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政府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每年国家都会对“三农”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以便为农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因此,积极探究农业政策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在了解两者之间互动机制的背景下,制定出更合理的农业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1政策因素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1.1农业政策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导向影响
农业政策能够引导农村投资的流向,以取消农业税来讲,其改变了农村公共投资的来源,使农村投资方向发生了改变;农业政策能够引导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善,如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农业政策,改变了单一的种植格局,实现了农村经济微观环境的调整;农业政策能够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流向,如在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时,制定农业补贴政策,以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流向[1]。
1.2农业政策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备激励效能
以家庭联产承包制政策的颁布为例,其确立了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农民以更大的热情参与进去,由此实现产权的调整和改善;农业政策对于农村经济具备需求激励的效能,激发农业生产积极性,增加农产品供给,实现市场价格的稳定;农业政策对于农村经济具备创新激励的效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决策和政策,会实现农业技术集成化、机械化程度的提升,以推动我国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2]。
1.3农业政策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调控影响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政策能够间接地调整农产品的供需,如结合市场粮价走势,利用粮食市场发展特点,实现各种农产品低价收购,可以使农产品的供需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农业政策在调整农产品价格方面也起着一定的作用,由此影响到农民的实际收入结构,起到调节收入水平的效能[3]。
2制定科学农业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革新
从上述农业政策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探究来看,农业政策的科学性会对农村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需要结合当前农业政策,以保证两者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格局效益。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注重对农民的激励和支持
首先,针对于农产品的收购问题,形成健全的补贴和最低收购价的联动机制,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切实利益,避免其受到市场风险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讲,在制定农业补贴政策时,要执行价格支持政策,并针对部分主要粮食品种建立最低收购价制度,保证粮食储备的同时,实现粮食市场供应的合理化。其二,不断提高农民补贴力度,实现补贴方式的改善和调整,以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和良种补贴的方式来进行,引入综合性收入补贴和农资价格,农产品价格联动补贴机制,并实现粮食生产与补贴形式之间的挂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2.2引导各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方面,要加快现有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形成健全的土地流转机制,为土地资源的规模效益发挥打下良好的政策基础,依照法律规定,积极推动以承包、转让、租赁和入股为主的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合法流转,使土地资源的效益得到发挥;另一方面,不断促进农业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调整,发挥财政支出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效能,在保证当前农业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实现农业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以提高资源利用效能,发挥农业财政支出的最大功效。
2.3处理好不同农业政策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不同农业政策之间的关系,发挥各项政策的合力作用。主要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破除城乡二元机构,淡化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界限,推动农民增加收入的长效机制,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机制;其二,积极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实现城乡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工业给予工业提供技术支撑,农业给予工业提供劳动力资源和农产品资源,由此实现两者政策之间的兼并,以发挥政策的最大效能;其三,建立农业投入的长效机制,争取采取各种措施实现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全面发展。
3结语
农业政策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在正确认识农业政策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深刻了解两者之间的互动机制,本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模式革新、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的目的,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相信随着在此方面实践经验的积累,农业政策制定将会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也将会朝着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作者:黄士霞 刘灿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