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通高校教育管理与教学工作中协作育人的有效性及能率的概述
巴纳德认识到生物自身及社会要素都会受到一定因素的限制,对个人或单位克服个体能力的不足,通过协作实现共同目标,从而达到个体目标的协作行为进行了研究,指出若协作行为的共同目的实现了,则协作就是“有效的”,协作中不同的个人动机的满足程度最终形成协作行为的“能率”。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工作目标的实现不是某个部门或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相关部门有效的协作。各协作部门和协作成员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同时都会有各自的动机和需求,若某些动机需求得到适当满足,就能有效激发协作人员的能动性和继续协作的意愿,会适当加大协作中所做贡献的强度,这样的协作是“高能率的”。高能率的协作才能持续配合,进而有利于实现协作的共同目的。若协作人员的动机得不到满足,就会认为其在协作中的贡献是无价值的,就会弱化继续协作的意愿并降低在协作中的贡献,这样的协作是“低能率的”。低能率的协作会对共同目标的实现造成阻碍,甚至会导致协作的解体。普通高校在育人工作中不仅要追求协作目标实现的“有效性”还要关注协作中个人动机的“能率”,以保障育人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任课教师与学生事务管理者协作育人的有效性及能率的分析
1.有效性分析。高校工作一般按部门的职能责任和职能权利进行“归口管理”。教学工作中,任课教师本着培养专业人才的职责,在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课程考核、培养模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了丰富、优秀的教育资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任课教师在优化教育环境的同时必然对大学生实行高标准严要求,督促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潜心学习实践。学生事务管理者负责学生非学术性的课堂外的教育管理工作,常立足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安全稳定开展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无论是任课教师从教育教学角度还是学生事务管理者从教育管理角度,各自所开展的工作都是为了培养好学生,只要实现了各自的工作目标就都是有效的工作。
2.能率分析。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对象与学生事务管理者的教育管理对象基本是相同的学生,而学生在精力、能力上都存在着生物限制因素,在潜心学习专业知识和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两方面可能做不到互不干扰。一个部门极力对学生开展的工作与其他部门对相同学生所开展的工作具有一定的融合性或矛盾性。如果任课教师、学生事务管理者只是片面地从本部门工作的局部利益出发,一味地追求自己工作的有效性去要求学生,那么各自为政的归口管理对学生而言存在割裂的缺陷,对学生的教育往往达不到“1+1=2”的效果,甚至如同“天鹅、梭子鱼和虾拉车”一样相互抵消成“1-1=0”,这样的协作育人是低能率的。
3.提高任课教师、学生事务管理者协作能率的建议。首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任课教师、学生事务管理者协作育人的共同目标。学生的全面培养并不是不同教育工作的简单叠加,应该是和谐地融合。各职能部门对部门内部工作争先创优的同时,还要关注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工作的协同配合,要提高不同部门育人工作的耦合度。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是要全优发展,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模式的人才培养,按需加大人才培养的外部推动力。采取分层教学或分方向培养等模式,对专业理论知识接受能力强的想考研的学生,由任课教师适当加大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力度;像本科就业的学生可以由学生事务管理者多组织些实践活动提高其综合能力。其次,要加强信息沟通,增强任课教师、学生事务管理者协同配合的意愿。协作的意愿和信息的及时沟通能将教师与学生事务管理者间的协作行为进行有机的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路径的光滑度,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师事务管理者与教师协作的有效性及能率的分析
1.有效性分析。教师事务管理者和教师在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宗旨下形成协作关系。教师事务管理者在职能上对教师部署一定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并负责教师的职称评定、人事关系等事务性工作。教师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和个人的社会价值,也需要在学校教师事务管理部门的统筹下进行教学科研、业绩考核和职称评定等工作。为了激励教师在教学科研上多取得成果,有效带动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学校一般会大力提高教师在协作中的个人动机的满足度,同时要求教师事务管理者要加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增强对教师工作的服务意识。因为服务到位是教师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润滑剂,对提高教师事务管理者与教师协作的有效性起到关键的助推作用。
2.能率分析。首先,日常性、事务性的管理工作是隐性、重复而又无法量化的,过于牵扯管理人员的精力,无形中会弱化管理者的教育引导和服务的职能,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虚位和错位现象。其次,教师事务管理工作是一种服务型工作,大多是辅助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成绩,而管理者自身的事务性工作却很少能获得成果的评价。工作成果评价的长期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管理者个人动机的满足度,在与教师的协作中就会产生“干多干少都一样”的消极情绪,进而降低在协作中的行为强度,服务意识差、工作方式僵化,甚至在行使管理职能工作中出现“官本位”思想,这样的协作是低能率的。
