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政金融 >

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文化的重构

一、金融危机中我国企业文化的缺失

(一)金融危机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的新的要求

1.企业文化的功能有内外之分,对内表现为对企业目标、制度规范、成员行为的协调和整合,目的是使企业的整体行为有序而高效;对外表现为对企业激励辐射、形象塑造的表征和强化。一般而言,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向社会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企业的管理风格成功而有效、企业的经营状况优良、企业的精神风貌高尚而有活力。劣质的企业文化传递的信息正好相反:企业的管理漏洞百出、经营状况不佳、企业的精神萎靡等。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一些企业所倡导的文化导向并未实现既定的效果,对内表现为员工的行为并未与企业的行为相一致,对外表现为部分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道德滑坡达到了社会能够容忍的最低限,公众形象和社会认可程度也都严重失分。

2.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引向深入,世界经济的基本层面也都表现出了危机的迹象,单一领域的金融危机演化成更大范围的经济危机的事实基本成型,经济体中的各种实体经济都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对金融危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企业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部分企业以短视的眼观从最原始的个人利益出发,以极端的方式对供应商进行挤压、对员工进行解雇,尽其所能不择手段的维护其以往的利益不受损失,于利益相关者的承受能力全然不顾,甚至曾经致力于广泛推广“以人为本”的企业也未能将其理念持续到底。从中可以看出,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信号,企业的真实文化理念被表露无遗,那些曾经宣传出来的近乎完美的文化品格,此时恰恰走到了它的反面。

3.在企业文化的理论体系中,文化理念是其精要所在。一直以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研究一直侧重于总结和提炼企业的个性特质,而对企业文化的先进性要求却缺乏判断和判断的标准。金融危机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在危机面前,虽然对企业文化理念的检验异常艰苦,但却能极好的将企业经营的真实意图、企业行为指向的最终结果完全彻底的释放。比如,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只有信守“中庸之道”的企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这类企业在面对风险和不面对风险时都表现出了不急不退、适度中和的文化标识,而损失惨重的企业一般表现的都比较激进——投资数额大、扩张速度快、经营风险高;还有一些企业几乎也面临了灭顶之灾,那就是一味依存出口的企业,它们在危机到来后也面临倒闭的危险。

(二)危机面前我国企业文化的缺失

1.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经营经营管理相脱节。毋庸置疑,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是与企业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劣质的企业文化将阻碍企业的发展,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作为一种隐性的力量,企业文化的功效是通过其对企业其他方面的渗透表现出来的。具体的表现包括规范企业的行为和价值观,建立企业的行为准则,并通过这些准则引导企业员工的努力方向,该方向指向企业、员工和社会的共同利益。以此为基础,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最大限度的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并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反过来,也即当企业的自身发展得以实现后,员工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体精神会被重新激发,能够使其自觉维护企业的形象,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企业的各项制度。但是,大量的事实表明,我国的众多企业并未在企业文化和企业效益之间谋求到了最佳的结合点,往往是更加注重对企业效益的追逐,忽略甚至放弃了对文化品格的塑造,使两者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脱节。

2.大量的事实表明,许多企业的失败或受挫都与企业文化的缺失有关。当企业的领导者因思想僵化,无法将员工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时,企业就难以朝正确的方向发展。这种情况下,企业文化明显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设置了障碍,并且有可能最终将企业引向破产的道路。企业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进行人本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和创造功能。在我国,无论是对企业文化的研究还是实践,都缺乏系统的文化理论体系和理论指导作支撑。尤其在企业文化的实践领域,企业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不是过于狭窄,就是过于宽泛,不是认为现在进行宣传不合时宜,就是将企业文化简单的认定为文体活动的开展。这种对企业文化的错误理解、扭曲认识和观念缺乏,对当前企业文化的建设构成了无形的障碍。

3.忽视对企业文化的创新。在对待企业文化的态度上,企业应综合考虑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当前所采用的经营策略、企业的原始文化等多种因素,最终确定适合自身发展和使用的独特的企业文化类型。但是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很难找到发展阶段完全相同的不同的企业,因此,对处于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环境的企业来说,它们对环境的反应和采取的策略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企业文化的创新特色也因此而形成。但是在目前,我国企业的文化类型和文化构建方式却大同小异,相互模仿,甚至照搬照抄,并未根据自身的实际有针对性的设计企业所需要的文化,这种创新意识的缺乏已经严重到了我国企业的文化建设。

