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政金融 >

谈涉海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一、宁波市高校涉海外语人才培养现状

(一)宁波涉海外语人才无法满足本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需求

目前,宁波市众多高等院校根据自身所处的地域特征,开设了一系列与海洋相关的专业,培养了一大批涉海人才。如,宁波大学的海运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的现代物流学院、宁波工程学院的交通与物流学院以及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充分运用各自在学科上的优势,培养了一大批海运物流类人才。另外,除了海洋贸易物流类人才的建设,宁波市海洋生物与生命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已经比较完善。但是,目前宁波市各类高校设置的涉海类专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且专业分布狭窄,主要还是集中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业及物流专业等,过多开设了基础学科专业和传统专业,造成某些专业设置重复,甚至在海洋类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部分专业人才显现出相对过剩的趋势,而与海洋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涉海外语人才则相对缺乏。大批具备涉海类专业知识的人才,由于外语水平的欠缺,无法到新兴的涉海类企事业单位就业,同时,一些外语人才因为缺乏涉海类专业知识,也不具备服务于海洋事业的能力。目前,除了以上传统涉海专业以外,海洋服务业、海岛资源开发,海洋文化交流,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新兴产业中涉海外语人才更是缺乏,根本无法满足海洋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宁波涉海外语人才培养板块严重缺失

近几年来,在宁波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涉海外语人才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追根朔源,高校涉海人才培养中涉海外语人才培养板块严重缺失是主要原因。基于对区域地理优势的分析,宁波市早已实施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引进和培养了大量各类涉海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海洋经济的发展。从宁波本地培养的海洋人才来看,目前在宁波市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下,已形成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养高层海洋人才,以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培养海洋技能人才的基本格局。[2]但是,针对宁波市现有的涉海人才培养格局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涉海人才培养主要还是着眼于具备涉海专业知识的高层海洋人才和具备涉海业务操作技能的初级人才,没有整体规划设计过如何培养涉海外语人才,各高校都没有构建起基于专门选拨和专业化培养基础上的针对外语感兴趣的涉海类专业学生外语人才培养板块。目前,除了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开设了部分涉海类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课程之外,宁波市各高校涉海类专业的外语教学中,仍然是普遍的大班化教学和通识教育,无法体现专业特性,涉海外语人才培养板块的严重缺失导致出现涉海人才培养格局的“短板效应”,这些都将影响涉海外语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因此,构建涉海外语人才培养板块,进一步完善宁波市高校涉海人才培养格局对于促进宁波海洋经济对外交流和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宁波涉海外语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不到位

人才培养离不开基本的保障,如教学设备投入、基本经费安排、配套课程教材编排、专业教师队伍培养等。由于涉海专业实践性很强,除了这些方面的基本投入以外,还要求有良好的海上实习条件和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这就比其他一般专业需要更大投入。尽管目前宁波市各类高校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投入大量资金来保证基本的教学经费,并建成一批涉海类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明显改善了涉海人才培养的办学条件,但总体来说,建设经费依旧相对紧张,部分院校的海上实习条件没有得到切实落实,这些直接影响了专业实践的教学质量,从而制约了涉海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此外,作为高等教育实力的主要指标,宁波市高校中还没有涉海类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3]由于基本保障不到位,教学计划制定、教材编写等方面明显滞后,更谈不上进一步探讨明确涉海外语人才应具备何种知识结构,如何合理安排涉海专业知识与外语知识的比重,也就无法明确外语教师队伍的规模和结构组成。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也是一大问题,宁波市高校中缺乏高层次、高水平的涉海外语学科领军人物,缺乏在国内外同行中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具有很高学术造诣和综合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

二、宁波市涉海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宁波市涉海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该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依靠发达的海洋经济,保留现有海洋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性强、覆盖面广以及学科建设相对完善的特点。同时,汲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成果,在现有的基础上突破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确定培养目标,建立特有的培养体系以及推广经济适用的培养形式。

