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摘要:“互联网+”产业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发展模式,互联网+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本文在探讨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关联性基础上,从文化旅游、传统媒体、非遗传承三个方面分析贵州文化产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展的策略。以期对贵州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提出相应思考。
一、引言
贵州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拥有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夜郎文化、阳明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和基础,近年来,在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贵州省逐渐形成了以多彩贵州品牌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同时,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尤其是在国务院出台“互联网+”行动计划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发展大数据产业以来,互联网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愈加普遍,再这样的背景下,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关联性极强的行业,也需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机遇,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建立新的发展模式。
二、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关联性
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和平台,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多元性等特点,其与文化产业也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一)内容生产领域
文化产业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内容为王”,无论是有形的文化产品,还是无形的文化服务,其最终吸引消费者的、为消费者所消费和体验的必然是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的核心内容,在美国,甚至将文化产业定义为内容产业,可见美国对文化产业内容的重视。在内容生产领域,互联网以其强大的平台作用和优势,通过内容创作与平台优势的互通,通过互联网平台来收集分析市场需求,众创文化产品,分享消费体验,不断制作和推出了一系列具有互联网标志的新文化,从而吸引人们消费互联网文化产品。以视频网站为例,它是近几年来互联网平台与文化产业内容生产结合较为紧密的阵地之一,也是制造互联网文化内容的主力之一。以优酷、爱奇艺、搜狐视频为代表的视频网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视频播放平台,它们都纷纷将自制节目作为发展的重点,而且一些明星、金牌制作团队等都逐渐加入到自制剧的制作当中。根据《中国电视剧(2014)产业调查报告》,2014年的网络自制剧数量超过了之前数年累计数量总和,而2015年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电视剧容载量与2014年相比下降约25%。搜狐的《屌丝男士》系列、优酷的《万万没想到》系列、爱奇艺的《废柴兄弟》系列都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应,并积累了大量的粉丝,成为出色的网络自制剧集。
(二)消费渠道领域
互联网对文化产业消费渠道的影响最为典型的当属O2O模式,即通过在线上进行营销、宣传和推广,然后将客流引到线下消费体验,实现最终的交易。在交易完成之后,线下的用户再通过线上平台反馈消费体验,并且在线上进行交流、评价,从而实现了由线上到线下再返回到线上的整个营销过程。O2O并不是颠覆传统的文化企业,而是让传统文化企业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充分整合已有的线下优势,从而实现升级换代。比如通过网络销售电影票,就是典型的对线上线下两个平台的整合,分布电影院售票大厅里面的各种网络售票机即为O2O模式的终端设备。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以来,在线购票市场迎来了更大幅度的增长,比如微信电影票在线选座业务月销售额达到10亿元,淘宝旗下的猫眼电影截止2014年8月底,销售额已达到50亿元,独立购票网站格瓦拉电影2014年的销售额也已经超过了15亿元。随着近几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消费变得更加便捷,消费者只需下载安装特定的APP客户端、拥有数据流量即可登录特定的消费端口,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或服务,同时在客户端上进行付费购买。这种销售形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一步方便了消费者的文化消费,人们的即时消费、在线消费将变得更加方便,也将更加普及。
三、贵州“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贵州省拥有较好的文化资源基础,又有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加之互联网强大的互动性、平台性、便捷性、多元性等特点,为贵州省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互联网+文化旅游
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以文化充实和丰富旅游的内涵,以旅游传承和传播特定文化精神,是新时期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特色之一。而贵州省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夜郎文化、屯堡文化、阳明文化等资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容基础,随着近几年来贵州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完善、客源市场也不断增加,这都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互联网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平台,为消费者查询、了解和对比不同地区的旅游景区、旅游资源、旅游特色、旅游服务提供了高效的平台,更为消费者在线预订旅游路线、酒店、旅行社等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因此,通过将线下的文化旅游体验与线上的文化旅游服务相结合,将有助于实现贵州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线上推介、线上服务、线上预订和线下体验、线下享受。比如遨游网,通过融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连锁店、呼叫中心等多个服务场景,为用户创造更便捷、更专业的服务体验,在产业链上,用户、资源方、服务方、内容方、平台方等不同利益相关者都能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逐渐形成用户收益、企业发展的旅游发展生态新格局。
(二)互联网+传统媒体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站、微信、微博、APP客户端等各种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对报纸、期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平台、管理、经营、渠道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贵州省传统媒体在新兴媒体不断崛起和冲击下,从整体上提出了“全媒体融合提升、多元化跨越发展”的战略定位,积极探索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嫁接、品牌建设等课题,也推出了新媒体APP产品和微信公众号,并力图在生产和经营等方面进行有益于媒介融合的再调整。比如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贵州广电集团等传统媒体都纷纷制定了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并采取相应的实施措施,推出了《掌上贵州》、《当代贵州》新闻客户端等一系列的新媒体产品和服务,这都是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下,在新兴媒体不断发展和强烈冲击下,传统媒体进行自我调适和发展的有益探索。
(三)互联网+非遗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具有较高文化价值、传统价值、艺术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着消失的危险。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通过采用录音、多媒体记录等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储存、保护、传承和传播。贵州作为民族文化大省之一,拥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苗族古歌、刻道、侗族琵琶歌、侗族大歌、铜鼓十二调、木鼓舞、芦笙舞、傩戏、安顺地戏、彝族撮泰吉、木偶戏、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戏、思南花灯戏、侗戏等,涵盖了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手工技艺、民俗等八大门类。另外还有多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州、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文化瑰宝。因此,应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梳理,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和手段,建立多彩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和数字传承基地,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保存下来,并进行不断的传播和传承,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期的数字化传承和发展。