3.提高教师事务管理者与教师协作能率的建议。第一,教师事务管理者与教师的协作中,“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不能只单向地要求管理者在日常性、事务性、管理性的工作中为教师提供及时到位的服务,反之,也要把人本主义思想贯穿到行政管理始终。教师在必要时候也要以管理者的工作为本,积极配合管理者顺利完成相应管理工作,使管理者适当减少消耗在日常性、事务性、管理性工作中的精力,转而在帮助教师开发潜能、调动积极性,充分认知工作任务、提高工作策略等关键环节加大引导、托举之力。第二,由于管理人员也具有社会人的特征,在管理工作中也有个人动机的满足度,如激励机制缺失会导致管理工作的能率不高,所以高校在通过大力提高教师动机的满意度而提高工作的有效性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事务管理者在协作中动机的满意度,适当激发管理者追求事务管理成果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第三,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及教师各自的岗位责任意识。教师事务管理人员和教师都要认清各自在高校教育管理和教学协作中的角色位置,提倡从我做起,认真履行角色职能。
四、教师与学生协作的有效性及能率的分析
1.有效性分析。教师和学生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形成协作关系。学生的专业知识及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在课堂内外的辛勤培养,而教师在教学上的工作业绩也需要通过培养学生得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提倡的是让更多的年轻人享有高等教育的机会,能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培养的大学生都能顺利获得毕业证、学位证及其他资格证书,毕业后能就业,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义务,就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协作的共同目的,师生间的协作就是有效的。
2.能率分析。我国普通高校“严进宽出”的培养机制和毕业生自主就业的形势对大学生的学业修读起到了消极的作用。高等教育提倡的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学生能力的评价体系是无法量化的软指标。目前普通高校学生修读的课程不要求统考,大多是任课教师自行命题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不用付出太大的努力,就能拿到大学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远远大于就业市场的需求,供过于求的形势迫使大学生不一定能按所学专业对口就业,而用人单位从岗位需求角度考核学生的能力,内隐的审核标准与高校的专业成绩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缝隙,大学的专业成绩不再具有高考成绩的权威,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诸多因素使得大学生在高校期间只是有努力的愿望但抓不准具体实践的内容,因不能明确做好哪些事情才是有用功,学生容易产生浮躁的情绪。高校任课教师要承担教学和科研两项任务。申请的科研项目分国家级、省部级、委局级、校级等不同等级,论文发表的刊物也同样有学科级、核心、普刊等级别之分,所以对教师科研工作的考评一般都是可量化的硬指标。而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中,只有课程数、课时数是可以量化的硬指标,学生对课程的受益情况一般是无法量化的软指标,使得教师在教学中的付出缺乏实质性评价。教学与科研不能等效评价,势必导致教师重科研而轻教学,甚至有的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中,科研经费、论文等占70%以上,而教学任务占比不到30%,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教授不教”“讲师不讲”“学生浮躁”等现象所反映出的教师与学生的协作是低能率的。
3.提高教师与学生协作能率的建议。第一,实行教学与科研的等效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育人是学校人才培养途径之本,考评教师工作成绩应该提倡教学与科研的等效评价,教师既重科研又重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第二,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在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的同时还应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内动力进行能力修为。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时能否发挥主观能动性,会表现出不同的接受教育的状态,也就有不同质量的教育产出。要激发学生主动认知所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正确决策自身发展的长远规划,设定并能实现阶段性的短期目标,踏踏实实地按照自己的规划完成学业,为毕业后能顺利过渡到生涯规划的下一个发展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能有效避免“无头苍蝇”式的浮躁情绪。第三,启用同伴导师。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上的压力大,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常常因时间和精力的有限而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低年级大学生一般缺乏学业、职业的规划能力和好的行动策略,其内动力的激发还需借助好的外力的驱动。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对高校的能力教育和社会就业形势的先知先觉的经验对低年级学生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可以作为同伴导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帮扶。启用同伴导师,不但弥补了师资的不足,而且同龄人在相同教育环境下解决相同问题的成功经验具有极强的可接受性和示范性,不但提高了普通高校大学生求学需求的满足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与学生间协作的能率。
作者:任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