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财政体系建立以后财政风险就始终存在。金融风险是社会风险中比较常见、破坏力非常大的风险。二者的爆发都会威胁经济健康平稳运行。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不是独立存在,不仅会相互传导,而且会向其他经济部门传导,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全局。财政风险主要通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两个环节向金融领域传导,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行风险、金融机构重组的风险等金融风险则可能转化为财政风险。财政、金融体系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润滑油,对国民经济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要采取应对措施,积极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关键词]财政风险;金融风险;传导机制;影响
一、财政风险的传导机制
财政风险是多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一国的财政体系来看,当财政系统建立起来后,资金的获取与支出就始终伴随着财政系统,也正因为如此,一国财政系统与宏观经济的各个部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来自于各个部门的风险都会通过资金渠道,传导给财政收支体系。财政系统出现的损失情况或财政系统制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也会通过资金渠道传递给各个经济部门。一方面,令人担心的是,这样一个正反双向的传递过程,已经出现的风险还会出现积累,进而增加财政风险。比如,国有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后,不仅会增加银行的坏账,也会使财政收入减少,而当财政无力提供资金后,风险就会持续增加。①另一方面,财政系统对正反双向传递信息的处理,有时会出现矛盾。由于财政系统不可能是完美的,不同时间、不同人员对五花八门的风险信息,其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很可能会出现失衡。而这种失衡,又会在当期的显性指标中得到体现,同时会给整个财政系统的决策者一种信息,即应采取财政措施进行调整,确保财政系统的稳定。这些措施包括发行外债、发行国债以及为地方举债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但是,当政府无力举债时,财政系统的运转就会出现困难,债务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自然会出现财政风险。
二、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
(一)国内传导机制
从整个传导过程中来看,企业、政府和金融系统是金融风险出现的主要环节。一方面,政府制定的战略、实行的体制以及做出的经济决策出现失误后,如果在金融体系中没有得到有效约束或抵御不及,没有实现有效的内化,就会产生金融风险,可能危及整个国家和社会。②另一方面,企业出现风险后,如果没有采取破产、兼并等有效的内化措施,也同样会影响金融体系,一旦金融体系不能有效化解企业风险,该风险就会向社会扩散,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由此不难看出,金融系统作为通达全社会各个领域的中间环节,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中是重要的关键点。不仅金融系统自身要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同时还要通过有效的金融监管,化解从政府、企业传导来的风险,防止其演变成为金融风险。
(二)国际传导机制在我国快速融入经济全球化和金融
逐步开放的今天,金融体系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汇率机制是金融风险国际传导机制的主要渠道,当国际市场发生金融风险甚至是金融危机时,汇率制度会将这种风险传递到国内,对相关经济部门和经济变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具体而言,金融风险的国际传导机制主要有三个。一是心理预期传导机制。在发达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国际金融市场的风吹草动都会很快传递到国内,影响与国际经济部门、金融交易密切相关的部门,引起悲观的市场情绪。二是资本本身的互动机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成果之一,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资本流动的阻碍少、成本低,国际间的流动资本以及国际外汇交易数量巨大。虽然我国还不是完全自由的资本市场,但日益开放下,加上我国金融体系监管机制、监管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很容易吸引国际游资。逐利特点突出的国际游资,既可以迅速流入我国,也可能迅速流出,短时间内的大量游资进出,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一旦失控,就可能把金融风险传递到国内金融市场。③三是贸易收支机制。作为全球最大的对外贸易国,外贸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国发生的金融危机,会直接影响我国对其出口的减少,也会因为人民币汇率受对外贸易萎缩波动而影响出口产业,最终影响我国经济发展。
三、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相互传导机制
(一)财政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
