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独立学院进行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能够优化高校资源配置。文中对协同创新的内涵进行了阐述。结合江西省独立学院,分析了江西省独立学院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完善独立学院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协同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
1协同创新的内涵
协同创新理念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彼得•葛洛提出来的。通常意义上说的协同创新是指在科研创新系统中,由三大科研创新主体,包括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所、行业企业科研机构,他们围绕共同目标,共享资源、相互配合和协同,从而形成创新推动力,推动创新产出。从目前情况看,高校协同创新有内部协同创新和外部协同创新两种形式组成。内部协同创新是指高等院校内部所形成的信息、思想以及技术等知识的分享;外部协同创新是指高校院校科学研究所与政府或者企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从而构建产学研平台。内部协同创新和外部协同创新有一致的目标,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多方位多角度进行交流和协作。
2独立学院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教育功利化,制约协同创新教育
教育功利化表现为利益驱使校园文化没有长期稳定设置的计划,使整个校园环境浮躁。教师和学生很难专心进行创新研究,独立院校对教师关心和引导不够,只让教师把课程教好,不出什么大问题就行,没有对教师在创新等能力上进行培养和提升。教师的引领作用没有显现出来,学生创新意识也没有得到体现,以致创新成果几乎没有。教育功利化还表现在学生考各级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上面。学校面临就业率的压力,学生自己也感觉到就业要有些筹码,所以,很多独立学院鼓励学生报考像会计毕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和教师资格证等各种资格证,学生自己也愿意报考,因为他们感觉只要拿到了更多资格证书,就业就有了保障。长此以往,社会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会淡化。
2.2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不适应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培养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这个培养目标的确定是由独立学院的性质决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要求独立学院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为这个培养目标服务,要增强课程设置的实践性、运用性和技能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课堂参与能力。但从江西省十多所独立院校课程设置情况来看,所开设的通识课程数量过多,一般有40%左右的比重,太多的通识教程造成课时浪费,不能适应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专业课程比重一般为35%左右,选修课程比重为25%左右,但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也很突出独立学院培养运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和技能性课程很少,大多课程还是和一本、二本一样偏重理论,并没有与行业或企业对接上,以致与社会发展和需要脱钩。
2.3实习和实训没有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独立学院课程设置有毕业实习或实训,有时间和学分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时间和学分要求往往是走过场,学生自己找个单位或企业,有的甚至没有去实习,到时间把实习表格填写好交给实习指导老师,只要学生按实习表格要求填写满了,实习指导老师一般都会给及格以上。这样的实习或实训,学生没有真正深入到企业,高校或指导老师与企业几乎没有联系,实习单位也没有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或其特长来设置岗位,只是提供一些简单的工作岗位,以致学生感觉学无所用。
2.4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需求脱钩
虽然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但社会到底需要具备什么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很多学校没有到企业实地考察,没有认真做调研。各专业培养方案也是借鉴一本、二本、或者其它同等院校的培养方案,没有考虑学校自身的特色,思想固化,没有探索出受社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
2.5师资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差距
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主要以研究生为主,这些教师基本上是从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进行教学,相对来说,这些教师专业理论性比较强,但他们的实践技能比较缺乏。在学校任教以后,他们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一个学期任教三门不同的课程很正常。而独立学院又只有比较少的经费让这些教师到企业、兄弟院校或者国外高校进行考察和学习,从而独立学校教师的实践性和国际化程度都比较低。
3完善独立学院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3.1强化人才培养目标理念,加强专业文化建设
强化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可以通过开展让广大师生参加的各种形式的扩大会议,通过大量的海报宣传,使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广大师生的思想,让每个教师和学生都有创新意识,从而构建“重实践、重技能、重应用、重团队、重诚信”的思想意识。
3.2适应社会需求,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独立学院各专业重新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做到学校和企业对接、学校和地方产业相融合,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专业课程、课时和学分。要优化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尽量减少相近课程知识点的重复,要做到各专业培养的标准,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和课程与教学环节这三方面的统一性。要增加实践性、应用性和技能性课程的课时量,减少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教育主管部门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减少通识课程的课时量,从而学生有更多的学时来学习专业课程。在设置选修课程时,要注重跨学科跨专业课程的设置,通过这样课程的设置,能够有效地补充课程教学以外的内容,学生更能够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3.3加强学校与校内外资源合作,进行协同创新培养
为了加强对学生协同培养,独立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相关企业、相关院校以及校内其它部门进行协同创新培养,具体来说可以采取“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和“校内合作”等形式,来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比如“校内合作”形式,像英语、高等数学和计算机等这些基础课程和教学,都需要其它管理部门的帮助,这些部门的教师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实践性引导。比如“校企合作”形式,各个管理部门要利用各种资源、全方位地与外界企业联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真正做到让更多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学校还可以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通过很多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比如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勤工助学以及三下乡等活动,学校可以把这些实践活动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就业以及创新创业等相结合,通过各种手段激励学生参与这些社会实践活动。
3.4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独立学院要加强专业课相应的实验室和软件建设,增强课程的运用性和实践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加强大学生创意产业园建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有个锻炼的平台,让他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为了服务当地社会经济,独立学院要依托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意产业园区等,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协同创新,让学生能接触到企业,慢慢清楚企业需要什么人才,从而了解社会。
3.5多种渠道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独立学院要有专门的制度和资金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可以派出一些教师到水平比较高的国内外学校进行考察学习,进而扩展教师的视野;学校每年也可以派出一定比例的青年骨干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提升教师的技术能力。当然,学校也可以聘请在企业有一定经验的中高层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让这些更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望国,徐宝兴,饶丽娟.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7).
[2]薛传会.论高等学校的协同创新战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2.
[3]刘鑫.协同创新机制在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中的改革探索———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4.
[4]钟玮.地方大学培养宁夏职称应用型人才协同创新模式研究———以肇庆学院为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朱蕴兰.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6.
作者:吴小花 陈勇飞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现代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