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的高质高效增长离不开技术创新,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必须依赖技术创新。“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明确要求。[1]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迅猛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数量多、规模小、分工专业化和所处行业竞争性强,具有技术创新的环境,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在许多行业发挥了主导作用,但也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障碍,迫切需要积极破解,加以推进。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及意义
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总量已达1100多万户,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的60%,缴纳的税款占全国税收收入的50%左右,中小企业还吸纳了近80%的城镇就业人口。全国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大量高新技术产业化也是由中小企业付诸实施的。[2]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繁荣经济,促进高科技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自主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小企业大多属于高消耗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下游,徘徊于低端市场,在技术选择上集中于跟踪模仿或技术引进,而忽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推进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找出一条能力提升途径,对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具有重要意义。通俗地说,技术创新就是指一项新工艺、新产品从研究开发、投入生产,到投向市场并进入运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3]因生存与发展环境以及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创新体系中所处地位及所起的作用的差异,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形式的多样性。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瞬息万变,决定了直接面向市场和消费者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多样性。在创新方式上,呈现出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工艺创新、技术转移、企业研究成品与开发等多种方式;从创新成果看,既有渐进产品(服务)和工艺创新,也有重大成果创新,还有更多的中小企业仅从事技术转移,或为大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的配套和服务,并不拥有创新成果。同时,在创新来源、创新过程等方面也都显示出无限的多样性;二是活动的广泛性。中小企业分布在几乎所有的产业领域,技术创新的产业分布非常广泛;三是决策的高效性。一般大型企业受官僚体制的影响,比中小企业的决策更为保守,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更为高效,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迅速作出创新决策,体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四是创新工作的合作性。技术创新需要多领域的技术和知识,受资金与人力条件的限制,中小企业很难仅仅依靠内部力量获得全部的关键技术和能力。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独立地完成一项较为复杂的技术创新,往往成本投入大,开发周期长,所冒风险大,需要大家共同抵御风险。基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其技术创新在许多行业占据了主导地位,研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分析
目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还面临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创新意识不强,资金、人才缺乏
首先,中小企业负责人创新意识不强。我国的中小企业多是从乡镇企业、私营和个体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安徽省中小企业局2010年调查638家中小企业中,只有130位中小企业负责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不足30%,500位中小企业负责人具有大专及以下学历,占总数的60%。[4]由于缺乏系统的现代管理知识和技术创新意识,往往习惯于墨守成规,缺乏前瞻性,对技术创新认识不足,热情不高,动力不足。其次,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是一项高投入的活动,一项技术创新成果要实现产业化,必须经过研发、中试和产品销售等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中小企业由于发展历程短,资本积累有限,融资渠道狭窄,技术创新资金紧张。再次,技术创新人才缺乏。目前,我国的科技人员70%以上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游离于企业之外。[5]由于隶属关系的羁绊,造成产学研不能很好的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中小企业获得自身以外的技术支撑有限。同时,中小企业自身技术基础薄弱,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其文化层次、基本技能相对偏低,技术创新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加之,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科研条件、工作环境、个人发展前景等制约,造成中小企业很难吸引和留住技术创新人才。此外,很多中小企业成长壮大以后,未能很好地建立和运行现代企业制度,仍然墨守家族式管理,对技术创新人才不敢大胆使用,也造成技术创新人才流失。
(二)担保体系不健全,贷款融资门槛高
目前,我国的融资担保机构不健全,提供的担保品种单一,缺乏风险补偿机制。同时,担保机构分布不均衡,在偏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担保机构发展很不成熟。银行对信用担保机构的认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信用担保贷款的业务面不广。在如此背景情况下,中小企业通过信用担保的形式从银行直接融资就更加困难。同时,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认识不足,技术创新贷款申请审批速度慢、门槛高、难度大,使技术创新在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扩展期缺乏资金支持,制约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加之目前我国地方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保险公司、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等涉足技术创新类贷款业务少,且部分金融机构发展还不成熟,贷款利率高、额度低,风险投资公司发展还较为滞后,进一步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影响了其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制度和法律保障乏力
目前,我国加大了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在国家层面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在财政、税收、金融领域加大了政府投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相较于中小企业的庞大数量,政府对中小企业投入力度还很不够,难以形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条件。以安徽省为例,2006年2333家开展创新活动企业创新经费支出174.8亿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141.7亿元,占81.1%;政府拨款5.4亿元,占3.1%;金融机构贷款等其他渠道融资27.7亿元,占15.9%。[6]同时,我国一些地方虽然建立了科技园区等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加大了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导与服务,但是,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咨询、信息、科技、法律等服务体系建设还任重道远。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我国近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法》《关于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等法律法规,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和具体,缺乏可操作性。特别是政府出台的保护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政策相对缺乏,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屡见不鲜,相当多的知名民营企业也饱受假冒侵权的困扰,甚至形成了“谁创新,谁倒霉”的怪圈。总之,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发展历程短、技术创新的意识滞后、资源缺乏,政府的支持力度有限,造成其在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中举步维艰,技术创新的能力、水平普遍较低,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拓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渠道
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功能,减少对中小企业的歧视,通过贴息等措施,加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新技术运用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通过组建中小企业联合担保共同体等形式,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成立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开展中小企业间互助,实现抱团发展。适当允许符合条件的股份制中小企业发行债券、股票,面向社会募集资金。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银行,为中小企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出口担保,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千方百计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采取差别待遇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发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积极性。
(二)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严厉查处假冒伪劣产品和侵权行为。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1]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依照规定应该开放的一律对社会开放。建立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机构,同时,鼓励社会创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信息咨询、技术指导、法律援助、政策服务和行政支持等服务。[1]充分发挥科技园区的孵化器功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缩短新产品开发过程,提高孵化成功率。
(三)加强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
中小企业应充分应用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加大和他们之间的横向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科研院所和高校广泛参与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四)培养企业家精神和技术创新氛围
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激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而这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执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企业家,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的盈利机会,重新组合生产条件、要素和组织,从而建立效能更强、效率更高、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的活动过程。因此,必须在医学论文范文企业战略的指引下,以良好的企业创新氛围为推动,积极培育企业家精神。同时,中小企业内部也要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吸纳和留住技术创新人才。
作者:贾海峰 单位:安徽工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