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开始担任学校内地西藏班地理学科教师开始,学生们的热情时刻鼓励着我,但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努力,我尝试了一些解决策略。
内地西藏班地理教学主要问题及分析
课堂氛围好,但学习效果不佳。西藏班的学生活泼、热情,课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但通过作业和检测反馈发现,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并没有预期的好。经过观察发现,学生们在课上与老师的积极互动只是重复教师提出的问题,或简单地从教材中找到对应的文字抢答出来,而没有经过缜密的思考,缺乏综合分析和归纳的过程。对认同感的需求与自卑心理并存。西藏班学生带着家庭的高度期望和寄托,背井离乡在外求学,非常渴望成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但是在语言障碍、学习基础、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他们与同年级其他班学生存在着差距,甚至是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导致他们中的部分学生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地理基础素养薄弱。西藏班的学生初中在祖国各地求学,虽然全国有统一的地理课程标准,但使用的教材和地理课程的开设程度各不相同。特别是有些地区或学校的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被当作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大多数学生也理所当然地把地理课堂当成听故事和拓宽视野、了解新奇知识的场所,并没能真正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造成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未达到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要求。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排则是默认为学生有良好的初中地理基础,这就使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出现知识链脱节,如同空中楼阁,没有坚实的基础,学起来困难重重。生活环境限制了理论联系实际。西藏班学生几乎每天的作息时间不变,学习生活在一个相对单一的环境里。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需要接受丰富的信息,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环境才能保持旺盛的精神活力和敢于探索的好奇心,否则,就容易产生烦躁、压抑等消极情绪。中学生正处于认知快速发展的时期,渴望获得新知识、新信息,如果长时间处于单一环境里,不可避免地会对心理产生影响。而且地理学科是一个以环境为背景,开展综合分析研究的学科,学生们处于一个相对单一的环境对他们学习地理时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识的迁移产生障碍。
内地西藏班地理教学的策略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在心理上接受、喜欢一位老师,会更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非常重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相互了解开始。我通过网络、书籍了解西藏的历史,关注西藏的发展成就,了解藏族的风俗习惯,并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学生虚心请教,把西藏的发展成就运用于案例教学中。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经常在假期组织学生参观游览,了解天津的风土人情、风景名胜、发展成就。在每次活动之前,我利用地理课给学生进行介绍,带领学生一起实地考察,活动后课上及时总结分享参观的收获,并在以后的地理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入参观过的地点作为案例,引起学生共鸣。除此以外,我还坚持每次上课前提前到教室,与学生们聊天,或了解他们的喜好,或学习一两句藏语,或聊聊新闻时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基于相互尊重和关心。学校在接受开设内地西藏班的任务时,就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要求每一位教职工都要熟知民族教育的政策,了解并尊重藏族的风俗习惯。在各重大节日来临之际,组织汉藏师生开展庆祝活动,并送上节日的慰问。在积极参与的同时,我也会利用地理学科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在季节和天气变化时,提醒学生注意增减衣物,注意饮食,并从地理学原理的角度加以分析,既增进师生之间情感,又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程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激活课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地理课堂,并且可以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主动的探究是增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地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地理问题可以说是纷繁复杂的。对于这些纷繁复杂的地理问题,学生不可能对问题本身及其背景都有一个较为清晰、全面的认识。为了让学生能正常地进行问题探究,教师需要创设好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我往往带领学生关注生活细节,搜集新闻时事,并把这些内容设置成为问题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例如,在进行“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节中关于“海洋和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问题的教学时,我就将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等时事引入课堂,创设问题情境,既让学生了解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又让学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做好各学段的衔接。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既有内容的衔接,又有学法的衔接,做好衔接可以缩小地区间初中地理教学差异造成的学生地理基础素养差异。高中阶段地理学时有限,不可能将初中内容进行系统复习,比较切合实际的做法是:仍按照高中的编排,在需要初中内容作为基础时,进行相关的复习,以完善高中地理的知识结构。比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之前,必须安排复习初中的“地球和地球仪“”地图”的相关知识。许多学生对于高中地理普遍认为,只要看一看书,背一背,记一记就可以,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高中地理中除了很多新的知识点外,还有很多对能力的要求,在问题的设计和知识的传授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区别。如初中地理对于“地球的运动”中公转地理意义的要求是“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线,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而高中的要求深入了很多,除了会对照图分析,还要会画图,分析四季和五带形成的原因,分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和纬度变化规律,并且要会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等。因此高中阶段的学习不再以记忆和一般理解为主,而是转变为重视思维活动过程与结论获得的认知策略实施过程。学案导学,提高效率。“学案导学”教学法以学案为依托,极力倡导学生先行,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生由“学会”达到“会学”。课前精心备课,并准备好学案。让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同时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安排预习时间、要求学生用红笔画出书中的重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等。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无目地学习、仅仅是简单重复教师语言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通过课上小组讨论、组间展示、自评、互评等活动,提高了课堂活动的参与率。通过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上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并获得一种艰苦脑力劳动后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练习中少数较难题目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最后,还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形成愉悦的学习氛围。总之,通过以上四个对策可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引导西藏学生在高中的新环境中充满朝气地学习和茁壮成长。
作者:郭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