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课堂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010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并提出了“学会生存和生活”的具体教育目标。生命教育或者教育中的生命维度受到了教育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研究表明,中小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多通过建设校园文化环境、提升师生幸福指数、举办专题生命教育课程讲座、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学习、鼓励学生践行生命行为等方式进行,然而,较少有学校通过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去落实生命教育。事实上,生命教育蕴藏于广阔的学科教学之中。这是因为在生命教育的形态里,“教育的过程和方法充满生命的气息,涌动着生命的活力”,而学科教学的任务就是在传播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心灵的滋润、道德的提升,教会学生如何沟通、如何创造,获得生存与生活的技能,并逐渐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传统教育中,人们往往将教育中有生命关怀、人文关怀的使命赋予文艺类学科,而数学学科则一向被视为缺失生命关怀与人文关怀的“荒漠”。这是因为数学学科知识所具有的特征(抽象性、逻辑性、演绎性、形式化、模型化等),易于让教学流于枯燥化和机械化,使得数学课堂缺乏应有的生命活力与人文气息,异化为应试教育的坚固堡垒。事实上,学科知识的呈现方式本身就充满了生命内涵,而不仅仅局限于学科内容上,这是教育者把握生命教育的关键要素之一。但在私塾时代的教育,虽然教学内容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经典”,但“死记硬背”和“咬文嚼字”式的教学方法很难让人们感受到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科知识的特征或呈现方式并不是决定该学科是否适合开展生命教育的唯一指标,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针对数学学科特色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依然可以很好地激发课堂上的生命活力,实现生命教育的宗旨。
第一,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情境性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性、开放性、互动性和生活化。数学知识,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是来自于生活且走向生活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都会有具体的应用实例与之相对应。教师如果运用教学策略得当,便可以创设出生活化、体现生命意义的学习情境,进而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互动与合作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得到了升华、情感得到了发展、思维得到了训练,同时,学生在沟通、交流和合作中获得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生命教育在本质上要求课堂教学指向“涌动着生命活力”的个体,而不是培养出只会机械地计算、背诵和考试的机器。数学知识的这一特性,决定了数学课堂注入生命关怀、激发生命活力的可能性。
第二,数学知识的环环相扣以及其应用价值决定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数学学科有着严格的逻辑性和演绎性,数学知识每向前推演一步,都需要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不断体验到获得新知识的成就感,对未知领域会持续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也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可以看出,数学知识也是鲜活的和有生命力的,它的这种鲜活性与生命力不同于人文类知识,能从另一方面给学生探索自然和宇宙奥秘提供兴趣支持。从长远而言,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建立正确的“三观”过程;从近处而言,则是保证课堂生命活力的“保鲜剂”。
二、数学课堂开展生命教育的两种有效策略
从数学学科知识的上述特性出发,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突破口也清晰地呈现出来:一是基于数学学科知识创建开放式情境课堂;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机和兴趣。
(一)基于数学学科知识创建开放式情境课堂
1.充分利用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视觉感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我们的日常生活处处充满了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教导学生运用数学的视角和思维去观察现象、了解生活、认知世界,帮助学生理解数与数、数与量、数学与日常应用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把生活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由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计算。如在教学《乘车》这一数学课时,通过让学生模拟公园游览车行进过程中不断有“乘客”上下车的生活现象,从而引导学生列出数学算式:9-8+4=5,5+4-1=8,8-5-3=0,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习得新知。这一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课堂学习的乐趣,而且对社会职业和社会责任也萌生了认识。
2.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尽兴地问,尽情地说”。情境教学能让学生体会到一种“身临其境”“主体代入”的真实感和存在感,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情境其实是对现实场景的模拟,能营构出一种特定的创造性氛围,具有直观性和生活化的特征,学生在这样的一种场域中,每个人都可以是问题的解决者或出谋划策者,同时也是探究学习的直接参与人和知识的构建者。所以在课堂上,教师把那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入到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问题解决策略。
3.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空间,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让学生快乐地玩,快乐地学。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应以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营造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空间,遵循学生的发展天性。如:创设“模仿购物”“参观游玩”“争当小数学家”“自己动手做”“猜谜”等教学环节。开放的教学空间可以让学生减少对课堂规矩的畏惧感,改善学生因性格内向而表现出的不合群、不合作、不与同学沟通交流等问题。学生身处这一开放的空间,既在“玩中学”,也在“学中玩”,学习本身成为一种有趣、愉快、轻松、主动、深刻的互动行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师生情感得到了交流,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张扬;课堂教学氛围轻松活泼,“自主、合作、探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旋律。
