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政金融 >

传统文化价值观论文

一、中国传统文化奠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五千年历史中唯一不曾间断的文化体系,这足以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也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很强的文化自豪感以及强大的传承文化遗产的使命意识,正是因为如此,中华文明的血脉才能延续至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我更新能力极其强大,在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人民群众新实践中涌现的新思想、新观念纳入中华文化体系,为传统价值观念注入新的生命和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当中生根发芽,体现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引导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思维模式和心理结构。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赋予新的时代气息和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同时,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传统核心价值观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发展和升华。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蕴汲取传统文化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价值理念,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奠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升华和超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阐释并概括了其中所包含的新的思想元素。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诉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富强,即富足而强盛。国家富强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历来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管子•形势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强调物质利益,认为人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即是物质利益原则,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物质利益而存在。富强就是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利益原则的体现。人们的生活和需求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物质利益,而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是物质诉求和精神诉求的统一,人们不仅需要富足的物质生活,还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当代社会尤其如此。这就赋予富强以新的含义:富强在当代社会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充裕,更是包括精神财富的富足以及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双重发展。民主,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倡导“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等价值观念。与古代民本思想站在君主立场上限制和约束君主行为的思想不同,当代民主思想是在坚持和强调人民当家做主基础上维护和发扬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确保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性质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制度,融入了时代内容和社会主义本质。文明,即是社会开化、进步的状态,是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的特征。中国古代关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的传统思想,阐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当代文化与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延伸,我们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建设更高层次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和谐,是对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描绘,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和为贵”、“和而不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内敛为主的传统“和”理念经过马克思主义的改造演进为当代中国既强调和谐相处又主张积极进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为基础,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提供了共同利益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底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思想内涵十分深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类历史进程创造的最重要成果,也是全人类最大的价值共识,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思想内容和最为深刻的价值观诉求。自由,在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从一开始就把个人的自由与他人的自由、自然的自由有机地统一起来。庄子主张人没有绝对的自由,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即是实现自由的途径。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由此才能实现“天人合一”。到了近代,西方自由思想传入中国并被先进的知识分子与中国传统的自由观相融合,把自由与民主联系起来,倡导资产阶级自由价值观。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传统自由观的伟大变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自由,就是要让人民能够享有充分的人权和自由。平等和公正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平等体现了民众的愿望与诉求,而公正则表现出统治者的职责和义务。中国传统文化对“平等”、“公正”都很重视。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孟子也谈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把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治,即依法治国。传统文化虽然特别强调德治,但其中也蕴含法治的思想。孟子认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荀子更重视法治,他主张通过“法治”来补充“礼治”是很重要并且必要的。总之,在社会层面上,德治与法治应该相互补充,才能在固本培元的基础上有制度地保障。与传统文化更多强调德治、礼治不同,现代社会更注重法治。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的基本要求,通过法治来治国理政、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实现自由、平等和公正。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诉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上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诉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塑造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具体而清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战国策•西周策》说:“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汉纪》也有“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的记载。孟子亦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孟子•离娄上》)这便形成了中国人的“国”、“家”一体观念,是爱国主义产生的深厚文化渊源。敬业,是中国古代从业的道德标准,根源于中华民族的勤劳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勤劳是兴国立世之本,是兴家立业之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勤有功”、“天道酬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等价值理念。敬业就要勤于学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劝学解》)。这些思想体现了古人的敬业精神。对于现代人而言,敬业就是一种对待职业、工作的奉献意识和使命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诚信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思想俯拾即是。《礼记•乐记》中就有“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儒家学说则把“仁义礼智信”作为“立人”五德;孔子说:“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论语•颜渊》)这些诚信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发扬光大。诚信是做人的标准,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对中国古代诚信之道的传承,同时也是对现实社会中诚信缺失的强烈呼唤。友善,就是人与人之间亲近和睦。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孟子的“与人为善,善莫大焉”等,都是对“善”的最精辟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诚信、友善,继承了传统的思想,更超越了传统意识,赋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实现了传统价值理念的超越和升华。

三、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的思想来源。这就决定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指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从而可以看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的价值认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1.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深厚的内涵。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深入研究。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拥有灿烂的文明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价值追求和精神财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内涵丰富,意义远大。能否做到正确传承传统文化决定于我们能否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待西方文化,我们要包容借鉴,用西方文化的精华来改进和更新中国传统文化;对待现代文化,我们要自信包容,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让现代文化的精华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契合,从而建立一个真正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升华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文化的延续和历史的演进中实现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和孕育着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的优秀特性,我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坚持传承与创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加以借鉴,只有这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会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重要源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追求的凝聚,理应让这些思想精髓在当今时代发展进步的生动实践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得到充实和更新,得到更大的发展。核心是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契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核心与灵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才能使自身的作用更好地发挥,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符合中国国情。当然,绝对不能生搬硬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不能形式主义地结合马克思主义,而是要在传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中有效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在于弘扬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在当代中国,它是社会主义的一种观念体系。核心价值观发展于特定的民族文化环境中。任何一个时代的社会意识,都和以往时代的社会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前人所积累的思想材料是其产生和发展的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个层次的每一方面都贯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的“根”和“源”。在当代中国,在各种社会思潮的碰撞下和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下,只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才能不断促进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安康,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持久贡献。

作者:房广顺 张宏伟 单位:辽宁大学


    更多财政金融论文详细信息: 传统文化价值观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zjr/85514.html

    相关专题:集团公司财务管控 专业代写代发论文


    上一篇: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
    下一篇:幼儿师范钢琴教学改革的思考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