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学校因素
1.学校的多媒体设备维护不够完善
从调研结果看,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多媒体教室,而且有专门的维修人员,但在具体管理上需要进一步改善。每一位教师因多媒体的使用,从开机到关机需要5-10分钟,如果90分钟的课堂,将因多媒体的使用,将占用学生近5%—10%的时间,如果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将占用更多的时间。如何提高大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接受程度,首先应该加速对多媒体设备的更新换代,因为有些老旧的多媒体设备,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观看,后排的同学根本看不到模糊的投影仪显示什么,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兴趣。
2.学校过度激励老师使用课件
每年学校都会组织课件技艺大赛,却忽略了不同学科、不同课程是否适合课件的使用,而且评估指标也存在很多问题。最终结果是教师陷入一种教学误区,盲目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华而不实,教学质量反而下降,甚至有的年轻教师离开课件无法正常完成教学任务。
3.学校对教师多媒体课件使用与制作的培训过少,尤其是对多媒体课件设计技巧的培训指导。
4.课件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
多媒体课件的评价直接影响教师课件使用行为以及使用效果。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多媒体课件评价方案,对多媒体课件的评价也都有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其评价的标准参差不齐。各校的多媒体课件质量层次也高低不一,相当一部分多媒体课件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没有达到一定的教学实用价值。如何建立一套科学而又行之有效的多媒体课件评价方案与指标体系,对多媒体课件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教师因素
1.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不太合理
一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不能使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功能。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教师操作,学生观看大屏幕的形式。教师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且多数教师处于偏低位置。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不高,操作不够熟练。多数教师只是用多媒体投放教材书上的内容,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行修改和补充相对偏少,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交互式功能运用较少。一部分教师课件过度华丽。在调查中学生反映,有的教师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用了几十张幻灯片,而且图片、文字、音频、视频蜂拥而至,老师必然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完成课件的制作,但对于学生而言根本无暇记忆,只能粗略地观赏,眼花缭乱地将这些内容看完后,思维以及创新的意识仍未能调动起来,学生在课堂上看似兴奋,充满好奇心,学习结果却未能尽如人意。甚至一些多媒体课件出现怪异的声音、炫目的视频,导致喧宾夺主使得学生上课时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工具上,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学习和记忆。因此,多媒体的教学必须采取适度的原则进行,否则将会弄巧成拙。过度使用多媒体课件是不会让学生接受的,填鸭式的流水线教育也会抹杀教育的个性,会受到学生心理上的抵制,不被学生接受。
2.多媒体课件课堂中运用不太合理
在实际调查中,也有少数同学觉得使用多媒体教学感觉很好,因为他们觉得使用多媒体上课可以学到课外知识,还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可以知道大部分学生不习惯用多媒体上课,并且大多数同学觉得使用多媒体教学很难跟得上老师的节奏,而且课件内容太多,很难接受所给的知识。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课件翻阅太快,很多学生来不及笔记,让学生找不到教师教学的思路。板书教学时的印象更为深刻,也能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脚步,抓住思路,而且还可以及时做好课堂笔记。
3.互动减少
很多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过程中,往往站到计算机前,忙于播放课件,躯体语言减少,情感互动减少。所以在使用多媒体授课时难免只能充当“放映员”的角色。
4.多媒体课件容易使教师产生惰性
一般而言课件只应展示重点或纲要性内容,细节性内容需要教师口述展开,而且课件制作过程中必然要确定重点,还需要找一些可以辅助学生理解的图片,或者将内容构建成流程图。这一过程也是对教学内容梳理和把握的过程。但是,如果教师在课件中成篇大论地展示课件内容,教师的备课压力则大大下降,只要在课上念课件或解释重点内容即可,即使不熟悉内容,也可以通过播放课件上课,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把精力重点放在看课件,老师的讲解一般学生不太关注。长此以往,学生不愿意听课,老师的授课、备课的积极性会下降,所以会出现一些教师离开课件不会讲课的情况。
(三)学生因素
1.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根据思维的形态,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在青春期,人们思维的发展促使其的思维活动的依赖性迅速减弱,独立性和批判性快速提高。这使他们能够以掌握形式逻辑所抽象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基础上,整合各种规律,用以认识和理解各种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大学生的思维独立性的批判性快速提高,因此,从大学生的思维特征上讲,清晰、简单、明了逻辑性较强的课件设计来展示的教学内容更符合他们的需求,华丽的或是成篇大论的课件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2.多媒体课件容易使学生产生惰性。在传统板书授课中,学生通常都会记笔记,否则事后难以再补充笔记,实质上记笔记的过程也是对教学内容的整理、理解和记忆的过程。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以能拷贝老师的课件为借口,记笔记的学生明显减少,还有一部分学生直接用手机进行拍照,关键是课后真正复习课件的同学也在减少。结果,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的。
