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的学习中实验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化学实验部分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还能够激发其求知欲、去思考,激发他们创新、实践的能力.在普遍追求学生成绩的高中,应当在化学的教学中结合实验课内容,强调实验课对化学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动手在化学实验课中去实践操作.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化学实验教学必将成为化学科目在课改改革重点关注的部分.
一、运用实验进行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实践活动充满“渴望”
化学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有许多的实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实际上,高中化学的教学主要还是以理论为基础,每一天的学习还是题海战术,对于这样的化学教学,根本提不起来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至于实验课中实践操作能力就更加谈不上了.因此在开展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不论学校、教师都要转变理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通过更为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课来完成化学的教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增加学生实践操作,以课本理论知识为基础,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下面将用一个实例来做相应的介绍:在课本上的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中,金属钠的性质是本节的重要内容,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将学生的兴趣引入到学习中来,将设定如下的情景:将金属钠(Na)和CuSO4放入容器中会出现什么样实验现象?分析实验:通过对金属活动顺序表的比较,可以分析出Na元素排在Cu元素的前面,可以得出Na元素比Cu元素活泼,所以钠可以把金属铜置换出来,进一步推断会有金属铜出现,其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2Na+CuSO4Cu+Na2SO4.做实验验证:取黄豆大小的钠放入到装有CuSO4稀溶液的容器里,实验时要用盖子盖住,在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发现没有出现上面分析的固体铜(Cu),取而代之是出现了蓝色的絮状沉淀,对于蓝色的沉淀很容易让学生分析出这事一个关于Cu+的沉淀,自然会分析出此沉淀为Cu(OH)2.通过这个实验分析出了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案例分析:这个案例是基于给学生一个对已学知识矛盾的情景中,通过这个案例的观察与后期的分析,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会进一步动手去探索化学实验中来.这个实验实现较为容易,化学反应的结果显而易见.但要注意安全,实验中使用的钠要小,差不多黄豆粒大小,不能太大否则有可能引发爆炸,也不能太小,否则出现的现象不够明显.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容器的选择,例如250mL烧杯,做实验时需要选择一个盖子盖住容器上,为防止有液体飞溅或者钠飞出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此实验主要针对钠元素的性质的教学,实验真实结果是:第一步,钠与水先进行反应:2Na+2H2O 2NaOH+H2;第二步,NaOH与CuSO4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Cu(OH)2,2NaOH+CuSO4Na2SO4+Cu(OH)2.
二、开放实验室,让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天堂”
在课堂上学生不会有足够多的机会去参与动手实践,因此,开发化学实验室就不同了,这样做对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在一些偏远地区的中学,化学实验课仍然是化学教学最为薄弱的环节,这严重影响着广大学生化学实验课中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就更不用提一些关于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了.因此,完成理论学习之后,在课外适当的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验的学习,全面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展开.例如,开展验证NO的性质的微型实验,很好地解决了NO容易被氧化的难题:取5mL针筒,装入一小片铜,活塞推至底;吸入1mL稀HNO3,立即将针头扎入胶塞中密封,反应进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和产生的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反应停止后,拔出针头,向下排出液体,吸入空气;观察到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三、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操作中各基本技能的掌握,不是一次课两次操作就能完成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常操作,方能全面地掌握各个环节.对于学生在实验中基本操作要要突出一个“严字,学生在刚刚接触到化学实验课时,要通过对其严厉的要求,使其对化学实验得到足够的重视,注意安全才能做好每一次实验.在经过前期的实验后,教师应当让学生人人动手,经过反复的练习,严格的操作,不放过任何一点细微之处.有了前面的基础后,开始逐步地培养其独立的操作能力.最终达到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复杂的实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是新课改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以推动学生的化学实验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积极地探索,这将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也是新课改的最终目标.
作者:雷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