四、结语
从“互联网+”的视角来分析和探索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与模式,关键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问题。互联网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为根本,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互联网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并逐步向物联网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渠道、互联网商业模式等新的发展理念和形式,且以其强大的包容性和平台性,逐步加强了与不同行业的融合。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创意为灵魂,以内容为核心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一定的文化资源基础上,通过创意研发,形成一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从而满足广大消费者精神文化需求的一种产业形态,具有文化性、兼容性、风险性、可复制性等特点。可以说,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尤其是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是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特点之一。基于互联网视角下的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强大的平台、便捷的渠道、实时的互动、多元的形态等优势,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消费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灵活采取O2O运作模式,充分运用和衔接好线上与线下两个阵地,实现文化产业在内容研发、宣传推介、销售通道和体验场景等不同环节的多元发展和有序衔接。
作者:刘星
第二篇: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建议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文化产业刚刚开始发展,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文章就试图来总结二、三线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文章以期为城市文化产业研究者或者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问题;建议
1二、三线城市文化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1.1产业规模与影响力还不够
我国文化产业较发达的地区目前仍集中于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规模仍然有限。文化产业的相关企业数量有限,规模不大,对老百姓的影响力不足。在二、三线城市中,仍然是以传统的工商业为主的经济模式,或是以资源为主的,或是以制造业等为主的。在二、三线城市中,越来越多的综合类实体书店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类考试书店。在这些城市中也不会有太多的或者有绝对统治力的媒体企业,往往只是体制内的电视台和报社,没有形成对当地文化产业有引导作用的企业。
1.2产业品牌开发有限
产业品牌开发有限,这是几乎所有二、三线城市文化产业的通病。很多地方政府品牌意识不强,坐拥很多文化资源却不懂尽力开发利用。有的城市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来参观和欣赏。但是政府的相关部门却没有品牌意识,去把当地文化产业做成品牌,而是靠着口口相传的传统传播模式去宣传。有的城市有着诸多知名的小吃,却不懂开发利用和注册品牌,于是我们会看到很多因商标和品牌而诉诸法律的新闻。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城市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优势,把产业做成规模、做成品牌。但是,更多的城市看到的只是当前的利益,能够消化一部分劳动力和增加一些财务的税收。
1.3文化产业资金投入不足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文化产业也不例外,因此,资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了将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创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在很多发达国家,许多文化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资本的快速融资,吸引众多的企业对文化企业进行投资,从而实现文化企业产业化。目前,我国二、三线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不同,所处环境也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支持。但是,文化产业往往产出效益就慢,各地方政府对此的扶持力度有限,尤其是在资金上。在大城市中,文化产业的收益较快,也较容易受到投资方的关注,资金的需求也较易满足。但是在二、三线城市中,文化产业吸引资金的能力有限,投资人不愿意把资金投在这种回收速度慢的项目上,政府资金又十分有限。
1.4文化产业缺乏创意
创意是对文化产品的价值进行转化和增值的过程,它有利于文化产业的产业化,是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源泉。一个城市一般都具备多样化的文化基础。而多样化的文化需要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必须具有多样化的创意。可以这样认为,一个好的文化创意项目可以给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带来巨大的活力。很多二、三线城市的文化产业往往缺乏创意,一味地模仿其他城市的文化产业项目。有的城市甚至连模仿都不会,每年都是在不断地重复。再好的资源,再好的项目,没有创意的话,就会失去它的活力,就会影响它的生命力。例如,有的城市的车展就是纯粹的模仿一线城市的车展,也试图把车和车模作为噱头,却不会把当地的特色引入车展中。有的城市纷纷上马文化产业园,却不考虑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应该把这个产业园做多大。于是,很多文化产业园上马得快,下马得也快,往往造成了资源浪费、资金浪费。
2二、三线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建议
2.1扩大文化产业规模,增加影响力
政府必须把文化产业重视起来,改变过去传统的旧观念。文化不只是文化,它可以被做成产业,并且是占当地政府经济重要比例的产业。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是一个环保产业,是一个积极健康的产业。文化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项目,当地政府要挖掘当地的有特色的历史建筑和景点,找到它们的历史文化价值,发展历史文化旅游。新建型城市同样可以挖掘自己城市的文化价值,诸如城市建设中所出现的文化价值。当地政府应当从文化会展、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等多方面发展文化产业,找到适合当地政府的发展之路。
2.2增大产业资金投入
资金是一个项目推动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当地政府部门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争取给文化产业项目更多的资金支持。或者是政府的直接的资金支持,或者是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以促使银行更顺利地贷款,或者是出台更有利的政策吸引投资者投资。只有在资金的保证下,当地的文化产业才可以更顺利地发展,更健康地发展,才能使文化产业成为当地政府重要的产业之一。
2.3实施特色项目战略
要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倾力推出特色文化项目。文化产业扎根于市场,要想在市场大潮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那些废弃的厂房、设备、机器也许并不是铁锈斑驳的城市疤痕,而是可以通过文化和艺术的包装,化陈旧为神奇,变身为一部部反映采矿、炼焦、钢铁工业文明的教科书,标志性地展现城市的特质。我国的钢产量和使用量多年一直处于世界首位,我国也同样有着诸多的钢铁城市。尤其是很多钢铁厂搬迁后,遗留下来很多的废弃厂房。这样的厂房不应当被简单地弃置,而应当合理地利用,成为一个文化项目。有的城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有诸多废弃的矿井,有的城市现在就已经利用废弃的矿井开发了矿山井下游。这就是极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可以完整地展示采探煤矿的过程,不仅取得了经济收入,也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2.4增加文化产业的创意和创新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如雨后春笋般悄然问世,这些包含着高科技元素的文化产品与服务迅速走红,消费浪潮席卷全球。迪士尼公司推出的每部电影都是叫好又叫座,就是因为它的每部电影都是蕴含着主创人员的创意。绝不是去简单地去消费某个经典卡通形象或者粗制滥造一个卡通人物。这表征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凝聚在文化产品和服务中的高科技彰显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文化产业高附加值的必备手段。针对资源型城市文化产业科技水平较低的状况,政府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只有更有创意的文化产业,才更有生命力,才更有竞争力。电影产业中的3D电影的上座率往往比普通电影的上座率更高,票价也更高。这也是科技创新的体现。
