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政金融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与实效性(7篇)

第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分析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操、规范行为等作用。从整体角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环境影响因素。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的组成入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及其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优化

就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现状来看,环境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对此,需要针对环境影响因素的特点、产生影响类型等应用有效的优化对策。这种处理方式能够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作用的发挥。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的组成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的:

(一)人际环境影响因素

这种影响因素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其主要是由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大学生与教师以及教师之间的关系组成的。这些不同的关系会形成一种独特的人机交往氛围,该环境影响因素会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1]。

(二)文化环境影响因素

文化环境影响因素是指,民族传统文化、当前社会道德标准以及人文精神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的影响。为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高校应该对自身校园文化建设加以重视。

(三)物质环境影响因素

物质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是指,高校使用的教学设备、教学技术等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因素引发的影响具有间接性特点。

(四)制度环境影响因素

制度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大学生而言,可以将其学习过程看成是对相应制度的遵循过程。为了保证教育质量,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有效的规范制度,通过该制度促进大学生的良性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发展机遇方面

就该方面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政府方面。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政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较高。因此,高校应该抓住这种机遇,促进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第二,重大事件作用方面。与其他教育活动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高校可以对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加以利用,将其作为素材向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3]。

(二)优势方面

就优势方面而言,具体的组成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高校自身的优良传统。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优良传统,这些传统会对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二,校园文化活动。开放式教学背景的提供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性来看,可以将其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例如,通过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三)存在问题方面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在存在问题方面的组成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多元文化。随着国际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多种外来文化形成的多元文化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包含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种形式。为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高校应该对多元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有效处理和控制;第二,就业问题。高等教育是大多数学生步入社会之前接受的最终一段教育。当该阶段结束之后,学生面临的是就业问题。在毕业生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等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产生的就业压力变得越来越大[3]。

三、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的对策

为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应该注重以下几种优化对策的应用:

(一)注重高校学习氛围的营造

与其他阶段的教育活动相比,高等教育的区别主要在于学生在该阶段中会产生一定的就业困惑。为了对这种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高校应该通过多样化、有针对性知识的提供为大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就大学生的就业困惑而言,其优化对策可以通过就业指导的加强来实现。除了及时性、实用性就业指导课程的提供之外,高校还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有利的创业和实习条件。在参与上述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就业压力会得到有效缓解,且学生在该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4]。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整合教学资源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对策。目前我国政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较高,因此高校应该利用这种外部环境,促进已有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具体优化对策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对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课程设置进行合理调整。第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硬件配置质量。

(三)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多元文化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环境影响因素之一。与其他因素相比,这种因素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大。对此,高校需要通过丰富性校园文化活动的提供,对多元文化容易引发的不良影响进行有效控制。上述优化对策可以借助高校中基数庞大的社团来实现,通过不同文化的合理宣传,培养大学生的合理认知能力[5]。

(四)重视高校自身优良传统的维持

每一所高校都有其特定的优良传统。为了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引发的问题,高校应该注重自身优良传统的维持。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需要在充分重视自身所承担社会职责的基础上,通过理性价值观念、恰当指导理念等对大学生进行合理培养和教育。

四、结论

环境影响因素的存在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为了促进大学生的良性发展,高校应该利用营造适宜学习氛围、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提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等应对对策,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周涛.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2]罗昊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与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3]李晓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4]赵可飞.SWOT分析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5]彭建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作者:骆秋含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第二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参与机制研究

【摘要】在我国,全面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际需要,更是全面提升我国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培养和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参与机制,其意义深远,本研究从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参与机制的科学性出发,提出了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参与机制的几个创新思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参与;创新研究

一、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参与机制的科学性

1、学生参与是对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原则的坚持

我国高校实行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为原则的自主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拥有安排规划自己课余生活的自由。尽管这里的“自由”是在不违反校规和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框架内,学生才能享受到的权利,但是这种“自由”已经充分表达了高等教育要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过渡的教学意愿。或者说,只有坚持“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高校教育才是真正的高校教育。从这一点出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参与机制本身,恰恰就是学科教育的客观需要与高校教育的原则思想完美结合的伟大尝试,充分体现了高校在积极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对于教学原则的尊重和坚持。

