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效运用语言艺术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迫切要求
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窄、政治理论功底较浅、学习不自觉、上进心不足等问题,给思政课教学增加了很大难度,加上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原因造成部分高职思政课教学出现实效性不强、吸引力不足等问题。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投身教改,积极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部分思政课教师在语言功力方面相当薄弱,这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只有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有效运用语言艺术,才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一)准确严谨,讲究科学性。思政课具有显著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相关概念、原理较多,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语言首要要求就是科学性。教师要准确无误地表述授课内容,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要进行严密的推敲,阐述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恰当地使用权威数据,言之准确科学,不能含混不清或模棱两可,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学内容。
(二)言简意赅,讲求精炼性。照本宣科、啰嗦絮叨、拖泥带水、长篇大论等都是思政课教学中的语言大忌。在教学中,教师授课语言应该削繁就简,言简意赅,力求长话短说、简洁明快,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坚决不说空话、套话、虚话、废话,诸如“嗯”、“啊”之类的口头禅也必须避免在教学语言中出现,否则学生在课堂中仿佛云山雾里,不知教师所云。
(三)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性。教师语言平铺直叙、单调乏味,就会令学生如坐针毡、昏昏欲睡。“文似看山不喜平”,话忌平铺直叙无起伏,教学语言也是如此。教学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是形成教学节奏的基本因素,把握好语言的节奏,会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思政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变换语速语调,时而轻描淡写、温声细语,时而浓墨重彩、慷慨激昂,把握好高低起伏、轻重快慢、抑扬顿挫,既要讲清内容,又要富有节奏感和吸引力,使学生听起来兴趣盎然、津津有味。
(四)声情并茂,具有感染性。尽管讲课不同于演讲,但是讲课需要借鉴演讲中声情并茂的技巧,使讲授更有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在高职院校里,思政课基本都是大班授课,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教学语言僵硬、冷冰冰,缺乏情感,讲授内容成了学生的“耳边风”,难以感动学生,更不用说说服学生接受。教师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必先“动之以情”,思政课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元素,热情饱满、激情荡漾地深情讲授,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去感染、鼓舞学生,拨打学生的心弦,引发师生情感共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五)循循善诱,富于启发性。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在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循循善诱的教学语言,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通过问题的抛出、悬念的设置、意境的创设,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思考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目的。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路径
(一)心怀崇高使命和坚定的信仰。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思政课教师更是大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心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人才的崇高使命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才能用奋发图强的忘我精神和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理直气壮、情真意切地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理论,否则,就会言不由衷、难以服人。
(二)热爱自己的学科和专业。社会上有人认为思政课枯燥、乏味、不实用、可有可无。对于这种误解和偏见,作为一个思政课教师,要真心热爱自己的学科和专业,坚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只有真心热爱学科和专业,才能用“心”讲课,而不仅仅用“嘴巴”讲课;才能把自己的热爱之情,在课堂上贯彻到自己的教学语言中去,声情并茂、发自肺腑地讲授,从而打动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的共鸣。
(三)提高马列主义素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理论功底是教学的生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以理服人,首先自身得具备一定的理论厚度和思想深度。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只有通晓马列主义理论,熟知、透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在课堂上熟练运用并深入浅出、精辟透彻、科学准确地把道理讲通,学生才会心服口服。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四)博文广识,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高校思政课学科相互渗透、知识一体化、综合化越来越显著,所涉及的学科领域相当庞杂,诸如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法律等等,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博采众学之长,融会贯通、游刃有余地灵活驾驭多元的语言信息,提高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水平。
作者:沈秋娜 李春霞
相关专题:用友会计软件 山西老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