(二)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的激发与维持策略
学习动机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动力源,事实上,学生带着兴趣而持续不断进行的学习活动,是最有效的“有意义”学习,因而也是闪烁着生命光芒的学习活动。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点,不仅可以实现教学上的有的放矢,提高当下的教学质量,高效完成教学目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勤奋、刻苦和奋斗精神,形成自我生命的价值。
1.设置悬念,激发学习需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学。个体的需求可以产生直接的动机,而学习上的需求通常表现为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满足。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性质时,教师可先创设悬念,即要求学生在测出任意一个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后,直接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并让学生进行验证,此时,学生对教师所说的“答案”一定会惊讶不已。在学生困惑不解、急于知道其中的奥妙时,趁机将其带入学习主题,并提出这一知识概念,这有利于让学生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最佳状态,而且会对新知产生深刻印象,不易忘记。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非常贴切地将这种教学激发手段概括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国外心理学研究成果中的格式塔理论和顿悟理论也对此进行了论证和说明。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时,采用生动、具体、感人的素材和事例来设下悬念,可以起到激发学习需求、产生学习动机的主动求学效果,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明确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领悟到数学学科中某一知识点的实际操作价值,可以从根本上激发他们学习和掌握该知识的欲望。而且,对于应用性比较强的知识来说,一旦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应用和验证,学生就会在内心上肯定和认可这一学习成果,进而巩固和强化学习,增强学习动机。除此之外,这一教学策略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勇于实践的品格也会得到培育和发展。例如:教师在教学统计图表后,可以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进行简单回顾,然后绘制统计图来说明学习上的发展变化情况。又如,计算总产量、单产量,用求最大公约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节约用料问题等。学生了解知识的实际用途可以唤起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在驱动力,意识到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当今阶段学好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3.通过有效手段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持久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激发,却难以持久地保持下去,所以对教师而言,能否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成为他们维持课堂活力和效率高低的关键。事实上,数学知识体系本身是环环相扣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针对数学教材的这一特点,教师只要能让学生在掌握新知的过程中不断地与生活发生联系,让学生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时而产生的积极学习情感,便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也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针对学生好胜心强、兴趣不稳、动机不持久等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实时、巧妙地提出一些启发性、思考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定期采取表扬和鼓励等手段,能使兴趣的定向和动力作用贯穿于学生认识的全过程。
此外,教师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游戏、活动来开展教学也不失为很好的策略。一方面,学生对故事、游戏、活动等有着天然的喜爱,教师如将其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必将有助于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保持对学习的最佳状态;另一方面,故事、游戏和活动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元素,是生命关怀和人文关怀的最佳载体。如故事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与文字艺术的审美和应用,进而能引发学生思考,传播故事中的正能量;游戏与活动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共同发展的同时,学生的健全人格也得到了培育。教师运用故事、游戏和活动来开展教学的具体方式表现为: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兴趣小组、玩数学谜语游戏、演讲关于数学知识以及数学家的故事、举办数学文艺会、办数学墙报、制作教具和学具等等。
三、小结
“生命教育”的时代主题要求将数学教学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而解放的关键则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关怀的注入,在于数学课堂生命活力的激发。从数学学科知识的两大特征出发,采取基于数学学科知识创建开放式情境课堂和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机和兴趣两大策略,可以有效注入教育的生命关怀因子,激活数学课堂中生命的活力。通过具体课堂教学策略的展开,不仅有助于保证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质量,实现应试教育所追求的一般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能真正地将生命关怀和人文关怀融入具体的数学课堂之中,使数学课堂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场合,而且也是一个顾及学生知、情、意、行和完整人格培养的综合素质养成的开放境域。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的过程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成长体验之旅。
作者:常兴莲 单位:竹山县楼台乡挡鱼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