第三篇: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分析
[摘要]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不仅符合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方式。宝鸡市的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外部经济和文化旅游及其品牌等内在驱动力,也有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链关联度低,产业园区同质化严重和投融资渠道单一等集群效应低下的原因。宝鸡文化产业的集群发展,要通过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建立文化产业集聚园区,积极推进投融资体系建设,提升宝鸡文化产业集群效应,增强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区域经济;文化产业;产业集群;
一、宝鸡市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驱动力
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动力是企业对集聚好处的追求,主要由市场自发驱动形成产业集群的内部力量。宝鸡市文化产业集群产生的内在动力主要包括文化旅游市场的推动、企业对外部经济的追求以及品牌效应的形成。文化旅游市场的推动。宝鸡文化资源丰富,是陕西省西线旅游主要市场。近年来,宝鸡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加快历史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法门寺、石鼓山、周秦文化示范区等历史文化景点的开发再建设力推宝鸡成为国内著名旅游城市。积极搜集扶眉战役、工合运动红色资源、掀起宝鸡红色旅游的新篇章,增加宝鸡的人文吸引力。2014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6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和31%,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18.5%。[1]宝鸡市以文化旅游市场为依托,推动了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外部经济的驱动。马歇尔对“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的解释,是后来学者们研究产业集群的起点。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企业和其它机构通过产业关联、业务合作形成集群,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以使企业之间通过信任更好的开展协同。文化产业所产生的外部经济在知识外溢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体现的更为明显,并且可以创造一种产业集群达到协同所需要的创新环境。宝鸡市的文化企业在行业内可以互相的学习、通过不断的创新以获得集群的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企业在集群内部所需承担的经营成本,并吸引同类产品的集中和劳动力的聚集,形成专业化的劳动市场,可以降低企业间招聘员工的成本。在宝鸡市古玩市场、艺术品交易市场,民间工艺美术品加工等企业之间由于规模经济效应的驱动,促进了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品牌效应的拉动。在一个区域范围内,若某产业产品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且生产能力较强,市场占有率高,在区域内已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这样该产品便建立了品牌形象并可以发挥品牌效应。文化品牌形象的形成可以促进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而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更有利于品牌形象的维护和价值的提升,从而形成更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如美国的“好莱坞影视”,台湾的“新竹”、浙江的“横店影视文化基地”等都以形成了品牌效应。宝鸡市具有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为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周秦文化、法门市佛教文化、民俗文化、酒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在关中平原西部聚集,构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宝鸡文化。[2]同时,千阳西秦刺绣基地、太白山自然山水、陇县秦源文化产业园区、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的建成,有利于优势文化品牌的形成。“宝鸡社火”、“凤翔泥塑”、“西府饮食”的开发,也加快了品牌效应的形成,促进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宝鸡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宝鸡市文化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培育下,文化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文化产业园区数量和质量均稳步提升。然而,宝鸡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产业竞争力不足。文化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宝鸡市在文化旅游业、文化演出业和艺术品加工制作方面发展的较为集中,广播影视业、文化艺术业、文化信息业、文化教育业也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传统书籍、报刊的出版、制作与发行,音像、电子出版物等领域进步有限。在影视领域,随着歌舞《周颂》的上演、电视剧《炎黄大帝》的开拍,但无论其票房还是口碑及影响力却较弱;此外在动漫、网络、传媒等新兴文化服务业上发展缓慢,相对落后。文化产品供给方面,生产企业群集约化程度不高,创意不够,未能积极的市场化,对政府的依赖性强,未实现集群化发展。从宝鸡市整体来看,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各市县之间独立发展,未形成联动,文化产业的整合度较低。文化产业链关联度低。宝鸡市文化产业从整体来说,各行业的发展较为分散,文化产业的发展动力不足,没有真正做强、做大的龙头企业,缺少产业链形成的基础因素。宝鸡文化产业的主体产业不突出,缺乏完备的支撑产业,带动产业不够发达,衍生产业没有得到真正的拓展,产业集聚效应低,很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3]地方政府没有对宝鸡文化产业进行集中投资,且宝鸡市的文化资产主要分散在广电、报社、图书等部分,难以形成合力。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在观念陈,运行机制、经营管理方面专业化不够,因此产业之间难以产生联动效应,文化产业链未能真正形成。宝鸡市的民俗文化底蕴深厚,但大多数还处于小作坊式的运营方式,没有专业的指导和管理,欠缺形成产业链的充分条件。文化产业园区同质化严重。在文化产业园区方面,还未形成多类型的、影响力大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因宝鸡市文化产业园区建立较晚,后期投资力度不够,发展积极性不足,因此许多产业的发展好处与初级的开发和销售阶段。例如宝鸡市的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其依托宝鸡市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使其成为宝鸡市的重要文化品牌,但其所带动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仍旧缺乏动力,文化产品类型单一。并且园区内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小,同质型园区重复建设,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低,吸引力不强。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单一。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就是资金的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风险资本的支持力度不强,以及较低的文化消费水平,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宝鸡文化产业投融资难的原因。此外,文化产业在其产业的成长初期主要在于市场的投入,其收益主要来源于后期的衍生效益,而这种衍生效益极其不稳定。文化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文化资源等无形资产,在向银行进行固定资产的抵押贷款方面与其它产业对比来说评估风险较大。诸如文化民俗园区等项目也不具有长久效益。这样来说,文化产业缺少金融渠道的信贷支持,对于外来融资的吸引也不够,因此基本只能靠国家财政,地方政府支持,融资渠道单一。且宝鸡市内的文化消费市场不健全,居民文化产品消费意识薄弱,消费能力有限,而消费定位的不足对于市内带来的外来消费刺激不大。
三、宝鸡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路径选择
