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新课改课堂教学
一、创建竞争的学习方式
初中学生往往是争强好胜的,都喜欢表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的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建立竞争的机制,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应当建立竞争机制,将课堂变成竞技场。例如,在讲解九年级下册现代诗时,可以举办诗词比赛,邀请其他的语文教师、学生作为评委,将学生进行分组,对将要学习的现代诗进行朗诵,评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再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时,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对《范进中举》进行现场的演绎,划分角色进行竞赛等。通过创建竞争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对学习的内容也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对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这样在进行学习时,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互动教学
课堂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是新课改提倡的学习方式,合作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与配合,吸取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探究强调创新能力与探索的精神。在课堂上,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是重要的任务,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加强学生探究的兴趣,使语文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合作探究未知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使教学活动的形式生动,最好能够做到趣味性。还要注重课堂的内容,观察学生探讨的动向,能够捕捉到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建立这样的互动教学模式:1.首先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并选出小组的代表。2.自疑自探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各个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本小组的答案,教师对答案进行点评。3.师生合探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提出问题,各小组针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并给出答案,教师针对答案以及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4.学生提问、教师回答阶段:这一阶段中,学生提出自己不懂而且解决不掉的问题,教师进行详细的解答。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同时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充分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也充分的尊重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
三、分层教学
在同一个学科中,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讲授不同程度的课程,这就是分层教学。这里要注意的是,分层教学并不是将学生分为优等生班级和差等生班级,而是在一个班中,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基础是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有所收获。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也就是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性,而且这种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的智能与基本的知识是有所差别的。实行分层教学,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学有所得。在教学活动中,面对学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况,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的研究差异性与整体性的关系,不能使用一种方法、按照一个标准、遵循一个模式进行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新课改的背景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改变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充分的尊重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的创造竞争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创建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对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新课改环境下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可行的措施与策略,希望可以为课改下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作者:成君 单位:重庆市忠县官坝初级中学校
第二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一、激活课堂氛围,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前提和保障
课堂教学氛围,决定一堂课的基调。语文课最能激发学生的自由想象,使其发挥潜能,充分锻炼语文基本能力。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是一节课成功的基本保障。
(一)创设愉快学习的氛围
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不高,这是由中职生的特点决定的。大部分中职生是中考的失利者,其进入中职学校就读是无奈的选择。他们本身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续的学习热情,再加上他们重视专业技能学习,轻视文化基础,普遍对语文课缺乏兴趣。针对中职生的学习现状,需要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不会望语文课而生畏。中职学校一般没有升学压力,也不需要让学生掌握艰深的语文知识。因此,可以做到四个一点———教学目标设置低一点,教学节奏安排松一点,课堂拓展广一点,师生交流多一点,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轻松学习、愉快学习成为语文课堂的基调。课前一个小笑话,小典故,一则趣闻轶事,一句问候,都会让学生身心放松,没有畏惧感,开心上课,愉快学习。
(二)创设积极质疑的氛围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作为人文学科,语文课堂更应鼓励学生自主发表个人观点,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情感阅历大胆质疑。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搞“一言堂”,不用条条框框束缚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由讨论,充分表现自我;鼓励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质疑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人”意识。实践一再证明,鼓励质疑,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课堂气氛一活跃,学生的兴趣就浓了,主动性也就发挥出来了,这会形成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的局面。鼓励质疑,要求教师花更多心思围绕教学目标,结合中职生的生活实践和身心特点,巧妙设疑,合理答疑,引导全体学生积极质疑,并将其有效转化为学习所得。
