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更加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上文已经提过,审计人员要想准确把握企业重大错报风险,必须首先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入手,了解企业所处的发展战略时期、经济环境、行业状况、经营风险等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从而形成对被审计单位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进行整体评估。因此,在审计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应多采用以案例分析为主,理论讲述为辅的教学方法。案例要选取综合性案例,且有典型性。建议在讲授时,可选用一个公司为代表,在不同审计阶段,可采用不同侧重点,不同方式围绕该案例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在分析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多采用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对企业所处行业背景、企业发展阶段、宏观经济环境等进行主动分析,使学生有初步的风险意识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环境对审计工作所起的关键作用。案例可直接选取上市公司为对象,让学生主动进行资料查询与搜集,分析该公司及其所处环境,初步评估该公司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通过真实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自主思维的意识。此种教学方式也是国外审计课堂中所常采用的。在具体分析各事项可能产生的重大错报风险时,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可让学生围绕某一个或几个事项,讨论该事项可能产生的重大错报风险,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讨论案例目的不是在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积极的审计思维方式,最终目的仍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二)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风险识别能力
善于识别和发现风险,是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一项基本要求。要求审计人员从更广阔的视角,形成对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整体评价。它强调审计人员审计工作重心前移,重视审计计划,重视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重视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实施程序,从而减少审计失败的风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不断为学生强调识别风险对审计成败的重要性,甚至可以通过审计失败案例的介绍,引起学生对风险的关注。其次,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发现风险,可从发现被审计单位“压力、机会、借口”入手,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识别风险的能力。即凡是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压力、机会、借口的地方,就是潜在的风险点。例如提醒学生注意企业是否存在上市的压力,是否存在非公允关联交易的机会,是否为其非正常往来账目寻找不正当借口等,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风险能力。在选用案例时,可以选用与分析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审计程序时相同的企业,通过让学生采用询问、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等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为风险评估提供充分审计证据。
(三)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新审计准则强调审计人员要保持职业谨慎态度,对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风险产生职业怀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为学生强调审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使学生在今后执业过程中能够诚实守信,谨遵审计准则,避免审计失败风险。可将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审计诉讼案例穿插到各章节审计教学内容之中,告诫学生这些案例大多是由审计人员的审计道德出现问题而造成的,有利于引起学生警戒,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作者:陶岚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