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及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1.1灌溉排水设施失修老化
我国的水利设施大多建设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使用到今天因为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大多已经不能承担原来的负荷。例如排涝能力降低,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的积水,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粮食减产,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1]
1.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不足,管理机构不健全
当前我国对于农业生产非常重视,然而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则显的不那么重视,从上图亦可以看出,尤其是在取消农业税后,田间的水利建设基本无人问津,待使用时才发现已经不能运行。农田水利资本投入不够,导致管理过程中的经费不足,管理机构不健全,对农田水利设施在运行过程中管理不科学,没有专业人才监察,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正确的处理。
1.3设计过程的不规范
一些设计单位本身能力有限,还有一些单位设计修建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行为。设计工作应顺着招标设计,设计施工详图不断进行。结构图、工程费用计算和工程量要分解,细化,设计依据的资料要完善,设计方案也要进行深入的比较和探讨。而在实际的水利工程设计中,施工单位在设计阶段根本无方案比较,有方案进行即可,没有科学的经济管理观念,更不要说设计优化了,导致工程完工后不能正常使用。[2]
1.4因产权制度对农田水利建设带来的影响
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行拍卖,租赁,承包出去后,由于合同规定不严密,没有对承包业主必要的限制措施,运行过程不规范,有的甚至卖了就算了,钱到手就不管工程好坏;还有的业主只注重经济效益,不管工程管理;有的业主公然不履行合同内容,弃之不管;也有的业主根本没有专业人士指导,使得工程运行过程不合理,造成水污染。这些结果的根本就是产权不明确,这样的结果与当前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差距甚大。
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几点建议
2.1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农业生产有直接的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也关系着粮食的安全问题。因此国家财政部门在分配资金时,应在着重投资建设大型水利项目的同时,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比例,从而对老化失修的水利项目进行重建,不影响到农业生产。地方政府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确定重点项目,解决主要问题。从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每年都有新的改善。从缓解政府财政的角度考虑,可以让用户投资一定资金。
2.2实行设计招投标,工程勘察和设计监理制
工程的建设可通过招标,投标的形式寻找建设单位。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对于建设单位也能提高其安危意识,使整个市场处于竞争状态。实施设计监理制度,在投资控制上也有很大意义。运用工程监理制度在设计的全过程中的监督与控制,促进设计单位提高质量。对设计单位设置奖惩办法,辅助设计过程保质保量完成。[3]
2.3确定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归属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该登记,对重点项目更要挂牌。管理机构还要对重点项目实行重点管理,进而确定责任归属;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用标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找到责任人,并可以承担责任。在运行维护阶段,主要由受益人负责,定时巡查工程,保证水利设施的顺利运行,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
2.4明确产权归属,实现依法管护
项目竣工验收并通过后,首先要完成工程产权的归属工作,办理固定资产交接手续。关于确定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权有两种办法:一是将工程产权分级以后移交出去从而来确定管护主体;二是可以将工程产权承包出去,拍卖,通过股份制等形式落来确定管护主体。对于跨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及设备应移交给乡(镇)的水利站进行管护。田间的灌溉设施,由集体统一管护或者农户分散管护。把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与工程管护连接,增强农民使命感。
3总结
农业问题是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又是农业的基础。要想保持农业能够科学发展,就必须积极地开展水利建设工作。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品质的好坏是关键,因此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要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做好资金利用活动,形成必要的监管模式,规范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工作,减少形象工程出现几率,确保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力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