(三)创设自主体验的氛围
语文,顾名思义是语言和文学的结合体。无论语言还是文学,注重的都是个体的应用和体验。课堂上要充分倡导和组织学生的语文体验活动。比如朗读、欣赏和演说、复述、辩论、讲故事、谈感悟、表演等都是体验式教学的好载体,也是学习语文的好形式。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主体验,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实现语文的“用”与“审美感受”。教师不唱“独角戏”,放手让学生“大合唱”,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有魅力。学生自然会喜欢语文,并成为真正的受用者。
二、传授精确的知识和技能,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主要目标
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决定其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务求精确。近年来,由于部分学校重专业轻基础,语文课越来越被“边缘化”,再加上形形色色教改思潮的冲击,一些中职语文教师急功近利,一味求新创奇,忽略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这导致中职生语文素质残缺,中职语文教学质量严重滑坡。因此,向学生传授精确的知识和技能,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主要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一个意识,具备三种基本能力。一个意识即:树立“重视双基,强化双基”的意识。三种基本能力,一是具备熟练驾驭教材的能力。即对语文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做到融会贯通,对所教课程的内容烂熟于心。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做到高屋建瓴,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二是要具备过硬的语文专业教学基本功。三是要具备精化教学内容的能力,这是关键,也是难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应坚持“厚积薄发,博采约取”的原则,使教学内容由繁到简,由难到易。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是不求面面俱到,而应突重破难,并适当留一些“空白”,让学生运用所学,展开联想,独立思考,自由发挥。
三、精炼教学语言,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关键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精炼教学语言,是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而,锤炼语言艺术,掌握说话技巧,是中职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一)言之有物,言之成文,增强语言的力度
《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精炼语言,首先要做到言之有物。废话连篇,言不及义或者啰嗦重复是语文教师的大忌。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优势,做到一语引趣,一语破的,传道、授业、解惑都讲求立意精到,言简意赅,这样的语言就有效力和力度。做到言之有物,还要能够“言之成文”,即语文教师的授课语言要有文采,有韵味。“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生硬的语言自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会让原本生动的语文课失去光彩和魅力。
(二)言之有序,言之成理,增强语言的信度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文教学重在通过语言来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具备较强的逻辑性,说理充分,层次分明,做到“众理虽繁,而无颠倒之乖”。言之有序,言之成理,也是准确传情达意、剖析物理的需要。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语言,往往让人难得要领;言而无理,往往难以服众。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示范非常重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成理,是语文教师需要下大力气修炼的一项语言技能。
(三)言之有情,言之成趣,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文章不是无情物,“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无论写人叙事,还是议论抒情,文中无不饱含着深沉厚重的情感。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激情去阐扬文中蕴含的深情,激发学生的真情。而这种情感激发,主要是通过“情语”,即极具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实现的。语文教学语言,只有做到情真、意切、理蕴,才会具有激情、启智的魅力。运用有声语言,应是中职语文教师的强项。同时,精炼的教学语言还包括恰当地运用无声语言。得体的体态语往往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奇特效果。另外,语文教学中简明扼要、美观得体、醒目易记的板书,更有助于学生掌握课文重点和理解知识结构。同时,中职语文教师使用精炼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本身就是很好的示范。
四、精巧编排教学程序,是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重点
教学程序反映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线。精巧的教学程序是中职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标志。教学程序的编排,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灵活编排。文体不同,程序编排应有不同;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应有区别;新课讲授和复习课应有差异。但总体来说,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程序的编排要在导入、导学和类化上下足功夫。
(一)导入有法,要贴近现实,重在凝神激趣
在载设计教学导语时,要找准中职学生的学习兴奋点,上课伊始,就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调动到最佳状态。这往往需要教师结合授课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找准结合点设计导入话题。教师应把知识的切入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关注点对接起来,并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目标上来,使课堂教学的“序幕”切题而精彩。任何一篇课文,每一堂课,都能找到这样的结合点。比如,在讲解《爱情诗两首》时,就可以将其与中职生的恋爱现象结合;在讲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与时下热映的电影《建党伟业》巧妙对接。
(二)导学有方,要调度得体,重在激活课堂
导学过程中要把传道、授业、解惑与激情、悟理、启智融合在一起,做到教法与学法并重,围绕指导学法,锤炼教法,以充分的师生互动,体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导学要把握好课堂节奏,把教与学,质疑与释疑,整体与个别等合理调配,既要做到放得开,气氛活,参与广,又能保持课堂的,防止课堂失控,杂乱无序。要改变传统中职语文课堂的沉闷,重在引导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达。总之,学生唱主戏,气氛活跃应该成为导学阶段“导”的方向和主要方略。
(三)类化有序,举一反三,重在拓展课外