2、学生参与是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充分尊重

进入大学阶段学习的大学生已经结束了青春期的躁动,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入了整体成型和逐步完善的重要阶段。在高校教育中,如果忽视了这些喷薄欲出的自我意识,那么显而易见大学生的心理就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和失落感,如果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抵御外界压力的能力又恰好不算强,那么这些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有可能在巨大的挫败感的影响下变得狭隘悲观甚至消极厌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对思想的教育,就是教师和每一个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基础展开的思想交流与沟通,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始终处在一种消极厌世的状态甚至严重自我封闭的状态下,那么这种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就不能实现。学生参与机制,是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的一种建设性的教学机制,这种教学机制的核心,就是尊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就是在沟通与交流中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主动融入思想交流的过程中。

3、学生参与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负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有限的时间点拨和启发学生的思想意识。利用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将学生们看不到的、悟不到的、学不懂的一些知识点通过教学课件讲出来;第二,是广大大学生利用课堂的时间尽可能地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和重点,然后在课堂以外的时间里,通过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或者向教师咨询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的方式,推动自己的学业进步。从这一点出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本身就包含有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和适应的内容,学生参与机制的核心意义,其实也就是充分全面地调动起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相契合。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参与机制的创新

1、拓展教学内容,开设“爱情课堂”

结合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有关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可以定期召开“爱情大课堂”,将所有的学生都请进大教室当中,然后用一个完整的通俗易懂的,既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思想真谛又与时代紧密相连的教学课件,将正确的爱情观以及正确处理个人情感和学习之间关系的建议传达给学生。在课件的最后,教师可以将服务与学生日常心理咨询、思想教育工作的“爱情小课堂”的联系电话、网站网址等留给学生们。这样一来,教室就可以通过建立一个面向学生开放的局域网网站的方式在课堂之外向学生们宣讲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有关思想,同时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爱情之名,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改变学分制度,增设“积极分”

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表现不够积极的情况,学校可以通过改革学分制度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具体说,就是在传统的学分分配制度中,拿出一个学分设置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主动参与分”,简称:“积极分”,只有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积极上课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分子才能在不用考试的情况下拿到这一个学分。简言之,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给他们以平等自由参与的机会。为了避免有的学生出于对于一个学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主动放弃这一个学分的情况出现,还可以将“积极分”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比如规定那些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但是能通过每课必到的方式体现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意愿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推荐下获得0.5个学分的奖励的制度进一步表明学校和教师对于学生积极参与教育工作的开诚布公的态度,引导学生积极上课,积极回答问题。

3、改变授课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针对大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差距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授课方式的办法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具体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大课+小课的方式进行授课,在大课进行前,首先邀请一部分学生就自己已经学过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加以总结,并准备一份三分钟的发言稿,阐述自己对于教师提出的某一个知识点的看法,然后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专门抽出时间,安排学生起立向所有人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现场力辩的方式引发所有人对于不同观点的思考,进而安排所有学生将自己的思考整理成文并拍摄成为视频短片的方式,利用校内网公开发布视频“交作业”。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就会因为学生顾及到自己的面子和形象而被大幅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4、完善校园文化,推广“周末宿舍市场”

学校完全可以转变思路,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指导下,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将“校外”的“市场”搬进学校,推广“周末宿舍市场”的概念,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行动增强学生实践的机会。具体说,随着大学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大学宿舍在大学基础建设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大学宿舍文化的管理引起了人们进一步的思索。在这个“宿舍市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校内网发布自己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关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的讲解视频。讲解得好,就可以获得学生给的“赞”。教师每个星期收集一次学生视频,排出最受欢迎视频排行榜,连续上榜时间排名前三的学生,可以获得学校可以为其提供的“图书馆专用座”。这样一来,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就必然会被点燃。

【参考文献】

[1]陈洪泉.改善民生与科学发展[M].青岛出版社,2008,8.

[2]李婧迟.“以人为本”原则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N].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02):73-74.

[3]张良红.大学宿舍文化管理模式的构建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5):241-242.

