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程度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6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①,我国网民总人数已达11100万人,网站总数达694200个。随着网络与现实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不断接近,传统犯罪在网络上也出现了新的犯罪形式,并呈现出高增长和蔓延的趋势,对社会的危害性和不利影响越来越明显。
一、我国网络犯罪的现状、变化趋势及社会危害性
(一)利用网络传播非法信息,危害国家安全,组织犯罪集团,扰乱社会秩序
网络信息传播相对传统媒体更为自由,容易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境外反华势力和等邪教组织通过网络传播信息,危害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此外,网络中出现了黑帮组织,严重危害社会秩序。2005年,在黑龙江查处了利用QQ群组织黑社会的“鬼飘堂”②案件。此外四川还出现了“洪兴帮”③、“血腥帮”和“东兴帮”,武汉青山区出现了“天煞帮”④。这些组织打架斗殴、拦路抢劫、杀人伤害,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二)利用网络聚众赌博,非法敛财
利用赌博网站进行网络赌博比传统赌博方式更隐蔽,覆盖面更广,社会危害性也更大,出现了跨国犯罪的特点,且这种赌博往往涉案资金巨大,极易造成巨额资金流失,为洗钱犯罪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2005年9月,在山东、广东两省警方的大力配合下,台州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网络赌博案件。案件涉及浙江、山东等5个省市,涉案人员400多人,涉案赌资高达10多亿元,获利累计3000多万元。
(三)利用网络传播色情,牟取暴利
网络色情最大的受害者是未成年人。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达到了16.6%,30岁以下的年轻网民达到了网民总人口的71%。犯罪分子利用网站传播淫秽录象、照片、,为卖淫嫖娼提供中介服务,还出现了利用网络聊天室和视频技术进行“裸聊”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对社会风气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利用网络进行盗窃、诈骗,威胁网上交易安全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交易成为一个热点。犯罪分子利用网络陷阱和黑客技术,进行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等金融犯罪,给国家和个人财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危害了我国的金融安全,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2006年4月13日,宁波市鄞州公安分局破获了一起假冒工商银行支付网页骗取网民账号和密码来盗窃他人存款的大案,被盗银行账号和密码达1000余个,盗窃金额上百万元⑥。
二、网络犯罪的特点
(一)跨地域、涉及面广、流动性大
由于网络的无地域特性,涉及面广,犯罪分子在寻找做案目标时流动性大,规律性不强,不易监管。公安机关进行侦察、取证、布控、抓捕的难度也非常大。由于网络覆盖面广,网络犯罪具有跨国性的特点,例如网络赌博、网络色情,犯罪分子往往利用国外的主机来实施犯罪,要想给予彻底的打击非常困难。
(二)隐蔽性强、不容易防范
网络本身是一个虚拟的空间,网络中识别活动主体的身份主要是通过密码和帐号,具有很强的欺骗性、隐蔽性,传统的侦察手段难以发挥作用。在这一方面我国的行业规范还不够完善,打击网络犯罪的法律规范缺失,特别是我国关于电子证据立法的缺失,造成执法困难,打击力度不够。
(三)可查的痕迹物证少,犯罪证据不易保留,打击犯罪取证困难
由于计算机中的数据容易被篡改和删除,而且删除后不保留任何痕迹,加上很多信息系统在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时候安全防范的意识不够,犯罪分子实施破坏、窃取数据等行为后,往往无法取证和调查。加上电子证据的范围、法律效力、取证程序等内容在法律上还没有给出非常明确的规定,使得取证难上加难。
(四)犯罪成本低、风险小、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网络犯罪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不直观,作案手段隐蔽,作案时间短,做案证据不容易保留,容易被删除和销毁,所以发现率比传统犯罪低的多,犯罪的经济成本极低,风险极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利益的驱动下,网络上各种类型的金融犯罪不断出现,社会危害程度越来越大。在一些领域,网络犯罪的危害甚至超过了传统犯罪。
三、网络犯罪的防治对策
目前打击网络犯罪有四大难题,即发现难、抓捕难、取证难、定罪难。对网络犯罪进行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综合治理,法律手段和技术手段必须双管齐下才能发挥作用。
(一)制定、修改和补充相关法律,规范技术标准和技术规定
首先,应当加快电子证据立法的步伐,构建切实可行的电子证据规则。其次,针对在网络中出现的新的犯罪形式,应当对刑法中一些条文进行修改和补充,做好司法解释工作,不断完善我国的网络刑法体系。最后,要通过立法规范技术标准和技术规定,把一些行之有效的行政规章、决定、命令、行业规范上升到法律,使之具有更强的规范性、强制性和适用效力。
(二)规范电子认证标准,发展电子认证行业,解决主体身份确认难的问题
网络上犯罪分子肆无忌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犯罪主体的真实身份难以确认。在网络活动中确认主体的真实身份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有三种解决方案:第一,以身份证号和密码为基础,采用网络实名制。第二,采用USBKey硬件强认证。认证企业利用USBKey内置的密码算法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认证。第三,采用生物特征认证,例如指纹、眼纹、声纹的电子识别技术。
(三)培养高素质的技术队伍和执法队伍,加强群众监督,有效打击犯罪
网络犯罪属于高科技犯罪,网络警察要想成为打击网络犯罪的“好猎手”就必须不断增强科技水平。此外,还需要网监局和各个警种密切配合,需要各个地方的警力相互支援,并发动群众,利用IT技术精英组成的社会团体或民间组织,共同形成一种打击网络犯罪的反黑除恶力量。
(四)加强网络监管,建立预警机制,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国家信息产业部于2005年5月在全国实行网站备案制度,由于只适用于我国境内注册的网络域名,故对于采用国际域名,利用境外的服务器针对国内实施的犯罪行为很难发挥作用。为此,必须制定防范网络犯罪的国际公约,加强与国外网络警察之间的合作,加强网络监管。另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大众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对利用境外服务器从事网络犯罪活动的,要重点监管并对该服务器的访问给予必要的技术封锁,。
(五)制定IT行业的网络安全检测标准,建立层级的安全责任制度,提升信息技术部门的防范能力,维护网络安全
首先,要制定IT行业的网络安全检测标准,强化计算机监察部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检查、监察和处罚职能。其次,要以法律为依据,建立起大量具体的系统全面的管理制度,层级落实安全责任,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强网络甘肃职称安全防范,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点。最后,要采取多种技术措施,提高网络安全的技术水平。要加强网络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防范能力。建立社会防控网络,增强全体人民,尤其是计算机工作人员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和抵制违法犯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