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成这种作文教学局面的原因
(一)教师任意拔高写作要求,给学生习作设置人为障碍
学生不是生来就会写作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际关系,非要学生按一定的格式、一定的技巧去写人和事,这岂不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了吗?这样的教学和柳宗元的《种树传》一文颇有相通之处。《种树传》一文道出:不会种树者,表面上看起来关心和爱护树,实际上是害了树,有甚者毁了树。若把树喻学生,种树人喻教师,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扪心自问,我们到底是在培养学生,还是在毁灭学生呢?
(二)作文评分标准太机械化
把作文分割成几大块来评分,材料、语言、思想、写作技巧等,一一对应进行评分,结果为了成绩高,许多教师投机取巧,布置学生大量阅读、背诵和抄录范文,以便考试时套用;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写作文,以中考作文模式来苦心训练自己,甚至弄虚作假,张冠李戴,以粉饰太平,博得高分,昙花一现,真才泯灭矣!
(三)教师本身素质不高,下水作文难成
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自我解嘲:“我自己也不会写,至于考试作文,选定几篇范文,让学生按要求模仿,即使拿不到高分,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考试还是可以应付的。”试想一个不会写文章的教师,又怎能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
二、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认为若真要农村学生写好作文,首先,教师要有爱心、耐心。其次,教师要敢于写下水作文,而后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实际年龄情况及学识,有针对性地布置作文。此次,我们刚好参与了“以农村生活为对象的素材积累方法”的初中乡土作文教学的课题研究,在试验班,我们的教师就遇到了上述情况,课题组教师在实验班上了一堂《我的校园》作文指导课,布置《我的校园》作文题,结果有十多个学生不知从何处入手来写。甚至有一位学生,只写了一句话:“我走进校园看到许多同学。”就这一句话,没有下文了。于是指导教师带着学生共同去校园中观察体会,教师带他们到小树林走走,边观察边问:“小树林有什么,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对此,你们有什么心情,想起了什么?”由于学生从现实生活环境中提升了自己的认识,所以这篇《我的校园》都写出了自己独特的风采。那个只写了一句话的学生回去后,认真地写了一个片断:“我坐在教室里,向窗外望去,就能看到可爱的小树林。小树林里有高大的梧桐树、害羞的四季桂,皮肤粗糙的扁柏……这些树大小不同、高低错落、形态各异,还有那枝头上,细小的麻雀,叽喳叽喳叫个不停,这片小树林的确是我心中的一道风景。”
(一)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耐心、爱心也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爱是作文教学的润滑剂。只要把爱融化在个体事件中,融化在人心中,还写不出真情实感的文章么?爱这种情感体验不需要高深的知识,也不需要什么大道理,只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细微表情,就能传递出无穷的爱心来。对农村学生进行作文教学要学习孔子的教育方式,师生关系融洽,讨论问题随和,教师在教学中能处处从细微处体现真情,从平凡处表现关爱,这样我们的学生又怎么不会爱上写文章呢?其实,我们不必对学生要求太高,重要的是在“爱”的前提下,耐心地培养学生敢说、敢练、敢写的能力,这样学生自然就会爱上写作。
(二)作为写作指导教师,在平时还要敢于写下水作文,在写作方面给学生以示范作用
要善于和学生沟通,对学生写作情况要有所了解,对学生自己写的作文,不管写得怎样,要抓住机会,在多个场合进行表扬,这好比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走得摇摇晃晃,确实很不雅观,但毕竟是他们自己走的,走得多了,就会跑了。其实写作跟小孩走路是一样的,刚开始很不好,甚至让人啼笑皆非,但慢慢地就会发现写作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走进去了,就会发现那里面无奇不有,无比精彩,就会体会到无穷无尽的写作的乐趣。而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此中的乐趣,这就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师去认真思考了!每一个学生都如一块璞玉,关键就看我们怎样去雕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这活水就是我们身边的乡土素材,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生活环境,也是人最有感受的体验。作为教师,要教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以积极的施工管理论文姿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中去,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
作者:王丽霞 陈君瀛 单位:福建省建宁县职业智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