国内外建立了友谊的桥梁,增进了国内外相互之间的感情并为其他国家开启了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大门,因此民族音乐教育在国内外友好发展、团结合作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中音乐课程中引进民族音乐,不仅可以使学生透过民族音乐感悟团结和睦的民族精神,还可以触动学生的民族意识。另外,民族音乐教学还可以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三、加强高中音乐歌唱模块中民族音乐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教材开发,让地方音乐走进课堂
人音版的高中音乐教材分为十八个单元,其中涉及到民歌的只有一个单元,由此可见我们的高中音乐教材中对于民族音乐的歌唱曲目涉及的内容太少,导致学生对民族音乐缺乏了解,因此我们应加强教材开发,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比如朝鲜民歌《阿里郎》、新疆民歌《青春舞曲》、陕北民歌《走西口》等,把这些具有高水平的、较高审美价值的民族音乐作品合理的编入到高中音乐教材中,运用课程教学转化成实践,进而增加学生对民歌的了解程度,增进学生对民族歌曲的感情。
(二)歌唱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对民族歌曲的兴趣
在高中音乐教材第二单元中,其主题为《高亢的西北腔》和《独特的民族风》,本单元要求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陕北、西北民歌以及内蒙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特征和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长调”、“朗玛”等民歌体裁,并学会演唱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一味的让学生听取纯民族歌曲,学生未必能喜欢,所以我们可以找一些将民族音乐通俗化但又不失其本体的演唱形式。以歌曲《赶牲灵》为例,这是一首陕北民歌,由彭丽媛、阿宝和王二妮演唱。在教学《赶牲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王二妮和男声说唱的版本。在教唱时先让学生学会旋律,然后再把有关民歌的发声方法和技巧告诉学生,让学生尽量去用科学的方法唱民歌,此时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因为学生还不太适应民族唱法,要求太高会抹杀学生的兴趣。然后老师可以设置比赛环节,学生可以轮流唱、对唱、合唱,分小组比赛、跟伴奏带,猜歌等各种形式,在比赛环节中,学生有了对比,自然而然就会尽力唱到最好。在教唱的环节中,课堂方式多样化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让学生轻轻松松学会民族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加强教师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2011版《音乐新课标》给人们灌输的是“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手段,可以直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更直接的进入人的情感世界从而产生思想共鸣,获得审美体验。面对民族音乐教育,许多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导致民族音乐教育无法顺利进行。学校可以分阶段对教师的民族素质进行培养,加强民族音乐知识的学习,使老师认识到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重视民族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进行理论讲解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老师应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努力拉近学生与民族音乐之间的距离,欣赏各种不同形式的民族音乐,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从而让学生深刻的感知民族音乐艺术的内涵与魅力。
四、结语
重视民族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素质教育发展的主题,《音乐新课标》中也提出了不少有关民族音乐教育的要求,由此可见发展民族音乐教育已势在必行。民族音乐要得到继承发展就必须从基础抓起,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在歌唱模块中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是一个很快捷的方式,它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直接明了的学会欣赏和歌唱民族歌曲,对民族音乐的继承、创造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民族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情感、民族音乐文化审美观念也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张明 刘明 单位:宁夏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