作者:吴倩茹 张海燕 刘浩 单位: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第三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微信的作用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高等院校中的一门必不可少的重要学科,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教育工作开展的热点事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在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率、质量,还能够促进高校教育的稳定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微信作用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信;作用

从微信的本质上来看,其就是一种社交软件,由腾讯公司自主研发,自从微信推出之后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现阶段,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开始重视微信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主要在于微信的合理运用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提高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与质量。

一、微信概述

(一)微信内涵

2011年1月期间,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其在市场中的定位为社交软件,也可以将其定义为为智能手机终端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应用软件。通过网络可以使用微信对免费的语音短信予以迅速发送,还能够免费发送表情、图片、视频通话等一系列内容,为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尤其是大学生;同时,微信还具有共享内容功能,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已经成为现代人主要使用的一种社交工具,并且开始应用于教育事业中,尤其是高等教育。

(二)微信功能

微信具有消息推送、朋友圈以及公众号等一系列社交功能,可以实时共享信息;用户还能够通过扫二维码、附近的人、号码搜索以及摇一摇等多种方式对好友进行添加,还可以对某一信息平台予以关注;同时,其还具有地理位置推送、空间定位、短视频、支付以及实时对讲等多种功能。

二、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微信的作用分析

(一)有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重视课程内容的讲解,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且大多数学生在与老师面对面交谈时并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实际想法,导致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受到阻碍。微信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与教师实现彼此间的实时互动,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创造一个平等的平台,学生通过微信与教师进行沟通,有利于消除学生对教师存在的戒备心理,使其能够借助微信向教师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提出自己在学习上的疑问,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增强彼此间的信任,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芥蒂,在此基础上提升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

(二)有利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拓展

微信自身具有开放性、便捷性等多个特点,无论是通过电脑或者手机使用微信软件,只有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微信进行交流与沟通,实现图片分享、实时对讲等一系列功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微信的合理运用,可以对相关的教育信息资源予以挖掘,将正确的思想观念通过微信平台迅速传播给每一位学生,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及时共享,使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与掌握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动态,进一步拓展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满足

大学生具有独立意识强、思维敏捷、个性鲜明等多个特点,其在参与活动时有自己的方式与意见,十分希望自己的看法能够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还无法完全满足大学生在个性发展方面的需求,主要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话语权不等状况,导致大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而微信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空间,学生可以通过微信表达出自己的真实观点,在微信教育平台上展现自身的价值。

三、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应用微信的策略分析

(一)建立健全的微信公众平台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重视微信公众平台的合理构建,主要在于微信公众平台是应用微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因此,高等院校应当增加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经费,对相关微信公众平台予以持续建设,完成平台建设之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选取视频、文字以及图片等一系列形式,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予以实时共享;而大学生群体可以通过对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及时了解与掌握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在平台上发布的最新教育信息内容。除此之外,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也可以对微信公众号予以组织创建,通过自己创建的微信公众号与学生直接进行线上交流,进一步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在此基础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二)重视微信监管机制的合理完善

目前,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除了要重视专业知识教学效果的提升,还应当充分重视对大学生予以多角度、系统化以及全方位的思想道德熏陶。微信已经成为现阶段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一种社交工具,高等院校教育管理者不能任由微信盲目发展,应当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微信监管制度,通过加大微信监管力度,进一步减少微信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如通过微信传播黄色信息、传销信息等不良状况,积极倡导与鼓励学生正确使用微信,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微信的利与弊。从教学方面来看,无论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是降低大学生在使用微信过程中受到的负面影响,都需要加大微信使用的监管力度。同时,我国各大高等院校与相关教育部门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对微信这一社会软件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完善微信监管机制,在此基础上最大化发挥微信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三)重视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力度的提升

媒介素养,实质上就是学生群体需要具备的正确判断信息作用与利弊的能力。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大学生需要重视自身媒介素养的提升,主要包括:良好的道德素养、质疑精神、信息组织表达能力以及文字图像辨别处理能力等。大学生群体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才能够正确判断信息对自身产生影响是好还是坏;因此,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重视学生正确选择、甄别信息以及判断信息的能力,防止大学生在使用微信时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四、结语

微信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社交工具,受到了大学生了普遍认可与喜爱,将其应用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有其利弊,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客观角度对微信的应用予以理想对待,确保微信应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出微信具备的作用,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建萍.加强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7:138-140.

[2]帖伟芝.浅论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意义[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11:290-291.

[3]邓琼.利用微信探索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01:42-44.

