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民思想顾虑较大
杭埠镇的农民由于世世代代与土地打交道,生活和生存的来源主要依靠土地,所以即使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增加更多的收益,但是农民还是心存顾忌,担心土地流转之后,丧失了土地经营权,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最基本的保障;担心租金难以兑现,怕土地流转后受到破坏,难以恢复原状,影响后续使用。这些都导致农民宁愿粗放经营、撂荒、弃耕,也不肯放弃土地经营权。也有的进行短期流转或是在二轮承包后,私下与土地受让方沟通收回原有承包地自行耕种。对于土地受让方来说,由于担心政策不稳定,农民法制意识淡薄造成单方毁约,从而也减小投资力度,限制了扩大规模。
1.2土地流转操作不规范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部分农户由于素质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薄,在农户之间的流转时多采用口头约定的方式,即便有书面合同也较为简单,合同中缺少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约定的详细内容以及规范程序等。在操作过程中,农户双方也未到村委会和镇农经站进行登记和备案,土地流转有较强的自发性、分散性和盲目性,双方的权益不能得到合法、有效的保护,为后期引发纠纷和矛盾留下隐患。
1.3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
土地流转机制中,在监督管理、中介服务、价格的调控与指导、纠纷调解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疏漏。如在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和监督方面,虽然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但是由于此项工作没有专项的工作经费,大多为兼职人员,而且服务人员较少,所以管理服务机构的不健全致使管理监督体系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落实监督管理职能;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服务机构缺少中介功能或信息服务平台,使土地流转的所有者和需求者不能及时获得流转与受让、出租与承租的相关信息,减缓了土地流转的速度;在土地流转的价格机制中,由于没有相关部门对土地流转的价格进行明确的调控或指导,导致土地流转的价格参差不齐,据统计平均每667m2约400元左右,土地流转经济利益偏低,严重影响农户的土地流转积极性;在土地流转后,流转双方一旦出现纠纷,由于没有严格的体制规范,使调解工作和依据缺失,形成社会矛盾与问题。
1.4土地流转保障措施乏力
目前极大的就业压力,使农民工进城务工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环境。农民工在户籍、就业、食宿、人身安全、社会保障和子女上学等方面都没有一个完善的保障体系,农民工无法在土地流转后得到应有的保障,从而影响农民流转土地而进城;同时,目前农村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也不健全,农民主要依靠土地收入解决看病、子女上学、养老问题,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来看待,对流转土地存在后顾之忧,不少农民为了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宁肯贴钱让人种,也不轻易放弃承包权。
2加快土地流转的对策和建议
2.1加强政府引导,完善流转制度
面对上述出现的问题,舒城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指导意见》、《舒城县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扶持土地规模经营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优惠政策激励土地流转。杭埠镇党委、政府针对大户能人以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特色农业日趋活跃的实际,在镇农经站成立了全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向各村编印下发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操作指南》,为全镇农村土地流转提供有关法规政策、信息发布、价格评估以及流转合同的签订、档案的管理、流转纠纷的调处等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土地流转和现代农业发展。
2.2丰富土地流转用途,促进多元化发展
杭埠镇积极引导土地向经营大户流转,支持大户扩大生产规模。通过流转后,积极引导转出户到杭埠工业园区就业,同时引进二、三产业,以解决企业的用工和增加转出户的收入。目前,该镇有800多名农村劳力从近66.67hm2流转土地上走出来后,都分别到服装加工厂等公司就业,每个劳力每年可创收15000多元,而且还可获得每667m2每年土地补偿收入400元,近66.67hm2土地每年可获净收入40多万元。实现了大户与农户之间互利共赢。
2.3尊重群众,依法规范流转土地
杭埠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指导全镇土地流转严格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充分尊重农户意愿,主要采取转包、租赁等形式。如该镇孙圩村、徐圩村在土地流转之前,都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把土地流转事项逐项提交村民代表讨论,得到绝大多数与会村民代表同意后,由被流转土地农户签字,由村委会备案并报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登记,规范了流转程序。
2.4依托基地,扩大经营规模
杭埠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个,发展订单农业,从事规模经营,促进了全镇农村土地的大面积流转,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还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土地经营机制,改变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引导土地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流转以扩大经营规模,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作者:王韦 单位:舒城县杭埠镇社会事业服务中心
相关专题: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 金融风险管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