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结束了。今年的两会确实不同于往年,新一届政府也不同于上届。区别主要在于两点,一是比较务实,“做不到的坚决不说、不写”,“能行者,未必能言;能言者,未必能行”;二是坚持只向一个方向推进改革,“吾道一以贯之”。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如此着重于未来一年的行政体制改革,到底说明了什么?
首先,中国文化,向来主张“小中见大”,主张“上行下效”,改革更需要权力集中。以铺张浪费为例,近年来可以说是层层攀比,奢侈无度。但在今年全国两会,至少是看起来,是相当节俭。当然了,两会就算不是这样节俭,大家也不会说什么,真正的问题不在这里。
更大的铺张可能还是在于人力的动用。比如与会议无关的人力资源,仍然可观。那么多的“中外记者”,那么多的“工作人员”,如果再减一些,也不会影响会务进程,这才是关键。
由此看来,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只要动真的,就会在一些小事上先变一变。见到一些小变化,之后,才能在大事上,见到些大变化。
其次,说明未来的改革前景,特别是2014年,形势相当严峻,至少是“不太乐观”。
由于经济持续下滑,各种内外部矛盾相互叠加,有些“改革中的硬骨头”,你是不是“啃”得动,会不会受到其他的外力的影响,仍然有待于观察。
其三,政府行政体制“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与旧的政治理念“赛跑”,要“抢先手”,更重要的是与时间赛跑(时间或对改革不利)。
有一本小说,叫做《献给阿尔吉浓的花束(flowers for Algernon )》,讲述了一个“所有的人都应该有一次机会”的哲学寓言故事,不同的人,读后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花束》的故事大体上是这样的:有着智商缺陷的查理,为了想变得更聪明一点,接受了一种脑部外科手术,这种手术曾经让一只叫做阿尔吉浓(Algernon)的小白鼠变得非常聪明,手术前,查理有些弱智,手术后的他成了一个普通人或者说具备了一般人的智商,但是他却感到从此不再快乐。原来,他失去了作为一个白痴的最重要的东西——原来的生活体验与无差别的最原始的幸福。
小说的最后,查理在消沉与迷茫之中,渐渐衰退回去,他又变回成了一个温和、善良、快乐的“傻子”, 念念不忘的,就是“要放一些花束,在阿尔吉浓的坟墓上。”
没人知道他是真的退化了,还是伪装了自己的正常智商,也许这就是他想要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时间对于查理,其实是不公平的(时间拉得越长,改革的意义也就越小)。
《花束》可以说是上个世纪中期的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全书皆用第一人称,来拷问我们每一个人,有关“最后的选择”的个人答案。如果我们不去比较,就永远不知道哪种生存状态,更适合于我们;如果我们没有改变,就永远不知道哪种生活,更快乐、更幸福……
按照笔者的理解,小说《花束》出版之前与出版之后,理论界已经分成了互不相容的两大派系:“改(革)派”与“不改(革)派”,或者说,你改还是不改,现在已经完全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个人体会问题,而是一个利益的选择问题了——以至于每一方面的人的手里,都拿着几柄明晃晃的“手术刀”,准备动一动“别人的大脑”。
在社会学中,社会制度的进步,其实是永远也等不来的,这是不证自明的普遍现象(改革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但愿中国的深化经济与体制方面的各种改革,不会成为“献给阿尔吉浓的花束”——这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地命海心”的问题,而是成本的问题,是与时间赛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