[4]姜玉霞.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7:77-79.

作者:唐山清 廖继超 单位: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省委党校

第四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详细阐述了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而根据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明确了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方向,并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高校教育;新媒体

现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统的信息传播途径逐渐被现代化的新媒体技术所代替。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对于高校教育而言,学生能够通过新媒体获取丰富多彩的信息,下载利于学习的网络资料。然而新媒体的发展对于高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一些新媒体信息并不适合大学生,而这些不健康的信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入高校校园中,直接影响了高校的文化氛围,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健康稳定,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引入新媒体教学理念的同时,明确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进而探索和寻求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提升对策。

一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

现如今,新媒体已经渐渐的走进大学校园,进入到高校教育的各个学科,对于高校思政课教育来说,一方面,可以充分的利用新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开拓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视野,是大学生不可缺少的成长促进因素;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新媒体能够促使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和创新教学方法,同时师生之间通过新媒体也可以增进师生感情,自由学习和教学。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满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性

众所周知,新媒体突破了传统时间、空间、地域上的局限性,人们可以任何时间和地点获取所需的信息,对于高校思政课教育来说同样如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软件和信息交流平台,随时搜索学习知识,还可以通过交互平台与其他学生相互探讨,向教师请教问题;教师也可以充分的利用新媒体教学手段,搜索教学资料,充实教学资源,进而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由此可见,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更加充分的满足学生、教师的课外学习与教学的需求,具有较好的突破时空性的重要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

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校园内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交流,实现线上、线下的协调发展,在线上进行学习体会交流,线下整理学习资料;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渠道,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了解学生学习困惑,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课外辅导,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新媒体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二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的问题

(一)教师主导地位削弱

现如今新媒体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新媒体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进而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高校信息交流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校思政课教育水平,然而由于新媒体的投入,需要教育工作者针对新媒体技术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够更好的运用多媒体实现教学有效性,然而由于一些思政课教师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一方面,学生接受信息、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开始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逐渐弱化;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传播,使中西方文化相互融通,然而一些腐朽的资本主义思想也随之广泛传播,导致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受到资本主义思想影响,导致社会主义价值观弱化,这些都不利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1.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尽管各大高校都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但是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资料,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乏时代气息,不能够适应创新教育的需求,尤其是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其内容主要停留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层面,过多的理论思想,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对新领导班子重要思想内容的教学内容,不能够与时俱进。同时,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于新媒体视角下的学生道德教育内容缺乏,不能够将时代需求融入到教学体系中,学生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不能有效结合。2.教学内容重复从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编排中可以发现,现在高校思政课教科书中一些理论课程的重复现象比较普遍,而且思政课的一些内容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容也存在冲突,导致教学内容重复频率较高,一方面消耗教学人力、财力成本,另一方面课程设置重复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三)传统教学方法不符合新媒体发展需求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需要各大高校在思政课教育中积极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科学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局限性。然而从实际的高校思政课教育中,尽管采用了新媒体的教学手段,但是在教学方法中仍然是针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对于这些枯燥的理论虽然教学手段不同,但是其所起到的教学效果不佳。另外,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管理中,强调学生遵守校规,但是却忽视了通过新媒体途径,选取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信息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已经严重影响到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不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树立。

(四)校园文化逐渐弱化

1.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缺失现如今,很多高校为了吸引生源,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校园规模的扩大,改善校园基础设施,例如教学楼、宿舍楼、操场等。然而这种注重校园物质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校校园的文化内涵。不利于思政课对学生良好金钱观、价值观的培养。2.校园文化缺乏特殊性现如今,高校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通过新媒体能够了解其他高校的校园文化,以起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借鉴作用。然而实际中,很多高校盲目的效仿,校训、校规缺乏校园自身特色,影响了高校思政课对学生的文化内涵教育。

三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媒体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需求,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需要不断的完善:第一,加强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引入新媒体教学理念,强调新媒体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积极作用,另外加强对新媒体教学手段的培训,促使全体教师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基本操作。第二,提升思想政治教师对国际形势、基本国情的深入了解,进而将时事政治与理论政治相结合,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第三,建立海外合作关系。培养一批优秀的国际实践型教师,加强与海外高校的合作,为教师提供海外学习机会,并通过海外学习,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提高教师的综合教育水平。