鉴于上述存在问题,宝鸡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选择应力争构建出符合宝鸡特色的地域文化产业集群。通过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建立文化产业集聚园区,积极推进投融资体系建设,提升宝鸡文化产业集群效应,增强产业竞争力。优化文化产业结构。针对宝鸡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县区不平衡和行业不平衡的特点,宝鸡市应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着力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宝鸡市应在继续发展重点文化产业的同时,更应大力抓好传统文化产业的创新改造,注意加快调整产业的发展步伐,优化文化产业的发展结构。宝鸡市应注重做大做强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和文化演出等“核心层”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应加大对动漫创意、广告宣传、传统的民俗艺术品和工艺美术业的培育。在文化旅游业方面,应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以宝鸡的特色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为依托,做好旅游的品牌;以旅游业为重要的载体,扩大文化的传播、消费。在广播影视方面,要继续扩大它的覆盖率,加强对电影电视的制作和开发其衍生品;在动漫业、广告业等新型产业方面,应促进设计创意的相互渗透;在民俗艺术品方面,应发挥资源优势、面向市场,形成有特色、有影响的品牌。通过抓重点、促新点,推进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同时宝鸡应注意各县区之间的平衡发展。推进产业链建设完善。从2005年开始,宝鸡市就以第二批改革试点的进行文化体制改革。2014年,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思想引领下,文化产业再一次进了深化改革,这对于推进文化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建设和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宝鸡市文化产业链建设方面,首先,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其次,文化产业链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上下游企业的关联度不高,并且县域文化企业协作能力较弱。宝鸡市应从自身特色和实力出发,继续加大文化企业内部体制改革,依靠地区政策的支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资源研究的资金、技术投入,使得同一个主题下的文化产品可以更加丰富、相互协作,各个层次、相关领域的产品可以共同推进。西安市利用自己的城市优势和经济实力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并得意良性循环,实现了其经济效益。而宝鸡作为陕西省的第二大工业城市,在周秦历史文化渊源方面和西安是互补关联的,宝鸡市可以借鉴西安先进的产业链形成经验,并借助它所形成的市场,加强城市之间的协作,主动积极的走出去,加快自我建设步伐。只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文化产品之间相互依存、产生联动,才能最大化的发挥文化资源的经济效益,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力,宝鸡文化产业才能健康发展。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园区。就目前而言,宝鸡市的文化产业园区类型单一,多为主题园区。如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石鼓文化园区等,自身集聚效应低,产业链不健全。宝鸡市可以通过园区之间的集聚效应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使得原有的老园区和新规划的茵香河谷文化旅游区等相关联的文化产业园区形成协同发展,以市场为驱动力、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为纽带,以求培育出一些是实力雄厚、有影响力的优秀文化企业,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和相关辅助产业的发展。促进融资方式多样化。文化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产业的特殊形态造成的,由于文化产品价值难以评估,造成了企业融资难的现象,因而建立第三方担保机构势在必行。文化企业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第三方担保机构可以对文化企业的产品进行价值评估,并通过担保来提高文化企业的信用度,以便让银行降低风险,从而为文化企业提供贷款。同时,通过担保,还可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并降低风险。文化产业的第三方担保为文化企业的融资咨询、项目投资等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当然,文化产业中介担保机构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政府相关财税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因此,文化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必须有政府的介入和保证。同时,还应建立项目管理债务担保方式,以提高文化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降低投资风险。
作者:芦蕊 单位:宝鸡文理学 院经济管理学院
第四篇: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摘要】承德市是集传统历史文化、佛家文化、满藏等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在内的历史文化城市。通过从政府重视程度、产业化发展以及品牌建设的角度分析了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而分别从文化产业发展形式和科学技术的层面入手讨论了承德市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承德市;文化产业;科技建设
前言
承德市作为我国第一批设立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有名扬海内外的避暑山庄,还拥有五千年历史的红山文化,承德市是一座具有充分丰富和底蕴的历史文化城市。同时,承德市还拥有丹霞地貌以及木兰围场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承德市是集传统历史文化、佛家文化、满藏等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在内的历史文化城市,历史人文文化就是承德市的一个产业、一张名片、一个品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带动一个城市快速崛起的重要支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近年来也一直以避暑山庄为核心,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带动城市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通过对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研究,有助于整合现阶段的承德文化产业发展,进而提高承德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竞争力。
一、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领导高度重视、持续推进产业发展
由于近年来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许多城市都将城市的经济发展建设摆在了首位,而忽视了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性。与之相反的是承德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长期以来一直对承德市的文化建设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资金和人力上都给予了一定的倾斜。承德市的领导也通过将文化发展列入承德市发展规划之中,进行全面综合的战略部署,以理顺文化建设发展的思路、提高文化建设的效率。在文化发展列入全市的发展规划之后,承德的文化建设逐渐形成了产业化、集群化的发展格局。以避暑山庄文化研究为核心,包括周边满、蒙、藏等少数民族寺庙景区的历史人文文化景观研究为辅。同时,也形成了媒体、网络等多种文化形式宣传带动的格局。
(二)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运作僵化
虽然承德市领导对文化建设发展高度重视,但需要认识到承德市的文化建设发展形成产业化的格局起步较晚。在较长的一段时期里,承德市也仅仅是注重对文化的建设,直到21世纪初期,承德市才在国家的发展规划基础上将文化作为一种产业进行开发和建设。这造成了承德市的文化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还造成了文化产业自身的结构化不明显。众所周知,文化产业包含了各种历史人文景观的开发、各类媒体的建设发展、各种网络化服务建设以及相关的文化产品设备等。但目前承德市在文化产业的布局和建设中也仅仅开展了历史人文景观的参观游览。对于各类媒体中的文化宣传以及网络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布局等工作则有待进一步开展。不仅如此,承德市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还存在运行过于僵化的现象。受制于体制等原因的影响,承德市在文化产业建设中往往由文化主管部门进行牵头管理和建设。但真正落实到实际的发展工作中则要由各个文化公司和文化企业去完成。由于文化主管部门负担着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任务。这就使得文化主管部门往往会出现过多的干预文化公司和文化企业的现象,进而导致了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运作过程中存在僵化的问题。同时,承德作为历史文化城市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作为三线内陆城市,在经济上对于各类人才而言,与沿海城市相比缺乏一定的竞争力。这就使得承德市难以吸引大量的文化产业建设人才扎根承德,为承德的文化产业发展做贡献。
(三)品牌较为突出、带动作用明显