类化体现在教学小结这个环节,重在厘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将所学新知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要力戒就事论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重“举一”而忽视“反三”。只有注重知识的类化,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中职语文课时少的特点,要注重在类化小结环节,拓展知识,引导学生在课外深学广收。比如,可以结合课文和知识点,为学生设置课后学习的书单、影视作品名录,布置写微作文、小读后感、知识小卡片等课外任务,这样可以使课堂学习效益在课外倍增。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中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是众望所归。中职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是无止境的。只有勤于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才能使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更符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也才能不断促进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如此,中职语文教学才能一步步走出困境,踏上坦途。
作者:成俊俊 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
第三篇:语文课堂教学问题及策略
1、趣味课堂激发学生积极性
可以通过介绍与所学课文内容相关的古典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缺乏积极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参与带课堂中来,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先给学生一些新鲜感,让他注意到课堂的不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再通过鼓励,小组学习等方式让他们自己参与其中,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长久坚持,我相信,他们会盼望每节语文课的到来。
2、中职语文教学应与专业相结合
中职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所以语文教材必须为专业服务,以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水平。例如,导游专业的语文课更应该注重“口语交际”、“阅读与欣赏”的训练,会写导游词是必备技能,而语言文化的修养需要通过积累不断提高。同样,数控、机电、电子电气等技术类毕业生也应该会写类似产品说明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新产品实验报告等科技应用文。又如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中,主要教会他们写作便条、单据、书信、报告、日志记录,并结合生活、工作实际,分别讲解它们的重要性。总之,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所学专业相结合,对该专业有帮助的,就重点讲,反复讲。既有知识又有技能,而且表达能力又好的毕业生,相信是非常受欢迎的。
3、学校要保证语文教学的正常进行
诚然,作为中职院校,学习技能是重中之重,但语文的基础性地位绝对不能忽视。语文学习中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相对专业的写作能力,能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修养,提升学生理解思考的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语文能力的高低反过来也会影响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由此可以看出,中职院校更应该重视语文的基础地位,安排合适的课程,不应该把语文课让位于专业课,要保障语文课的顺利正常进行。由于中职教学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必须把语文教学与其职业性特点相结合,本着“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切实搞好语文教学。
作者:许丹阳 单位:辽宁辽阳技师学院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
一、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思想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这是教学的指导思想。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新课改,理会新课标,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在运用问题教学法实现先进思想的真正融合与体现。这样的教学才能成为有效的教学、成功的教学。所提出的问题才能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将学生的认知活动推向高潮,提高问题本身的价值性。
二、把准问题提出的时机性
频繁的提问,只能让学生忙碌地解决问题,使得学生成为机械的问题解决者,而逐渐对教学失去兴趣。这就需要我们考虑到提问的时机性,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的趣味性提问小学生年龄小,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很难长时间对某一事物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往往只是几分钟的热度,很容易为外界所吸引。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时,如果教师专门来提醒学生,那么很容易打断正常的教学思路。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爱问为什么的特点,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提出富有趣味性的问题,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积极地调用知识储备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便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引到正常的教学轨道上来,从而使学生将注意力再次集中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上来。(二)学生思维受阻时的引导性提问小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生活阅历少,受自身诸多条件的限制,在理解文章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是无法理解,或是理解肤浅,甚至是理解错误,此时如果由教师直接指出,并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并不利于学生的真正理解与掌握。而采用提问的方式,则可以以一个新的角度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重新思考,这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新的方向,使得学生从新的角度来重新进行思考,从而使得学生真正地理解文本,走进作者内心世界,走进文本世界,从而达到真正理解与掌握。(三)课堂结尾时的总结性提问结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我会提出一些巩固性或是考查性问题,以这些问题来将整个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哪些已经掌握,哪些还没有掌握,从而使学生明确课后学习的目标。这样的提问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这更能起到巩固与提升的作用。
三、设计提出形式的多样性