(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

1.引入时政教学内容积极利用新媒体渠道,针对国际外、国内的热门新闻,时事政治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时事政治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坚持与时俱进,并将时事政治与社会主义思想互相结合,树立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进而提高思政课教学中的实践目的。2.传统课堂与新媒体课堂有机结合新媒体教学的运用需要紧密结合传统思政课教学的经验,避免盲目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忽视了教学内容的有效性,避免生搬硬套教课书内容,与此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发现思政课教学设置与其他课程的重复,及时避免并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1.充分利用新媒体教学资源在新媒体视角下,在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应该积极的利用新媒体教学资源,例如新浪微博、时政交流平台等。制作内容丰富的PPT,融入一些音频、图片资料,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新媒体教学资源,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的缺点。2.突出网络教学手段的运用网络教学是新媒体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元素,这就需要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便捷性,实现课上与课下的双向互动。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将网络中的热门时政在校园内部平台中相互探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政治教学中,进而提高高校思政课的课上、课下教学有效性。

(四)强度校园文化对思政课教学的积极作用

1.加强校园新媒体文化建设不断的完善高校的新媒体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校园内部信息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并促使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中积极的应用校园内部网站,及时跟新网站时政信息,让学生在浏览网页的同时,关注时事政治,充分运用校园文化建设的便利性。2.举办校园文化交流活动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需求,定期举办辩论大赛、思想政治讲座等,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配合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感悟生活,引导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在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中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唐世刚.创新高校思政课新媒体课堂教学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7).

[2]高明,韦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3]申晋祥,鲍美英.基于Android的移动在线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2016,37(3):30-33.

作者:王兰亭 单位:三江学院

第五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摘要:“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的内在要求。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要求与教育现实还存在着差距:教育思维的开放性要求与教学理念的保守性之间相互矛盾,教育内容的多元化要求与内容结构的单一性现实形成反差,教育方式多样性要求与教学方法滞后性的现实存有落差,这些“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应该加快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合理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同时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主要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可操作性,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产生良好结果的可靠性”[1]355。它反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结果的有效性等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微信、微博、社交网站、搜索引擎等新媒体层出不穷,新媒体的出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由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惯性思维所产生的理论要求与客观现实之间出现某种程度的“断裂”,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困境,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正成为当今学界共同探讨的话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新媒体的运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传播理念和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方面也产生新的要求。然而,由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惯性作用,这些新的要求与教育现实之间的差距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低效状态。

(一)教育思维的开放性要求与教学理念的保守性之间相互矛盾

新媒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这种特点形成了信息的的海量储存,人们可以通过信息的直接传播进行跨时空交流。由于新媒体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使得新媒体的信息交流呈现“无屏障性”,无论教育者还是受教者在思维方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的交流不仅局限于课堂,教育方式不仅局限于“灌输”,教育内容不仅局限于“教材”等等,这就要求教育者应该秉持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思维。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教育理念严重滞后问题,这也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失效问题,严重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很多教育者依然固守传统的逻辑思维,而且这些思维是保守封闭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习惯于用传统思维来分析和解决新媒体环境下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成效往往事与愿违。究其原因,新媒体的出现,已经促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话语沟通方面存在着隔阂,教育者的话语往往更多地呈现滞后性,特别是话语内容与受教育者的关注点无法契合,导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无法在同一语境中对话解决问题。而且,由于新媒体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过去受教育者的被动地位得到了改变,因此,新媒体的开放性特点彰显的是教育主客体的平等话语权,以往的教育方式主要是控制式或是劝导式,这种不平等的“说教”方式难以满足受教育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失效。

(二)教育内容的多元化要求与内容结构的单一性现实形成反差

教育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部分。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被赋予新的意义。当且仅当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与新媒体的合理“接合”,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互联网就好像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其信息量可以做到无限量。数字化的媒体使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开放,开放性的信息交流又使新媒体的信息呈现多元化的内容。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需要呈现多元化的形态,在文化视野和内容的丰富性上适应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的要求。“新媒体是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人们崇高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情操的新载体、新渠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2]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由于忽视新媒体的传播特质,其在教育内容结构不完善,内容设计上存在不合理,导致教育内容结构不完善,结果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在新媒体的运用方面是有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目标性,在内容上更倾向于强调大学生应该承担的社会价值,而忽视了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联性,例如,强调德性塑造与政治生活等同,强调知识积累与人的全面发展等同,等等,这些都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内容转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局限性,由于教育者自身在科技水平的限制,无法有效地运用新媒体来转化抽象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使得教育内容难以吸引大学生而面临失效问题。

