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入挖掘体育精神的内涵
体育精神的内涵表现在:培养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尊重对手、重在参与的意识,培养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的向上意识等,通过深入挖掘体育精神的内涵,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接受体育内在精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内在精华对他们的人格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把体育内在精华的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充分利用这些精华来培养学生的人格。其次,教师要细读精研教材,挖掘、提炼教学内容,及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体育内在的精华所在。再次,在教学过程中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培养学生,将体育的内在精华通过教学细节对学生进行教育。
2、以“师格”来培养学生的“人格”
(1)教育心理学上对学生有所期望心理暗示,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教师若能爱护关心学生,对学生有所期望,学生就能如教师所愿的那样进步.反之,若教师厌恶伤害学生,甚至歧视学生,学生则能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偏见歧视,而自暴自弃。(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的“人格”的切入口,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创建一个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要认识到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含义。课堂教学中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就是:A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人格地位的平等,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在与教师的平等交往中展示自己的能力,给予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B重视情感、意志、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建立师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的和谐关系。其次,要树立正确的爱生观。热爱学生是体育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正如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的那样:“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渗透在体育教育内容中,体现着重要的教育职能。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它既表现为一种教育才能,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品质的形成和体育学习。因此,体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爱生观,自觉地把对学生的爱融入体育教学中。这种爱应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受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指导,按照体育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这种爱是有原则的、理智的、公正的、有分寸的。其实质是把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的责任感与关心爱护学生的真挚情感有机融合在一起。体育教师要把了解学生作为爱生的起点和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基础;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到爱有节,严有度,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就是承认学生有独立人格,信任则是激发学生体育学习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这两者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既要一视同仁,区别对待,又必须因材施教。第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信其师,才能听其言。所以教师必须从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渊博的才华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3、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能力
竞争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之一。敢不敢竞争,善不善于竞争,是一个人能否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关键一环。在体育运动上有许多项目是侧重于实力而对抗性十足的,例如,100米、200米、跳高、投掷等等。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小型竞赛,“煽”起他们竞争的渴望,去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并使学生通过自身能力的发挥,通过和别人的比较,鼓舞斗志,激励勇气。学生在游戏中,在平等或不平等的条件下(为困难学生优先一定条件)超越别人,获得成功乐趣。同时又能在不断经受胜利与失败的考验中学生会正确对待自己、别人的荣誉,正确调整心态,奋发向上,求实进取。另外还可在竞赛中进行活动方式、动作规格、规则等因素的变异,进行体力、智力的较量,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应变力、竞争力,养成勇于拼搏、不畏艰难、机智勇敢的竞争意识。
4、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个体的是非感与真、善、美的价值观
体育运动是在严格的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动,它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少年儿童广泛的社会意识,塑造性格,改变气质,提高技能,同时,也影响着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学生在表现、表演和竞技的体育运动中,学会了表现类、创造美和鉴赏美。在体育中,学生心目中只有健康、真实、生命力旺盛才是真正的美。体育以其生动而朴实的方式教会儿童识别真、善、美,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培养他们爱憎分明的人格精神。
5、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磨砺其性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针对新形式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任性、自我约束与控制能力差,意志比较薄弱,经不起挫折和失败;是大多数身为独生子女的学生的通病。在不断的磨练中,学生学会了面对现实,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困难和挫折,理解和运用“挫折——奋斗——成功——再挫折——再崛起”这一体育辩证法去迎接新的挑战,从而为树立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而这些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替代的。
6、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体育教师同全体学生发生来往,师生之间有了双向反馈,也就有了相互调整改进教学的机会,并鼓励学生之间在正规的基础上进行交往。这时,不仅师生之间,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互相学习,效果较好。体育教师在集体中是个参加者,鼓励在集体中的所有学生积极交往,学生在集体之间打开了更多的交际渠道,所以交际效果最好。
7、在体育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的法规意识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教育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顾拜旦,在他著名的《体育颂》中写到:“啊!体育,你就是正义,在你身上体现的是社会生活中追求不到的公正合理”。在体育游戏或竞赛中,你会发现一些平时顽皮、难以管教的孩子,在这时却能自觉地容忍规则的约束,绝少在场上胡作非为,我行我素。他们厌恶靠投机耍赖取胜者,斥之为“掉价”,这正体现了体育所具有的庄严、公正的魅力。当孩子们第一次参加赛跑就被告之,必须站在起跑线之后,只有听到哨声才可迈出第一步;当第一次走进篮球场,就明白了必须依规则行事;当比赛结束,决不应自以为是,需尊重裁判的判决以规则约束行为,公正、公开地竞争,尊重客观事实的观念就这样点点滴滴地渗入他们的意识之中,造就了他们刚直不阿、以“规”律己的人格倾向。体育的价值不只体现在“育身”上,更要在“育心”上,也就是人格的培养上,体育具有过程教育的特点,体育从开发积极人性方面入手,唤醒人们潜在意识和良知,使人的自身进步、完善与社会进步保持同步,甚至先于一步。体育陶冶人的情操,培养的人的气质和能力,树立向上的信念,从而促进人格的发展。
作者:傅文伟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