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衔接的现状分析
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应该是分层次的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衔接。因此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需求,按照技术技能型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分别明确中、高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及其标准。然而,目前我国的中、高职衔接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学制的衔接(即外延式的衔接),如“3+2”、“3+3”模式等,对于内涵式的衔接体现不够。通过笔者的调研,发现在我省开设有中药学专业的职业院校,无论是中职学校还是高职院校,仅根据对职业教育性质的理解去独自规划相关课程与教学,缺乏有效沟通交流,更没有考虑中职与高职的递进和职业教育的系统性。由此导致了中、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层次性、递进性,区分度不大,甚至造成职业能力水平和教育层次的错位。如浙江医药技术学校(中职学校)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中药专业各工作岗位需求为标准,培养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用药安全意识,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社会输送从事中药生产,质量控制,生产管理,药品营销等工作的中高级实用型技能人才。”我校(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化修养,面向中药行业,从事中药的生产、经营、质量检测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中、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效衔接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多头化,各类职业学校归口不同,中、高职管理部门也不同,使中、高职管理过程中出现政出多门,缺乏协调统筹,不利于中、高职的有效衔接。为此,建议有关行政部门,借鉴国内外经验,在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调研的基础上,在各省市成立一个有统筹协调能力的权威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中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工作,包括推动中、高职的有效衔接。同时,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为中高职衔接提供制度保障。
(二)创建衔接的有效模式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在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衔接方面主要有三种模式:(1)纵向延伸模式。即指学生在职业教育各阶段都能获得相同或相近工作范围的职业资格,高职获得职业资格的层次高于中职,每一层次职业资格都包含从事相应职业所需全部能力,学习意味着能力拓展和提高。(2)横向扩展模式。指学生在职业教育各阶段获得工作范围不同的职业资格,较高阶段获得职业资格的层次不一定高于较低阶段获得职业资格的层次,学习意味着就业范围的扩展。(3)纵横延伸扩展式。指学生在职业教育各阶段获得层次和工作范围不同的职业资格,学习意味着就业范围的扩展和从业能力的提高。相关部门和各院校研究人员,在借鉴国外先进成功的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开展相应的调研和实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衔接模式。
(三)加强中、高职院校的有效沟通
中、高职院校要加强联系,相互沟通交流。有条件的话,可以设立中、高职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同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联系中药企业专家,针对行业企业需求共同探讨、制定相互联系,又适度区分的中职和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相关课程体系的衔接。
(四)加强中、高职中药学专业课程的衔接
课程是职业教育提供的最为重要的产品和服务,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目前的现状是,中、高职中药学专业往往各自构建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由于缺少有效的沟通,经常导致一些专业课程在中高职阶段内容重复。而对于职业教育较为重要的实践技能训练,很多高职院校未能明显体现高技能的特征,甚至有不少高职院校在这方面还不如中职学校,出现中、高职技能训练“倒挂”现象。中、高职学校在明确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后,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计划、准确定位和整合教学内容、重构课程结构,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
(五)加强中、高职中药学专业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职业院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5,6]现行的中、高职中药学专业的教材区分度不明显;内容雷同较多,且往往陈旧、过时;同时缺少以职业标准为规范的教材。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应根据中职与高职的不同培养目标,做好教材的适当区分和有效沟通、衔接。在编写中需要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做到与行业发展贴近,体现实用性、先进性,符合知识够用原则。同时,重视教材实践性环节编写,并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知识体系与劳动部门的技能鉴定标准衔接,提高教材编写的应用性与实用性。
总之,中、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是中、高职中药学专业有效衔接的重中之重。要妥善处理好这一衔接问题,不仅需要职业院校的努力,也需要职业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更需要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解决好这一衔接问题有利于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协调有序发展,更有利于我国传统中药学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王翰华 单位: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