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征及必要性分析
1.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特征分析
从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看,其有鲜明特征,主要体现在管理工作的专业性特征、关联性特征和实践性特征几个层面。专业性特征主要就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独立模式及科学体系,与其他领域相比更为科学规划,其能够将服务和管理及教育有机结合,通过专业性的管理方式对校园的秩序加以维系。而要想使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成为学生教育管理主渠道还要能打破传统,在思想观念上进行更新,推动学生管理全面专业化。再有就是高效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性特征,主要就是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作为宗旨,其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为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学生管理工作在实践层面就比较重要,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结合能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变化[1]。还有就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关联性特征,由于这一工作并非是高等教育中的独立个体,而是和各个工作紧密相连的部分,因此不可能实现单纯的管理。
1.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的实施有其必要性,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就是对学生的政治素养加以培养,当代大学生要能够具备爱国主义精神及集体协作的意识等基本素质。对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进行培养就要树立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贡献的坚定信念。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确立终身学习目标。另外,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还能够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健康及创新素质得到有效培养。
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及创新策略探究
2.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分析
从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看,还有诸多层面存在问题有待解决,主要体现在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层面较为落后。教育改革的实施使得高校人才比以往要多很多,管理难度也有所加大,不同地区的学生都汇聚一起,在生活习惯及思路想法等层面也有很大差异性[2]。有的高校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在管理的观念上及教育手段层面都相对比较落后,主要是校系两极的管理方式,这样在管理效率上就相对比较低,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再者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队伍结构没有合理化呈现,经验型管理人员比较缺乏。辅导员的管理幅度相对比较大,在专业性层面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聘请的管理人员在学历层次上相对较高,但从具体情况看一些辅导员在实际管理的经验上还比较缺乏。由于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因此就会造成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得不到和谐体现,这样优势就得不到发挥。还有就是高校对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上的重视度还不够,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就不能得到有效保障。高校学生的管理队伍在人员的配备上不充足也会对管理工作成效造成影响[3]。
2.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探究
第一,对于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创新策略的实施要能够从多方面进行,首先要使学生为本及全面服务等创新理论得到充分利用,还要能够树立学生为本的管理价值理念。从具体的措施实施看,主要就是要能够对学生主体性予以充分尊重,高校学生的管理要能结合学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对学生管理方式和方法加以调整,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化发挥,还要能让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学校教育管理得到有效配合。再有就是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性发展及个性化发展。
第二,对高校学生管理的体制要能进行有效创新,这一方法也是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基础。以往的学生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管理要求,要能对学生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及管理的水平加强提升,将服务和管理及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这就需要对学生管理人员的文化层次予以提升,使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扩大。
第三,高校学生管理的新格局要能得到有效创新,尤其是对思想教育的方式创新层面要予以重视,对日常教育的渠道进行有效拓宽,从而构建学习型的学生群体。从具体实施看要能广泛开展建设思想教育的阵地平台活动,并要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到实践加以落实,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有效强化,并要使学生组织的阵地作用得到发挥。
第四,要使学生管理的体系得到积极完善的构建,使学生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还要能够选拔优秀学生担任班级的心理委员等,使班级学生干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4]。再者就是要使信息传达的机制得到有效完善,并要能使反馈渠道得到畅通体现,然后在学院的老师层面要能积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传达及交流机制层面要能得到有效完善。再有就是使学生的信息化管理得到有效完善,进一步拓宽管理的新渠道。
作者:王微 单位:三亚学院 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