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资源内涵深厚,潜力优势巨大,互补共融
追溯两岛少数民族的童年时期,在生产力低下,社会分工分化不细的历史状态下,部落、氏族的体育与教育综合(混合)实施,体育尤其是萌芽状态的体育,其共有和兼有教育的设施和机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也是可借用和引用的巨大资源财富。跨入21世纪当今,海南和台湾民族传统体育与时俱进,呈大力弘扬与推进民族体育的大好形势。为民族体育教育的实施提供广阔的空间,无限的资源。近年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将其建设提高到新的台阶,总投资近4200万元打造史无前例的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推进体育教育资源有效发展,创建了海口经济学院、琼中县和国兴中学三处作为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其中前者面向全国各地招生了20000多少数民族学生,丰富的生源为确保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队建立并开展各项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与竞赛打造了坚实的基础;中者以黎族苗族运动员为主的琼中体育团队曾在省级、国家级和国际体育比赛中荣获佳绩;后者彰显较强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力量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7],构成该校一大特色。通过台湾原住民族资讯资源网这一平台铺展了台湾民族传统体育璀灿的历史长卷。2013年4月1日!5月31日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和台湾原住民族图书信息中心主办的《原住民族的传统体育和当代运动》主题展通过相关图书、影音数据、电子数据等文献载体形式,勾稽原住民族从传统体育到当代运动的联系脉络[8]。从这一主题活动折射台湾民族体育教育资源的丰富多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其教育资源是互通有无,互为渗透的共融性,尤为突显,它俩犹如水涨船高,船高水必涨的辩证关系。学校体育丰富的教育资源必然为校内外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丰富的民族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2开发前者多项雄厚资源优势,转化与整合成民族经济巨大资源
开发上述五项体育资源,通过发掘潜力,优势互补、交叉利用、转化整合成民族经济的巨大资源,形成两岛体育产业的基础。因而,观光旅游、民族旅游和体育旅游交融一起,各项资源在融合中转化为经济效益,吸引旅游客源,增加地区旅游总收入,多项典型实例佐证了上述结论。2011年6月海南保亭获国家批准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该地举办的以彰显黎苗族特色为主体的七仙温泉嬉水节是营造“琼台一家亲”,创造体育文化盛宴[9]和打造独有的欢乐节庆经济,拉动经济发展的最好实证。2011年的第11届著名节庆品牌嬉水节,使尽显黎风苗韵的县城经济有5倍的增长。颇具黎苗族民习民俗,少数民族体育特色的呀诺达、槟榔谷等景区游客相当于平时的三倍;农民农副产品现金收入大增。据调查结果的不完全统计和初步测算:此期间直接经济收入6230万,推动经济收入超过1.5亿元。这在小乡土区域经济是一项可观的数字。由此,扩大到海南全省,2006年海南接待游客1605.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1.43亿元[10]。2009年趁建“国际旅游岛”的东风以来,随着饭店、宾馆等物质资源的增加,将推动海南旅游总收入的大增,民族体育产业经济也将更上一层楼,大有扩展的商机。信息显示:到2012年海南旅游总收入达379.12亿元[11],比2008年增长2倍多;接待国内外游客3320.37万人次,同样增长2倍。由于多种资源的综合效应,使旅游经济成为海南经济的半壁江山。目前台湾的旅游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台北进高雄出的西线游;另一条是台北进出的环岛游。细分的线路还有三、五、六、七、八、九、十二日游。在旅游线路汇总中选出属自然风光的主要旅游景点有30多个,其中有相当的比例与台湾少数民族民俗、民习以及体育项目有直接和间接相关。属著名的少数民族旅游类有日月潭、阿里山及其邹族文化部落等。据台湾《旺报》2012年8月21日报道:2011年台湾观光外汇首度突破百亿美元,达110.65亿美元(约新台币3260亿元),赴台旅客超过608.7万人次,增长近1成(大陆客约428万人次)[12]。据有关方面的深入探访发现,大陆客的整体满意度为最高达9.8成,均高于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及马来西亚的9.3、新加坡的9.2和日本的9成,以及韩国最低的7.3成。若加上台湾居民岛内旅游总花费,2011年台湾旅游总收入高达215.92亿美元[13]。在台湾旅游观光逐年稳定增长态势的诸多成因中,以游客都想赴台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保存完善与完整面貌为主、为先。随着民众幸福生活指数不断提升,强身健体,休闲度假的意识大大强化,正因民众旅游热情高涨,为民族传统文化、民族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同时也带旺了体育旅游市场和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
3发展两岛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攻略
