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求严抓教育工作。通过教育提升国民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固然重要,但与此同时,培养专业性高的师资力量也是科教兴国国策落实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具备了坚实的师资力量基础,教育工作才有顺利展开的条件和基础,所以应搞好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工作。就目前而言,传统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理念已经不适应当代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师资力量的培育工作。对此,应从现代教育思想出发,提出适应新时期的教师教育课程价值理念,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更科学、更合理,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
一、传统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分析
从教师教育课程发展过程看,我国以往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主要有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个人本位三种,这些价值取向引领着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
(一)知识本位价值取向
知识本位的课程设置理念来自于著名教育家舒而曼提出的“教学知识基础”观念,强调专业知识在职业教师能力结构中的重要性。对教师来说,其需要掌握所教学科系统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了解所教学段学生的综合特点、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以满足学科教学需求,基于这样考虑按照知识本位的课程观设置教师教育课程。但是实际设置中,这种价值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一般比较重视学术性课程,比重较大,教育专业课程比重较小,而且忽视实践教学。所以,在这种课程体系下培育出来的师资的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比较低,很难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二)能力本位价值取向
能力本位的课程设置观来自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出发点是满足学校用人系统,即教学的实际需求。在这种课程设置理念下,要求把教师的基础教育目标和专业资格教育目标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目标,之后基于这一目标分解教师岗位所需能力,最终根据岗位能力的分解内容设置教师教育课程,从而实现对教师能力的培养。此外,能力为本下的教师教育课程也比较重视教材编写,要能服务于教师能力培养的需求。能力本位的课程设置价值取向是相对于知识本位的,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可以说是一种进步,但是仅注重教师能力培养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内在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把教师教育课程变成一种只具备工具性的课程体系,其在促进人的素质提高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从这一点看,能力本位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价值取向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三)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部分学者针对能力本位课程价值取向的不足提出了个人本位的课程设置价值理念,主张培养学习者完整、健康的人格,认为学校不仅仅为社会提供人力资源的场所,更是德育、美育的重要阵地,要将人充分的培养成为名副其实的人,为学习者提供有助于个性解放和成长的经验。在这一价值取向下,把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作为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强调学习者人格的培养比知识掌握更重要。虽然这样的课程设置价值取向比较注重学习者的个人发展,这种培养学习者的人格,却忽视了学习者能力的培养,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当代教育观下教师教育课程价值取向转变的必然性
以上三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在不同历史时期适应了当时的教育形势,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教育观的发展,它们的局限性日渐显露出来,并越来越突出,亟待调整。在传统的教师教育中,人的主体性、价值、兴趣等被忽视了,一直遭受着知识与技术训练的限制,造成人的发展在教育领域始终处于边缘地位。现代教育观强调促进学习者的自由全面发展,既要注重培养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又要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尊重学习者的兴趣、价值,培养学习者人格健全人格,讲究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把学习者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宏观上,现代教育观注重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以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微观上,现代教育观注重学习者发展的全面性,以学习者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为目标。这样看来,传统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个人本位三种价值取向某种程度上并不适应现代教育观,应重构一下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此外,在教育改革的当下,“生命教育”“人性教育”等教育理念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对学习者主体发展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教学作为学习者发展的主阵地,以知识传授为主,但是这并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内涵,还要以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为己任。所以,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也应与之相适应,培养学习者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育学习者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促进教师教育课程从工具理性到促进人的发展的转变,关注学习者的未来专业发展和职业幸福,这应是当代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价值取向重构的双目标。
三、当代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价值的新取向
基于对当代教育观及教师教育课程价值取向重构的分析,提出了新时期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新价值取向。
(一)专业化的价值取向
从职业角度看,专业化的课程设置价值取向是最有前途的教师教育发展策略,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若做不到专业化,就不能很好的培养学习者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影响教师教育发展与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所以,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应遵循专业化的价值取向,真正实现教师职业从经验化、行政化到专业化的转变,促进教师教育“质”的飞跃,适应现阶段的教育形势。
(二)现代化的价值取向
课程设置的现代化突出表现在改变传统的课程模式,把现代的科学、技术、文化的成果完整、及时地反映在师范院校课程中等方面,主要体现在教学科目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上。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缩短了知识更新周期,使得教师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的重组速度也有所增快。为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避免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更新出现滞后性等问题,应以现代化的价值取向设置教师教育课程,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唯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化,使教师教育适应当前的教育思想。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现代化并不是简单的把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直接纳入教材中去,而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影响教师教育的各学科领域,形成新的学科体系基础的概念与法则,从而促进传统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转变。然后,在这一转变下,调整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及各学科课时配比,拓展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如增加创造教育课程等,实现教师教育课程的现代化发展。
(三)实用化的价值取向
教师教育课程培养的是教育领域范围内的人才,师资力量的高低是科教兴国的关键。从师范院校走出来的学习者要想发挥自身的价值,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这就要提高教师教育课程的实用性,增加师范院校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为此,应把经济、技术、实践性等知识都纳入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发现学习者的职业能力,以满足就业需要,适应教师岗位需要,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
(四)综合化的价值取向
近些年,国内各大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都设置了诸多的选修课,以增强教师教育内容的广博性,综合学习者的综合能力,以满足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发展的迫切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为此,师范院校的课程除了设置专业课程外,还要设置一些选修课,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满足学习者综合发展的真实需要。同时,也可强化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多样性,适应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五)人本化的价值取向
人本化的教师教育课程观是一种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课程价值取向,在教师教育上强调先“成人”,后“成才”,强调对人的价值的追求。这一种价值取向与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有些相似,但人本化的价值取向把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考虑了学习者精神层面的需要,与个人本位的强调学生个体发展有巨大不同。近年来,各国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都比较重视人性化的价值取向,把人文价值作为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理念之一。对此,国内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也应顺应这一变化,侧重于学习者人格、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的比重,使教师教育课程面向世界的文化、历史和精神财富,揭示人文学科的精神实质及其价值内涵,以此来培养师范生的健全人格。综上所述,现代教育观强调促进学习者的自由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价值取向已经呈现出滞后性,与现代教育理念不符,转变与重构是一种必然。我们应当从现代教育观及教师教师发展为出发点,重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按照专业化、现代化、实用化、综合化、人本化等价值取向设置教师教育课程,促进师范院校课程从工具理性向促进人的发展转变,适应现代教育需要。
参考文献
[1]尹国杰.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钱小龙,汪霞.美、英、澳三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与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2011(04):1-6.
[3]周钧,唐义燕,龚爱芋.我国本科层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1(04):44-50.
[4]陈旭.中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
[5]刘建银,于兴国.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新进展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0(02):83-87+108.
[6]雷军莉.教师专业化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7]卓海燕.中法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作者:王清霞 单位:吕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