二、对策与建议
(一)学校层面
1.学校应该提高多媒体技术设备合理配置和管理。首先,建立健全多媒体设备的管理制度,定期检修,更新各种设备、软件,延长机器使用寿命,提高效率。其次,应有专门技术人员统一开机和关机。目前,学校几乎所有的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设备,而且,教室的利用程度较高、设备利用程度也比较高,最好由专门的人员统一在课前打开设备,课后统一关机,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教师的课堂时间,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教师的操作不当或反复开机、关机而造成设备的故障增加。
2.加大教师课件制作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水平,特别是在制作优质课件方面,学校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多组织一些培训活动。学校也可建立较为合理的课件质量评价体系,以挖掘教师的潜能,提高教师自主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兴趣。同时,学校应展开广泛的校级交流,以便能将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资源添加到本校的资源库中。
(二)教师层面
1.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整合
从辩证的角度看,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各有优点与不足。现代化教学手段多长于知识的传授、长于智力发展,而短于品德、情感、审美教育,师生之间缺乏人际交往、情感交往,学生难以从教师那里受到思想、情感、人格、审美方面的熏陶和感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还存在短于具体的技能、技巧的培养,对眼、耳的过度刺激有害学生的感官。因此,对待二者不可偏废,应当使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协调。不同授课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如教学内容需要有视频和案例辅助的,或需要一些图和表,或在复习课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多媒体信息容量大的优势得以发挥,其他的主要以板书为主。
2.教师课件制作要科学合理
在调查学生希望教师从那几方面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最重要的是便于理解和简单清晰,增加生动性都是其次的。笔者认为,不同的受众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课件的设计应有所不同。以财政学为例。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熟悉好教材,明确教材的重难点。首先在课件上展示教学内容的体系及难点和重点。其次,课件设计一定要清晰,特别是在光线强的情况下,也保证学生能看清楚,内容要简洁明了,不能成篇幅展示。另外,收集大量的资料将一些能辅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一些案例、视频插入到课件中。再次,课件的画面优美但不能华丽,可以使用动画但不能眩目。
3.合理应运课件
提高教师的讲课能力,注意把握课堂节奏。学生普遍反映教师的上课速度比较快,来不及记笔记,有时屏幕转换过快,来不及反应,因此,必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切忌内容过多,讲授速度过快。
4.增加多媒体教学中师生互动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根据实际经验看,如果课件设计和使用合理并不影响师生的互动。一是最好使用幻灯片的翻页笔,这样教师可以从设备后走出来,站在讲台的中央不受制于鼠标,二是换灯片播放速度一定要和教师讲授速度一致。
(三)学生方面
学生也要能在创设的信息化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和写作学习等。此外,学生还要有学习这些信息化处理后的学习资源的能力。比如,如果学生在上课期间对部分内容不是特别理解,需要课后再看一下教师的课件,那这就要求学生有利用计算机浏览教师的课件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今天的学生而言,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学生应该敢于对所学知识提出假设并加以验证,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这样才能使多媒体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
三、结论
多媒体教学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在理论界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评论也褒贬不一。实质上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教学工具,任何一种工具都具有其优势和弱势,如果独立于工具的使用主体与工具作用对象而讨论工具的好与坏是没有意义的,即我们单纯的去评价多媒体课件本身优点与缺点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影响多媒体应用效果有学校、教师及学生三个层面上的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技术已成为高校课堂普及性教学工具,老师和学生们已习惯于这一工具,就好比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手机一样,这是信息时代下的一种客观现象。因此,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分析影响多媒体课件使用效果原因并寻找解决对策,促进多媒体课件的固有功能充分发挥,并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扬长避短。
作者:李秀梅 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相关专题:中国律师杂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