通过研究可以看到承德市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目前存在的问题,但也要认识到承德市的文化品牌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本上,在国内、国际只要谈到承德就会与避暑山庄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这就是文化产业发展中品牌建设的成果。可以说承德的文化产业建设已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格局、品牌建设较为突出。承德市在进行文化产业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将其视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手段,更将其看做促进承德市整体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承传文明,德行天下”这一承德精神就是在文化产业建设的过程中凝练出来的。而这一精神也是引领承德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二、承德市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文化产业形式更加丰富完善
近年来,包括动漫、网络以及主题公园等形式的文化产业相继步入人们的视野。与传统的文化产业相比,新兴文化产业形式是对其更为详尽的补充。通过与新兴文化产业结构相融合,承德市在文化产业的形式上将会更加完善,进而做到一次开发、综合利用的目标,将佛家文化、藏传文化以及皇家文化等多种文化进行融合。同时,形式更加丰富的文化产业也有助于承德市打造出一条文化产业链,将人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节点加入文化元素,进而增强了承德市文化产业的影响力。例如,未来承德市可以通过开办避暑山庄摄影文化展览等形式的活动,将文化建设融合进摄影、人文等文化产业链,进而使得产业形式更加丰富。
(二)科学技术将助力文化产业建设
未来的发展中,承德市文化产业不仅在形式上将更加完善,还将借助科技的力量进行产业化发展。未来,借助3D虚拟技术和网络服务,承德市可以将避暑山庄完全呈现在电脑屏幕上,进而引领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人文景观。同时,这种方式也减轻了景区人员过多的压力。3D虚拟技术的使用不但不会减少避暑山庄的参观浏览量,还会因更多的人对承德避暑山庄的了解而增加慕名前来的游客。不仅如此,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也是未来承德市文化产业的一个大趋势。借助大数据的分析,文化主管部门和相关文化企业可以了解到游客对承德市历史人文景观的关注点,进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和改进。未来的时代必然是数据的时代。这也决定着承德市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必然是朝着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一方向发展。
三、总结
承德市是集传统历史文化、佛家文化、满藏等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在内的历史文化城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近年来也一直以避暑山庄为核心,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带动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对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研究,整合现阶段的承德文化产业发展,进而提高承德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竞争力。通过领导高度重视、持续推进产业发展,品牌较为突出、带动作用明显,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有很好的改进。承德市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是使文化产业形式更加丰富完善,发展包括动漫、网络以及主题公园等形式的文化产业;以科学技术助力文化产业建设,未来的发展中,承德市文化产业不仅在形式上将更加完善,还将借助科技的力量进行产业化发展。
作者:牛菁 胡海 承德市文物局 单位: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管理委员会
第五篇: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运行机制
摘要:面对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制定有效的产业发展战略及运行机制无疑十分重要。儒家人文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渗透与应用,不仅具有重要的精神文化价值,也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导价值。以此为研究起点,对基于儒家人文精神的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开发原则与开发路径进行研究,对促进相关发展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儒家人文精神;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体育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复合性概念,不仅体现着现代经济背景下的产业融合,同时也是体育对文化符号的再加工和再创造,从而提高体育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产品内涵与附加值的一种经济业态[1]。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既存在巨大的战略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并受到全世界人们的接受、认可和喜爱,因此体育产业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必将为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后发优势,另一方面,由于产业融合在西方已经进行了多年,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只有对我国的体育文化优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文化品牌,才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儒家人文精神是儒家学派创立并宣扬的基本思想和理念,这些理念在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与演变后,其中的“天人合一”、“和谐尚中”、“诚实守信”、“道德自律”等人文精神正成为现代社会解决一系列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问题的智慧来源。现代体育事业根本目的在于以强身健体为手段,开发人的文化潜质,使现代社会人们更加道德化和人性化,因此体育事业与儒家人文精神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两者的有机融合具有现实可能与深远价值。基于上述考虑,将儒家人文精神融入体育产业,以儒家人文精神的视角对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进行规划,对促进体育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基于儒家人文思想的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1.1管理理念的更新虽然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融合,并由此产生了符合社会发展与时代特征的新型文化,但是其内核和精髓仍然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产生于中华文明的沃土,其核心的人文精神业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石,基于儒家人文精神的体育管理理念创新,具有广泛的文化适应性。1.1.1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无论是孟子倡导的性善论还是荀子提出的性恶论,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是其蕴含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都为现代管理学提供了有益借鉴。性善者予以教化、性恶者予以法制,实行民主管理,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人本管理理念,都可以在儒家思想中找到契合点。1.1.2树立和谐管理的理念。和谐思想不仅是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念,也是儒家人文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儒家“天然合一”的思想本身就包含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因此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处理一切问题。而儒家文化中的“和为贵”思想,在体育文化产业管理中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体育文化产业本质属于多产业融合,只有各项产业协作配合,才能实现多赢的产业发展态势。1.2体育文化产业布局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当前人们的社会需求已经由物质方面逐步向精神文明方面转向。在体育文化产业领域,利用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导向的积极作用,构建体育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布局格式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2]。在体育文化产业的布局上,儒家人文精神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对推动体育文化产业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儒家的“天人合一”理念,讲究的是多元化基础上的统一和“和合”,既肯定了事物之间的差别,又注重基于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的和谐统一。