二、企业文化与金融危机的作用机理

(一)金融危机的实质是文化危机

金融危机的发生和严重后果,归根结底是社会和企业制度的问题,而制度是文化的外观,也就是说金融危机的实质是文化危机。这种危机来源于企业更是根植于社会。在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中,高消费或超前消费是其中的常态,长此以往的结果是存款不增,贷款不减,加之经济领域的财富创造功能有限,对资金的缺口又不能以减少就业增发货币的形式补充,危机的爆发就成为必然。虽然人们一度认为新经济可以挽救资本主义,但是新经济制度必须落实到实体经济上面才能显示其功效,这个过程漫长而艰巨,单就时间而言,其周期的长短就完全能够超过经济的承受时限。

(二)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新任务

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部分企业的组成人员的表现极其被动,这与平时危机感的训练有关,也与企业文化的灌输有关。这样一来,对待危机的态度就显示出了消极的成分——对企业的未来走向心态茫然,对政策的效果疑心重重,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心灰意冷,对工作的去留人心惶惶。而这实际上是与危机的出现和危机的加剧构成了恶性的循环,长此以往,危机的阴影将最终将企业的机体染成暗色。因此,针对金融危机这种生存环境突变,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要拉开新的篇章。

(三)金融危机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

按照普遍联系原则和意识形态与物质基础之间的关系可知,任何社会现象(包括经济现象)的出现总会有文化因素作背后的支撑。因此,要想破解经济危机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单纯依靠经济手段是一定行不通的,因为同时按照“丁伯根原则”——n种经济现象必须用n+1种以上的手段才能应对——就更应该发现和寻找其他的手段做辅助,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积极发挥企业文化的功效,用强有力的文化来带领员工士气和信心的高涨,用先进的文化带动企业机器向更高的水平迈进,最大限度的拓宽企业的视野和摆脱危机的路径。此外,针对企业文化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应该积极寻找削弱企业应对能力的根源,以更高的历史起点重新审视和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得到加强。

三、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重构

(一)建立与危机管理相对应的企业制度

制度是文化的表皮,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良好的制度作支撑,并且任何企业的成功都与具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制度的实施有直接关联。为了使企业文化能够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脉络,企业在制度设计上就要建立适应经济社会的新观念,进行不断的创新,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要想让企业金融危机中取得更好的发展,以此来促进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建设,就要以市场环境为导向,克服和摒弃所谓的“老板文化”、“原始文化”那种自以为是的文化品格,坚决建立起符合企业长效发展的文化传承体系,使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体现出对企业业绩的提升作用、对企业精神的凝聚作用、对员工行为的激励作用、对企业发展路线的稳定作用。

(二)建立企业文化的长效机制

危机中企业文化的建设要立足企业实际,整合价值理念,建立长效机制。具体做法是,通过目标管理使企业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观渗透到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改革人事制度,强化激励机制,以制度的形式做到人尽其才;改革劳动分配制度,使企业员工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大小进行工作轮换或者岗位轮换,实现多劳多得、能者多得的分配体系;通过实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评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危机感和主动性等。总体而言,企业要以长远的眼光,克服短视行为,对内通过将强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提高社会的知名度;对外通过社会活动提高企业的美誉度。这种内外结合的方式最终指向了企业内外文化资源的整合,文化建设的效益也会因此而凸显。

(三)构筑诚信的文化理念

如前文所述,理念是文化的内核。在针对金融危机和其他类型的危机的过程中,文化理念构筑的基石是对社会对员工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诚信。诚信不仅表现为待人处事的真诚和坦荡,还表现为对既定目标的虔诚和笃信。历史反复证明,任何一个诚信缺失、道义沦丧的社会或组织,都会在危机到来时不堪一击。这是因为,任何冲击都会首先攻占机体的脆弱部位,而谎言的脆弱性不言而喻。同时,对利益相关者的诚信在当今社会被看做是企业最主要的无形资产,诚实守信是保证企业的交易活动正常展开的基本前提。虽然诚心的缺失农村农业论文依然能在法制还不完善的社会获得生存的土壤,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此类行为一定不会大行其道,而在危机再次来袭时,能够顶住风浪的,一定是诚信之辈,那些沉入谷底的,定有背信之徒。

作者:陈扬 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


    更多财政金融论文详细信息: 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文化的重构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zjr/184645.html

    相关专题:唐山华北煤炭医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上一篇:公司物资管理信息化研究
    下一篇:海洋中药学学科建设思路与实践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