(三)教育方式多样性要求与教学方法滞后性的现实存有落差

从理论上讲,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环境,教育内容的传播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来完成,受教育者也不再以被动身份参与教育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广泛参与,这些变化对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产生了需求。新媒体的出现要求教育者必须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其优势走进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然而,在现阶段,教育者尝试将新媒体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但在新媒体的运用上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部分教育者虽然尝试把新媒体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但在具体的教育方式上依然延续传统的教育模式,简单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复制”到新媒体上,把现实教育过程中的“灌输”方式转变为信息化的单向“灌输”,忽视了受教育者作为主体的能动性,其结果是在新媒体的运用中仅以单一的方法来呈现教育内容,拉开教育主客体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惯性存在依然对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产生消极作用,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亲切感和吸引力,甚至对其产生抵触情绪,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仅局限于一些通知、公告的发布,或是通过一些多媒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输。可以说,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呈现出典型的分散性和随意性。由于教育者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有限,在运用过程中并未形成体系化的教育模式,以至于新媒体的运用没能成为教育者分析和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路径,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合有“形式”无“内容”,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新媒体环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思考

新媒体的运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方面给教育者提出了挑战。《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文中指出:“各高校要对广大教职员工普遍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教育。”[3]因此,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新媒体的价值和功能,总结经验,在思维方式上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在内容结构上做到合理优化;在教育方法上不断改革和创新,使新媒体能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增强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思维方式上实现现代转换,才能从跟上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思维方式主要是指哲学的思维方式,哲学思维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以现成论为主导思维方式和以生成论为主导思维方式”。[4]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存在着以现成论为主导的思维方式,表现为“‘抽象隔离性’和‘凝固僵化性’”,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抽象隔离性”表现为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置于为知识探究或道德推论上,把人理解为抽象的外在研究对象,呈现出诸如教学目标的预成性、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教学方法的单向灌输性等特点。“凝固僵化性”表现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将教育活动看作是可以预定的不变的现成存在的机械运动,把教育对象也一成不变地看成具有固定模型的人,使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低效状态。[5])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论是在教育环境、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思维方式上实现从现成论到生成论转换。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不是一种知识的接受与被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知识生成过程。本质而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种新型的主客体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情境构建性”、“动态应答性”的特点,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开放性的相互生成过程。也就是说,在新媒体时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平等互动的双方,教育者要尊重受教育者的思想和感情,平等地与受教育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沟通,在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教育关系,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6]。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和融合性的特点,开放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从传统的现成论为主导思维方式解放出来,在教育观念上要善于挖掘新媒体的优势,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做到“与时俱进”。融合性的特点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结合新媒体的特点,改变封闭的教育思维,更多地运用跨界思维去提升教育主客体的交互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打通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壁垒,真正走出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状态的困境。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合理优化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是在全面考量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教育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内容结构合理化的过程。新媒体的运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数字化,任何人都是数字化教育内容的传播者,由于没有统一化的标准从而导致教育内容繁杂、良莠并存。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不断优化教育内容的结构,具体而言,主要从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布局两个角度入手。在教育内容选择方面,要尽量选择既能联系现实又能结合学生特点的理论内容。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能与实践相结合,抽象的理论不能“大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应该在内容选择上下功夫。一方面,教育内容要贴近社会现实。根据新媒体在传播信息的便捷性特点,教育者要及时去解读各界媒体出现的国内外重大社会问题,并结合与之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受教育者正确看待社会现实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7]82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诸多与学习与生活相关的困惑,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和认同。在教育内容布局方面,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层次性与针对性。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所接受的信息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以主流文化来引导多元文化教育,包容多样性的同时促进多样文化的发展,这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又符合大学生思想的需要。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在于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办法要坚持,更重要的是要适应新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机制,不创新、不改进、简单地沿用过去老一套的东西是不行的”。[8]93新媒体的运用改变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流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依然存在的传统单一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教育现实的需要,“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各种教育载体去真实地、形象地、淋漓尽致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的潜力,展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旺盛的生命力和时代意义”[9]。具体而言,首先改革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实现“平面”式教育方法向“立体”式教育方法转变。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个别谈心、课堂灌输、座谈讨论和言传身教等“平面”式的教育方法为主,这些教育方法与“单向度”的教育理念是相符的。然而新媒体的运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以网络为中介集动画、图画、文字、影视、声音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综合立体的教育方法得到运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空间得到拓展,这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其次,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根据新媒体的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充分利用论坛、微博和专业网站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单一的说教转变为生动的交流。教师可以在网上设置意见箱或留言簿,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2]。此外,还可以充分开发qq群、微信、BBs论坛等教育平台,利用这些平台的功能开展理论学习和辅导,同时,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如网上心理咨询室,充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等。总之,新媒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特别是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方面,这样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教育者对于新教育技术的运用存在滞后性,在现实中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的不同程度的脱离,这样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的效果。因此,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对症下药,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合理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同时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才能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作者:吴春年 单位: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第六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21世纪是以信息为主要载体和主要平台进行交流的时代,以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搭载网络这个新的交流载体,控制大学校园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从而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是新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着重分析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网络载体为平台增强实效性的必要性,以及为此采取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对策