基于上述理念和我国的实际国情,在体育文化产业的布局上,不仅要凸显参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各产业自身特色,同时又要积极推进基于产业共性基础上的融合发展和共同进步,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并最终形成多元化的和谐有机发展模式,促进体育文化产业的整体布局,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体育文化服务。1.3体育文化产业人才培养1.3.1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应用主要在于教育领域,因此积极继承和弘扬儒家人文精神中的优秀教育思想和理念,对体育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例如儒家“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在现代中国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这一思想一方面启示我们要采取一切措施促进教育公平,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来争取受教育机会。因此该思想对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具有重要意义。1.3.2儒家的优秀教育理念为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提供可教育方式上的借鉴和指导。例如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提出的“思学互补”、“因材施教”、“主动学习”、“师生平等”等教育理念在当今仍是重要的教育思想,对培养体育文化产业所需要的,既具有全面素质又具有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2.基于儒家人文思想的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开发原则
2.1体育文化产业的营销策略虽然市场营销行为是一切产业价值得以实现的必要手段,但是市场经济背后的文化模式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3]。我国虽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模式,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并没有因此改变,因此对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讨论,并不能将其视为单纯的经济行为,而忽视经济行为背后的人文精神取向。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体育文化产业的营销行为不仅要遵循经济原则,还应该文化价值原则。“义”与“利”分别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经济属性与文化精神的反映,“义”与“利”在长达千年的对撞与融合中,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义利”精神。“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先秦时期形成的儒家“义利”观念,最终成为这种思想的主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义利”观念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也就是企业虽然以“谋利”为第一要义,但是这种利益的获取必须要建立在谋求合法之利和正当之利的基础之上。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不仅是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这一产业的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4]。总之,儒家的人文思想为体育文化产业的市场营销行为化解“义”与“利”之间的矛盾,实现以“义”为本的谋“利”目标,提供了有益的人文思想支持。要实现上述营销理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儒家有句名言:“利者,义之和也”,真正的“利”必须是道义的外在表现形式,否则就不可能获得长远的利益,因此只有坚持以义取利的正确财富观,才能使体育文化产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获得最终成功。其次,在体育文化产业市场营销行为的规范方面,必须坚守“信以导利”的诚信原则。这种诚信不仅包括对消费者的诚信,还应该包括对企业、社会和国家的诚信。“诚信为本”的道德操守,是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立身之本。最后,“见利思义”是儒家人文精神中处理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准则,在体育文化产业企业处理对外关系,特别是与消费者关系时,也必须要信守这一原则。也只有如此,才能取得消费着的信赖,借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2.2体育文化产业资源配置由于我国具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文明,所以体育文化产业资源极为丰厚,特别是其中无形的人文资源和技术资源,经过长久的历史积淀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对上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是促进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议题,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资源的优化配置方式主要有政府和市场两个基本途径来实现。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核心,其中也不乏资源配置方面的内容。例如孟子曾经利用“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来说明稀缺资源的特性,孔子则利用“不患寡而患不均”来说明资源配置的基本要求,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则是对资源配置效果的最终描述。上述精神也为我国当前体育文化产业的资源配置,指出了总体要求和必须要遵循的“大道”,而正确的资源配置路线就是政府配置与市场配置的有机结合,在政府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体育文化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2.3体育文化产业的风险控制机制产业风险是任何产业经济活动所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体育文化产业也不例外[5]。儒家认为“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改革步入深水区,因此必须要要面对一个更为激荡的发展阶段。伴随与此的是产业风险与日俱增,所以避免与化解风险,就成为体育文化产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则是处理行业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关系的最高境界,借助这一思想,对体育文化产业的风险控制进行研究,可以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2.3.1“中庸”中渗透的“天人合一”思想,将自然与社会沟通起来,看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并将“泛爱众”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这种生态文明观不仅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境界,同时也可以用于当前体育文化产业的风险控制,籍以实现产业发展方式上的生态性与可持续性。2.3.2高收益固然是我国体育文化产业追求目标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但是高收益伴随着的往往是高不确定性。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在风险控制上,不仅要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同时有必要坚守儒家的“中和”思想,保持产业在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的均衡发展,从而实现各相关产业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
3.基于儒家人文思想的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开发路径