财政风险向金融体系的传导,主要包括财政收入风险向金融体系的传导和财政支出风险向金融体系的传导。从实践来看,财政赤字融资风险和税收政策风险是主要的财政收入风险。财政赤字压力下,我国央行通过持续加大货币发行量来减轻国家赤字压力,从而带来通货膨胀,进而引发金融风险。比如,通过发行货币,获得铸币税,此时央行不断加大货币发行量,财政赤字则通过货币的不断增持形式表现出来。还比如,债务融资,发行公债以缓解财政赤字时的财政压力,一旦公债发行规模过大,就会出现失控的风险,导致货币的大幅度贬值,直接加速金融体系的崩溃。税收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在金融体系中引发风险。税收政策改变后,企业的营业收入会出现大起大落,从而使得金融体系不再稳定,进而产生金融风险。④税收政策变化后,金融企业的营销税、增值税和所得税征收比例过高,会加速企业利润向财政收入转化,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比如,改变金融企业呆账坏账的计提方式与比例,金融企业表面上看利润增加,但实际情况不变甚至是变坏,只是被掩盖了,给金融企业的正常发展、稳定发展埋下隐患。再比如,金融企业呆账坏账准备金制度不稳定,加重了金融企业财务信息的失真,给金融危机的出现提供条件。财政支出风险之所以可能引发金融风险,主要是由我国经济体制决定的。从根本上来讲,金融与财政应是功能独立、作用独立的,财政讲公平,金融讲效率,但在实际中,我国财政与金融的关系并没有完全分清楚。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持续加大,存在比较严重的显性财政风险。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将财政支出的一部分通过各种措施转变成为金融部门支出,以弥补财政支出不足。与受到严格监管的普通金融活动不同,这部分金融活动由于有着明显的准财政行为特点,很难受到正规监管体系的监管,其效益情况和安全性都得不到保障,很容易成为金融不良资产。⑤
(二)金融风险向财政体系传导
日益发达的金融业,以及全球经济金融化的发展,金融产品越来越像财政产品一样具有明显的公共属性。由于我国金融产品对财政产品的功能替补,二者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的可能性更大。一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行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1999年,考虑到大量国企转制,银行坏账严重,中央政府成立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用来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这类公司的运营资金来自财政资金,由于运营成本高、缺乏后续的不良贷款控制手段以及处置资产的变现能力差,后续财政投入不断,产生了较大的财政风险。而且,从实际运营情况来看,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道德风险,一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员工与债务企业内外勾连,共同套取财政补贴资金。还有一些国有企业认为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会被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理,还不还贷款无所谓,进而不愿意偿还银行贷款,使银行贷款约束力下降,转嫁给资产管理公司,导致政府财政负担加大。二是金融机构重组风险带来的财政风险。从以往经验来看,多次的金融机构重组或多或少都出现将金融负担转给财政的现象。对此,央行只能采取新增贷款或消除部分老贷款的方式来化解,而最终为这些损失买单的还是中央财政。对于重组后出现的资金不足问题,也往往是以财政资金流入的方式来弥补,特别是针对那些存在支付危机的重组银行,政府会给予税费减免的优惠措施,以帮助其度过危机。而当银行出现破产时,在政府要求的社会稳定的大前提下,财政资金更是会不计成本给予支付,给财政支出健康带来巨大的负担与隐患。三是其他间接途径转化的财政风险。比如,对银行营业税的间接减征,为了节约银行金融机构的营业税税基,政府有时会缩短商业银行应收未收利息的计收年限,这无疑会减少财政收入。比如,经营困难银行的债转股,由财政出资收购其债权,虽然获得了这些银行的股权,却无法获得好收益。还比如,金融机构获得的中央财政各种或明或暗的补贴,以及金融机构海外债务处理上中央财政的力挺。这些都是由中央财政进行兜底,同样也是财政风险产生的根源。
四、财政金融风险的潜在影响
财政、金融向来是经济的重要影响力量,很多时候更是直接体现经济运行好与坏的晴雨表。宏观经济下行的风险会向财政、金融体系传导,使财政、金融政策发生变化。同时,财政金融风险的出现与积累、释放,也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直接影响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整政策。⑥具体而言,金融风险的不断释放,会限制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过去几年,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到稳健的调整,是货币政策不断趋紧的表现。比如,2013年6月和12月,我国先后出现钱荒和钱紧,整个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都受到影响,偏紧的态势比较突出。这种情况的背后,是金融风险的积累与释放。从2014年起,我国货币市场利率一直走低,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和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分别只有2.49%和2.48%,这主要是因为通过偏紧的货币政策,释放局部与整体的金融风险,对宏观金融环境的稳定产生影响。为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越是在金融风险释放加快,以及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甚至是增大时,货币政策日益紧缩的可能性会比较小,得到比较大的约束。近几年来,无论是从全球来看还是国内情况来看,货币政策的主要问题还是过度宽松,这极易引发资产泡沫,使金融风险面临较严峻问题。如果继续坚持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的不仅仅是货币,也是通货膨胀的动力。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让社会信贷成本下降,随之而来的将会是大量社会炒作投机行为的增加,从而降低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继续加速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显然会给整个经济寝室管理论文运行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中央政府应尽可能阻止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转化,保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靖 余素芳 单位:重庆科创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