一、以网络载体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

网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联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是用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的现实需要。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强调:“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和信息霸权国(全球仅有的互联网总客户端的十三条根端,一条装在日本,另两条分别装在芬兰和瑞典,其余十条根端都留在美国本部),在推行其价值观方面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当前,5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而我国提供的信息量只占0.1%和0.05%。美国从其国家利益出发,各种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论调在互联网上甚嚣尘上。面对来自西方的思想文化冲击和对我国青少年的思想渗透,我们要创新观念和手段,积极建构我国的网络空间,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影响力和控制力,抵御各种邪教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对“三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的思想侵蚀,抵御“网络文化霸权”和试图颠覆我们国家的西方“颜色革命”。江泽民曾强调,“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二、构建网络载体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对策

(一)以网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一是要树立网络教育新理念。网络时代对受教育者而言,是在网上获得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否则就不能够在网络时代生活;对国家来说,建立起一个网络时代的现代社会,要有战略眼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搭载网络信息平台重要性和创新性的高度自觉。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到,“…站在战略角度,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动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考虑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南和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二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的优势。要充分利用网络载体的灵活性和互动性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它是大学生系统学习理论课程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积极开展网上教育和远程教育教学尝试,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搬上校园网和互联网,以慕课的形式创新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已经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三是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与管理,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使相关网站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二)以网络环境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

一是课堂新模式“双主体、立体化、互动式、研究性”的使用。“双主体”即:一是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是主动学习的主体,自我教育的主体,积极性大为提高。二是施教者创新策划使受教者成为网络课堂的主体,引导指导他们对他们的网络课堂设计创意。“立体化”即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慕课或网站为平面基础,重点放在教学课件PPT的精心制作,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把光盘和网络化教学手段融汇其中,大众传媒、电子网络辅助功能的结合,电视、电影、录像、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功能的灵活运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内容融会贯通效果会更好。师生也可在网上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回到历史中,“与马克思对话”、从而进行有效的理想信仰教育。“互动式”就是教学中课堂讨论与重点讲授、网站论坛相结合的方式。课堂讨论有教师课前提出思考题,学生课堂讨论;有老师采取“答记者问式”的讨论。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指导下在正规的期刊上发表课程论文,期末给考核成绩优秀。这样把课堂学习空间与网络学习空间有机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实效性。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课堂建设

建设网络课程,完善网络课堂,促进网上思想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效性。第一,要高度认识到开发网络平台的重要性。近几年来,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服务课堂教学的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要进一步挖掘开发网上资源,要充分利用学科网站网页的栏目,下载时政热点材料进行知识拓展;重视建立课程论坛、成果展示,以及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网络平台的数据库服务相关软件等。第二,加强综合运用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把现代化的生动多彩的教学艺术和传统的教学优势加以整合,使之相得益彰。当然也不能“为网络而网络”,简单化地把教师被网络取代,黑板被多彩的屏幕取代。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第三,是通过网络课堂解决学生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网络平台建设,设计网络教学的第二课堂,如分组创新设计PPT,在网络平台自学自讲重点内容,网络征文,网上演讲辩论,以及网上学术沙龙等,而思政教师要积极参与指导网络课堂建设,掌握网上舆情,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参考文献:

[1]刘想树主编.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2]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构与重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3]李腊生,龚宣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5]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6]孔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1,(01).