3.1体育文化产品开发设计体育文化产品开发设计,是企业营销成功的物质基础,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先决条件。在体育文化产品设计领域,无论是新产品的开发还是已有产品的改造升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开发设计的价值取向。儒家人文精神中的“经世致用”思想在在经济领域中的表现主要是务实与创新,这十分契合当前体育文化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特别是当前部分体育文化企业的盲目开发与重复开发,使产品缺乏创意、形式单一,从而缺乏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偏离了“经世致用”的价值追求。在儒家“经世致用”价值观念的指导下,体育文化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研发要以人们的消费需求为目标,不断为市场提供富于“实用化”特色的产品[6]。首先,在产品设计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为产品开发提供详实、精准的市场需求依据,只有如此才能设计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体育文化产品。否则,一味“闭门造车”只能陷于简单重复的设计怪圈,最终使企业走进死胡同。其次,技术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而技术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积极引进个培养具有敏锐市场洞察力和先进设计理念的设计人才队伍,才能设计出品质优良、风格各异的优秀产品。最后,“经世致用”思想的体育文化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还具体体现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设计理念,在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体育文化产品中的展示与传承。也只有强调和突出体育文化产品的本土特色,才能依靠鲜明的市场特色赢得消费者的青睐。3.2体育文化产品的“诚信”品牌塑造“言必信,行必果”,讲究诚信一直是儒家精神的重要内涵。由于受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诚信危机成为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并在经济领域产生着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逐步完善,缺乏诚信的企业和品牌必将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7]。因此,体育文化产品的品牌塑造必须要坚守“诚信”理念,也只有坚持以诚信为根基,才能使产品以过硬的质量和服务,塑造品牌本身过硬的核心价值,从而不断拓展品牌本身的市场空间。在诚信品牌塑造的具体实施方略方面,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将儒家的传统诚信观念用于体育文化产品塑造,不断丰富其诚信内涵。这就需要将儒家诚信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相结合,道德约束和法律约束相结合,使全社会都认可“君子之财,取之有道”的诚信经营理念,创造规范有序的体育文化产业品牌运营形式。其次是通过对儒家诚信观的现代渗透与改造,构建起体育文化品牌领域的现代信用体系,并有效发挥其市场调节作用。最后,要积极培育体育文化产业的诚信品牌。体育文化产业链条上的各个企业之间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因此诚信品牌的打造并不是某个企业的问题,只有所有参与进来的企业都以诚信的心态来培育和塑造诚信品牌,才能实现产业整体形象提升下的互利共赢。3.3体育文化产业“和而不同”的差别化发展战略“和而不同”是儒家精神的重要内涵,既肯定事物之间的差别,又注重事物之间的和谐统一。这一思想中体现出来的多元化发展策略,对体育文化产业的差别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3.1可以“和而不同”的发展理念,优化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面对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落后于市场经济的现实状况,确立先进的产业发展思想十分重要。我们不仅要承认体育文化产业之间存在的差别,同时要注意到这些产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关系,因此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摒弃传统经济思维中的产业界限,有效树立“和而不同”的发展理念。3.3.2体育文化产业是一个大的产业结构体系,只注重其中个别产业的发展是难以解决整个体系发展的根本问题的。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以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以相关的体育服务业和用品业为周围结构,以体育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为神经的体育文化产业体系。通过核心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建立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产业集群,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最后,“和而不同”的产业发展思想并不是倡导一种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模式,而是试图通过培育体育文化产业领域的核心企业、核心行业乃至核心城市,并以其产生良好的市场示范与带动作用,最终带动整个产业的迅速发展。
4.结语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传统儒家学说中的人文精神与时代韵律紧密融合,充分发挥其中蕴含的现代意义,不仅有益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能够对经济建设提供有益的哲学参考。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市场的巨大竞争压力,在这一背景下,以儒家人文思想为指导,积极整合我国的体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特体育文化品牌,籍以带动核心企业与核心产业的发展,并最终形成高度发达的体育文化产业集群,是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方式和实现路径。
作者:罗潇
第六篇: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宁夏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路,不仅具有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同时还具有资源优势,包括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开发丝路文化背景下的宁夏文化产业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本文从丝路文化带宁夏文化资源的分类为切入点,分析了宁夏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较弱和文化产业开放型平台不足的挑战,并提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支柱性产业和拓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开放型平台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丝路文化;宁夏;文化产业;策略
丝绸之路,也称大丝道。历史上,“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的古代贸易路线和陆路商业通道。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37-1905)1877年在他的《中国亲程旅行记》一书中,第一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以丝绸贸易为主的通道称为“丝绸之路”。虽然最初仅是用来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但它已经成为一条连通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的重要主干道。关于丝绸之路的走向,目前已有约定俗成的说法。学者们通常把它分为三段,即东段(起自长安,止于玉门关)、中段(今新疆地区)、西段(新疆以西皮中亚至欧洲或印度)。在东段又分为陇山道(南道)、六盘山道(中道)、经固原道(北道)。宁夏,正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是这条“经贸玉带”上的一大驿站。南部固原,北部灵武,丝绸之路纵贯宁夏全境。“丝绸之路”不同于其他商路,它是一条带有“中转性”的大文化背景、长距离贸易与集散的沙漠与绿海相伴的文化之路。因此,充分挖掘“丝绸之路”宁夏段的文化资源,大力开发丝路文化背景下的宁夏文化产业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
一、宁夏发展丝路产业的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丝绸之路东段分为南、中、北三道,宁夏的南部正处于东段北道的交通要道上,在古丝绸之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战国至唐宋,这条道路上的文化传播与交汇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址。目前宁夏境内已有四处遗址(固原古城、北朝隋唐墓地、须弥山石窟、开城遗址)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文化优势。宁夏是中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被誉为中国的“穆斯林省”,有着丰富的回族文化旅游资源,这种独有的民族魅力和风情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回族在民族大融合中,始终以伊斯兰教为纽带,其风俗习惯深受伊斯兰思想影响。同时,其他民族的某些风俗也不断融入回族的社会文化中,从而使回族在宗教建筑、饮食礼仪、服饰、文娱以及婚丧习俗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宁夏回族人民的独特风俗、多彩生活、肃穆的清真寺、虔诚的穆斯林、传统节日为“塞上回乡”增添了特色独具的塞上风情,也为宁夏开展民俗风情旅游,开拓国际、国内穆斯林旅游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加强与中亚的区域合作交流,也有利于我们向西发展文化产业、输出文化产品、增强国际影响力。3.资源优势。比如历史传统文化、黄河文化、西夏文化、民俗地方文化、体育竞技文化等资源分布广泛,对中国其他地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丝路文化产业带的宁夏文化资源