两岛同根同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线路和走向以及支撑力度面临共性的政策选择:(1)走多种资源协调发展、配套开发、综合利用的发展线路;(2)从田野化走向科学化、普及化、社会化、产业化的方面发展;(3)少数民族体育政府政策支撑与社会环境、产业经济体制支撑相结合。但基于两岛的政治和经济体制的不同,发展两岛传统体育的攻略必各有特异。下面就两岛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发展提出构想建议。
3.1海南岛体育发展攻略
围绕逐步建成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总目标,实现民族体育整合发展模式,把休闲活动的需求、民族体育的特点与旅游市场的供给有机结合起来。研究与规划好海南体育旅游项目的蓝图[14]。3.1.1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在高度发挥海南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充分展示宝岛的民族、地域、气候特色这一原则指导下,整合资源、调整东、西线,尤其是黎、苗族民俗、民风聚集区为中轴的布局,保护利用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3.1.2强化城乡并进发展。由走马看花到住下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化,为留住客源(人),应逐步建立和健全景区的消费配套体系;多种形式创建休闲度假时代的村镇旅游模式,在海南儋州和山区,应着力构建村寨———小镇民族体育聚集型等模式。以滨海休闲———旅游和进岛过冬、组建“南国冬宫”、“夏宫”为契机,促进整合模式开发与利用。3.1.3加快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营造吸引人、培养人、留住人的旅游———休闲———民族体育的人才机制;把掌握几门学科基本知识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引入该模式的培训制度。3.1.4敢为人先,多元化拓展。充分用足特区(立法)政策,加大对传统体育的扶持力度和理论支撑;力争在国际旅游岛的东风中,使民族体育资源总量、类型、知名度、品位、产值计量、可持续利用、社会价值等多方面有较大的扩展,逐步完善供求的市场体系,将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有效结合[15]。在实施整合模式的步骤上,先初定五指山区,保亭县和三亚市为实例调研对象。先行先试,着力开发休闲度假文化、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品牌资源。
3.2台湾岛体育发展攻略
3.2.1加大经费投入。“台湾原住民族委员会”应整合相关资源并编列充分经费。当今少数民族年轻一代纷纷前往都市发展,较少有机会学习并熟悉本民族传统文化,加上原住民专业艺术社团不多,难以保存与传承;推广及发扬其传统文化,又因地方财政困难,无法支付原住民文化艺术祭典活动。因此,少数民族传统技艺正面临传承的危机,其中,经费的缺乏是占重要的因素之一。鉴于此,国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已逐年编列预算来化解此危机,拟定具体政策,落实施行。如教育优先补助区计划的拟定等措施,对台湾原住民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维护与发扬,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3.2.2改革民族运动会。已举办近20年的台湾原住民族运动赛会,应做改革,修定竞赛规程并立即回归“原味”,以台湾原住民传统体育文化为竞赛主轴,相关竞赛活动为配套。3.2.3加强民族文化发展。在政策方面,应加强发展少数民族部落社区,将民族文化、观光、旅游等项目重新构思、开发、包装及行销;并抓紧传统文化之核心价值,创造产品之“差异化”,发展文化观光产业。3.2.4多角度发展传统体育。传统体育之调研及重点补助研究,刻不容缓,政策上应持续性支持。台湾原住民传统体育及文化之传承、维护与发扬,一方面依赖政府、教育单位、民间团体及部落本身自立自强,另一方面应整合共识,共创多赢,落实多元文化教育政策。3.2.5联手推进两岸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海峡两岸学者携手合作,共同开发两岸少数民族相关研究课题,提供借鉴,诚如人类学者所论述之“涵化”理念,互相学习、相互影响,以树立两岸学术界研究之“新典范”。推广,使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当代全民健身娱乐文化的重要内容走进民众生活。向世界推广,借鉴现代竞技体育的组织制度,将鲜明竞技特征的项目赋以奋发、竞争为核心的精神价值与现代体育接轨,让世界参与,促进世界体育文化多元化。
4结束语
我国成立至今的体育建设历经了60年的发展史,经过了众多有差异的发展时期和历史背景,其推进战略的选择也具有特定性和时期性,目前,体育建设工作面对着崭新的时代机遇,我们要客观对待体育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实现体育强国努力做好思想基础建设工作,夯实思想基础,对实现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极其关键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实现我国体育强国之路,不仅是新时期我国体育思想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构建体育强国战略体系的重要保障。只有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植入“中国梦”的价值内涵,重点抓好体育科学及体育人文两个维度,为构建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体系做出重要的贡献,借此,在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体育科学与体育人文精神的融合是体育强国核心价值观确立的重要的标准。
作者:许惠玲 董颖 王建台 木林森 许仲槐 单位:广州体育学院图书馆 广东工业大学 台湾体育运动史学会 广州市老年人体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