[7]孙健.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创新运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01).

作者:李鸿新

第七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摘要:随着微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网络微时代为背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利用新媒体的影响力,探索网络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微时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一系列新兴媒体的出现,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大学生思想行为受信息爆炸的影响,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这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一、网络微时代的特点与内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以微信、微博、微电影、微网站为主要信息传播媒介的网络微时代以其方便快捷、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冲击力强、传播内容多元化的特点,迅速占领市场。以微博为例,微博集合了即时消息和博客的特点,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以只言片语的形式与人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并通过关注、评论、转发等功能展示其交互性,是一种以实现个人的信息需求为目的的新媒体。微博一出现,就在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扩张。

二、网络微时代带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观念受网络冲击严重

网络微时代的到来使高校学生的思想受到极大冲击,社会道德意识淡薄、价值观倾斜等问题已经初见端倪。高校学生受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社会道德感缺失,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以虚拟身份存在,道德约束力减弱,往往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对传统道德规范视而不见。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各种观念、思潮爆炸的网络世界,容易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侵蚀,给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不利影响。(二)高校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动摇教师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拥有者,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以其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但是随着网络微时代的兴起,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学生通过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兴媒体更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资源。相对于传统的口传身教,点一点鼠标就能获取信息,这种新颖的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另一方面来讲,大学生具有猎奇心理,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更容易接受。而教育工作者思想较为保守,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差,家庭和工作的负担也使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对新生事物的全面学习中去。

(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难以适应越来越复杂的信息环境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根据教科书中的内容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存在着滞后性和狭义性等问题,这一问题在以报纸、广播等传统信息载体为主要转播媒介的社会环境中尚不凸显,但随着网络微时代的到来,网络在高校迅速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传统的教育内容急需丰富和扩充。大学生受网络影响极深,由于缺乏判断力,在网络世界中极易受负面思想影响,需要思想教育者进行正确的引导。

(四)校园网络环境需要监管

高校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内生活和学习,校园网络是高校学生接触较多的网络之一,校园网络环境中绝大部分是正面的、健康的、积极的信息,但随着网络在高校的进一步普及,校园网络的信息环境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高校学生精神上的指路明灯,有责任与义务为高校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网络微时代带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机遇

(一)网络微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多内容和资源

传统的教育内容和资源,从编辑到发行需要经过复杂的程序,所需时间长、更新速度慢,因此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网络时代则不同,人们通过搜索引擎可以获取任何资源和信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从网络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多种形式传授给学生,因此,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丰富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教育内容也得到了丰富,教学质职称论文发表量也相对提高,对高校学生而言,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桎梏,也将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认识。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大幅度提高

网络加强了高校思想征集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了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工作效率。网络世界是一个平等的世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网络的隐匿性和互动性与学生沟通,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教育者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更具针对性;学生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地的朋友交流,视野更加开阔,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思想政治课通过视频、动漫、声音等方式体现,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使课程效果大大提高。

(三)提前实现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教育

社会是学生的最终归属,培养学生社会化能力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生正处于由学校向社会过度的阶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负责的社会化能力和素质是高校现阶段的教育目标,丰富的网络资源,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改变了大学生被动学习模式,主体意识加强,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与社会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了高校学生的社会化。

四、结论

随着网络微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更加丰富,知识价值的传播速度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取得这些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多种挑战,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也不应止步于此,应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陈燕红.微博兴起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27).

[2]张燕飞.如何应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72-74.

[3]方宏建,杜亮.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52-55.

作者:王妍 单位:七台河职业学院


    更多财政金融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与实效性(7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zjr/186356.html

    相关专题:最适合女性的职业 石油交易所


    上一篇:生活化小学数学论文
    下一篇:“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教学改革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