1.丝路文化资源是发展宁夏文化产业的基础。从传统意义上看,丝绸之路不仅是运输货物,还赋予了精神认同。文化交流最具有亲和力,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认同的基础。因此,要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潜力,必须以挖掘丝路文化为抓手。挖掘丝路文化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归类,并在产业发展的层面上对其进行科学划分,是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开发和保护文化资源的前提和基础。一般说来,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一切含有文化意味的文明成果及其承载着一定文化意义的活动、物件、事件乃至一些名人、名城等,都是某种形式的文化资源。从形式上,我们可以把文化资源划分为有形文化资源和无形文化资源。有形文化资源,如历史遗址遗存、特色建筑和民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特色服饰、民族民间工艺品等;无形文化资源,如古代语文和人物、壁画、乐舞、神话传说、民情风俗、民族节庆等。因此,对丝路文化的科学划分,是发展宁夏文化产业的基础。2.丝路文化资源的划分。从内容上,我们可以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划分为:(1)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遗存,这种遗存可以为人类现在及今后的社会生活所利用,包括大量的实物遗存和文字遗存。其中,实物遗存以古代和近现代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或文化遗址及墓葬等为代表。如固原北朝隋唐墓地、固原古城、开城遗址等。(2)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是指西部地区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并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物品、习俗、观念等文化内涵和形式。如穆斯林婚丧习俗、回族服饰文化等。(3)宗教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指具有宗教意义的文化遗产,包括各宗教遗址、宗教仪式、宗教活动等。如须弥山石窟、石空寺石窟等。(4)生态文化资源。生态文化资源是体现生态和文化双重属性的区域特有资源,是处在自然景观和内在文化内涵的紧密结合。如火石寨雅丹地貌、黄河文化等。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宁夏段的文化资源广泛,其中的精华主要是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四处文化遗存(固原古城、须弥山石窟、开城遗址、固原北朝和隋唐墓地)。虽因多种原因,宁夏这四处文化遗存与申遗失之交臂,但进入预选名单的丝路文化遗产,已经充分体现了丝路文化宁夏段的地域文化价值。
三、宁夏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挑战
文化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相比,虽说也有较强的地域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有知识产权的保护,但它一旦被创造出来,便成了一种可供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成了其他人进行文化再创造的资料。谁借鉴、创新能力强,谁就能占有更多的文化资源。宁夏是全国唯一的穆斯林省,是文化资源的富矿,这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优势。但文化资源优势不会天然地转变为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力,这个转化过程需要创意的支撑和现代化生产技术的支撑。目前,宁夏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着诸多制约。1.文化产业竞争力较弱。宁夏文化产业竞争力较弱,主要反映为文化产品品牌力度不足,文化产业集聚度不高,文化产业产值不高。宁夏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文化产业既是基础性产业,也是支柱性产业。但是现有的文化产业品牌知名度普遍不高,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遗址文化遗产,缺乏知名品牌,文化产品号召力度不高。同时,宁夏文化产业集聚程度不高,产业链衔接松散,难以实现规模效益。2012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整体超过全国文化产业整体增速,四川、云南、陕西三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用越来越显著。但宁夏文化产业增速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相比,增速排名较靠后。虽然宁夏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是同文化产业强省相比,还是有相当一段距离。2014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279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提高至13.1%。2014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1607亿元,占全市GDP比重提高至17.47%。不断提高宁夏文化产业竞争力,是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基石。2.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开放型平台不足。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可以推动文化产业融合深度发展,加速中国与中亚文化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一系列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开放型发展平台已经开始构筑,包括中阿博览会、银川综合保税区的成立、丝中国(吴忠)清真产业园等,不断开拓的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开放型平台。目前,这些平台的构建处于深化时期,尚不能适应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多元化发展需要,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发展的前景进行多层次构建。
四、宁夏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路径
1.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支柱性产业。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能够提升遗址文化旅游业、演艺娱乐业、工艺美术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制造业、建筑设计业等相关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打通现有文化壁垒,推动文化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宁夏而言,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能够全面提升宁夏文化产业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结合宁夏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需要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宁夏遗址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需要深入挖掘包括丝绸之路大遗址在内的遗址文化产业,合理开发打造遗址文化产业链,将遗址文化旅游、遗址演艺娱乐、遗址工艺美术、遗址建筑设计等产业集聚度提升,将遗址文化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链发展成为宁夏支柱性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将会结合宁夏现有的文化产业园区,实现文化产业集群的升级。进一步用文化旅游支柱性产业带动其他文化产业的整体性转型升级和开放型发展。2.拓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开放型发展平台。要发展文化旅游重点产业,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宁夏支柱性产业,必须有丝绸之路开放型发展平台的支撑。今年3月,国务院授权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出,中阿博览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机制。由此,中阿博览会成为宁夏建设丝绸之路的重要抓手和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的重要平台。同时,银川向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发起倡议,成立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共建丝绸之路旅游品牌,繁荣丝绸之路旅游市场,共促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发展。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联盟成立后,联盟城市将建立政府和民间互访交流机制,构建联盟城市合作交流平台,相互宣传旅游产品,共同推进各城市间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畅通的联盟旅游交通体系;构建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合作与交流平台,研究旅游城市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丝路旅游共同体,全面打造丝绸之路国际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在此基础上,宁夏应该打造丝绸之路起点旅游知名品牌。重点发展丝绸之路宁夏遗址文化旅游品牌,把丝绸之路固原古城、北朝隋唐墓地、须弥山石窟、开城遗址等大遗址文化资源转化为国内知名旅游品牌。综上,以丝路文化为背景下对宁夏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研究,有助于宁夏历史文化研究的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会有力地推动丝绸之路跨区域的深度开发。
作者:李园 单位:宁夏大学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