小学生喜爱新鲜事物,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的提问形式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而逐渐失去探究的动力与学习的兴趣。因此,运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要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提问形式,带给学生新鲜的感受,以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一)寓问题于趣味故事中小学生喜爱听故事、讲故事,将枯燥的问题与趣味故事巧妙地结合起来,更能增强问题的趣味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探究动机,使得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的愉悦氛围中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二)寓问题于多媒体中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改变了以往单一枯燥的语言描述与讲解,采用多媒体来展现问题,更能将学生带入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中,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这不仅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更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想象,激活学生思想,更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更利于问题的解决。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桂森山水的风光图,让学生思考怎样来描绘桂林的山与水。这样便可以引起学生主动思考,并使学生产生积极阅读的兴趣,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来描写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除了直接提出问题外,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设计丰富多样的提问方式,以此来增强提问的灵活性,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提问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技巧,我们要深入研究提问艺术,对问题本身、提问方式与提问时机等进行全面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使提问更加精彩,使之成为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作者:曹桂华 单位:河北省卢龙县潘庄镇白家窝小学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
一、启发式提问方法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很适用,这种问题链的设计方法既可以降低学生对于老师的依赖程度,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掌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祝福》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问题链设计方法,例如我们可以问祥林嫂的死究竟是由什么造成的呢?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样的问题链设计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文章写作用意,向着文章的中心思想靠拢。这样既可以省去教师再对学生思考方面的引导工作,一个问题就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通过问题看本质的文章辨析鉴赏的能力。
二、迂回式提问方法
迂回式的提问方法就是与以往的教学方法不同,不按照以前正常的提问方法来进行提问,也就是说不再是正面来问问题,而是从不同于以往的角度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慢慢体会出中心思想。在讲述《骆驼祥子》这篇课文的时候,由于文章主题过于沉重,中心思想也不是能够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需要我们认真地拿捏,去思考。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采用迂回式的问题设计方法。首先老师在学生了解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之上,可以问文中哪些事情的发生让祥子变了,让祥子一点一点的变成了吃喝嫖赌,不思进取的行尸走肉了呢?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这个问题可以很好地梳理祥子变化的全过程,在同学们梳理这一变化的过程中,也就慢慢地接近了文章的主题,也就明白了文章是在以祥子自己这一件事情来揭示当时的社会现状,展示了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的艰辛日子。通过这种问题链的设计方式,我们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以及独立总结的能力。
三、阶梯式提问方法
阶梯式的提问方法,是在老师注重问题的层次性与深度性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问题设计方法,这种方法形成了问题之间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接近文章的主题。简化了一些难以理解的文章,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来说,意义非凡。在这里我们同样引用鲁迅先生的《骆驼祥子》来说明以下阶梯式提问方法的具体内容,以及问题设计方法。在《骆驼祥子》这篇文章中,是通过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事情来最终造成祥子的不幸的,这种文章结构也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也是阶梯式的讲述方法,因此我们在提问的时候就可以很轻松地根据各个部分的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最后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问题可以是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说明了什么?这些人物事情给祥子带来了什么?最后祥子成了什么样子?这又说明了什么?这样层层递进地显示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总而言之,对于课堂教学问题链的设计要经过认真的思考以及精心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问题链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作者:陈菲
第六篇:语文课堂教学的
一.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控
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就是指教师对教学速度、密度、难度和时间分配的有效控制。就教学速度而言,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快,也要根据学生吸收知识的情况而控制教学速度。教学密度就是指教师在一堂课上所讲授的教学内容,教师不能因为假期耽误了课程或是说别的原因少上了几节课,就把本该两节课的知识点排到一节课上完,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的混乱现象,到最后一点知识都没掌握牢固。教学难度就要求教师依据班上学生接受、理解和记忆知识的实际能力而定,一堂课的内容不能全都是难点,这样对于理解力强的学生而言或许可以接受,但是对于理解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不仅不能让他们学到知识,还可能造成相反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也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应该占主体地位。所以,课堂上教师除了自己讲解知识点以外,还要留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二.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有效的交流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交流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在课后就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让学生把教师当做“朋友”,在课堂上学生才能更放得开。有了师生情谊的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问答环节、活动环节等。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幽默的语言、诙谐的肢体动作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慢慢吸收知识。最重的就是,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作风,这样才能带领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总之,要想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除了教师自身的准备充足以外,还要能够吸引学生的积极配合,只有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作者:周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