(一)确定创新型涉海外语人才为培养目标

外语人才培养历经变革与完善,从应用型外语人才、复合型外语人才到创新型外语人才,外语人才培养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转向。[4]培养新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一直是我国外语教育界人士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进入 21 世纪后,需要有一批更为尖端的外语人才,创造性地处理对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重大问题。因此,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发展为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也调整为“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5]并且,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学科之间的复合、交融和渗透。因此,在关注涉海外语人才的培养问题上,应特别重视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说,创新型涉海外语人才是在海洋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是指具有创新意识、扎实的海洋相关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外语实际运用能力,能独立从事与海洋相关的涉外经济交流、技术输入输出、文化交融影响以及条约规则制定等工作的涉海涉外语特殊人才。从培养目标上看,旨在海洋经济的大背景下,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体现海洋经济和涉外工作的人才,具有丰富的海洋知识与较高的英语水平,能够有效完成海洋经济产业中的相关工作任务,并能在工作中体现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值得注意的是,涉海外语人才的培养,更加关注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更加关注学生在工作中的实际能力,而不只是形式上的变化。

(二)建立高校院系联合式培养体系

根据对宁波市现有海洋人才培养格局的分析,宁波海洋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是宁波市高等院校。因此,建立宁波市高校院系联合的培养体系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优化涉海外语人才的培养层次和结构。从具体战略上看,整个体系建设关键在于海洋类学院(系)、经贸类学院(系)与外语学院(系)的协同联合培养。建议以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和海运学院、宁波工程学院交通与物流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现代物流学院等院校的海洋与物流学院为涉海外语人才培养中心,培养高层次和基础技术型的涉海人才,并以各个学校下属的外语学院为协作单位,加强各院校与各院系之间的信息联动,利用优势资源,重点培养,在某一领域内实现涉海人才向涉海外语人才的过渡。宁波海洋经济的发展,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港航服务业、临港大工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岛资源开发为重点。因此,港航服务业、临港大工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岛资源开发领域也是今后涉海外语人才培养的重点。以宁波大学为例,海洋学院、海运学院、商学院以及机械与工程学院等均可以与外语学院展开校内合作,重点培养一批能适应在以上四个重点建设领域工作的涉海外语人才。比如,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宁波市两大高教园区为中心,根据一定的选拨机制,开设水产养殖学(英语特色班)和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英语特色班)等以海洋类学科为主修课程,全英文教学为特色的涉海外语类专业,相关专业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特色班。

(三)推广校企合作式培养形式

宁波市涉海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群体并不是所有海洋相关类专业学生,而是面向与海洋专业相关的学生设立涉海外语人才试点班,以个体优势(海洋类知识技能和外语类知识技能)为基础实行专门培养。为优化教学过程,解决办学经费紧张等问题,建议推广校企合作式培养形式。学校通过与海洋经济发展部门和企业合作,实行定向或订单培养,也可让优秀的涉海人才到高校深造,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紧缺型人才。此举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教学资源,还可以通过一线的教学,向涉海人才汲取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经验,从而完善课程体系,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估,优化人才培养形式。

1. 完善海洋知识为主外语知识为辅的课程体系

在完善课程体系方面要注意如下二点:首先,需要明确三大类课程内容。一是涉海外语类基础课程:比如开设海洋类外文通识材料阅读、涉海交流口语和听力培训及涉海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强化外语基本功训练;二是海洋文化普及类课程:比如开设海洋文化概况、英美海洋文学经典作品选读等课程,提高海洋意识,强化学生对海洋的关注;三是海洋专业类课程:比如海洋工程、海洋环境、海洋生物、海洋医学、海洋商贸、海洋法规等,由海洋相关各专业所在学院负责实施,以保证其专业水准。其次,要重视涉海外语类实践环节。这一环节包括专业知识交流、论文写作与社会实践等环节。专业知识交流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生主动关心和了解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前沿的进展;论文写作可以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社会实践是指融入到企业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最后,可以考虑建立零课时课程。由于学科的交叉性和有限的课时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利用网络课程、网络链接设计一定量的零课时课程是解决课时量不够的有效手段。[6]根据相关课程的教学要求,将该课程分为数个教学关键阶段,找出各个阶段的教学核心,之后围绕核心选择教学材料,列出思考题和阅读材料以供学生在课后开展自主学习。零课时课程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传授知识,还可以培养和强化学生自学的能力,并且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此举对创新型人才素质的培养意义深远。

2. 实施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教学评估

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参与大量涉海主题活动和模拟工作流程,并且以船舶修造、海上运输、石油化工、滨海开发公司等企业为实训基地,做到“知行合一”,逐步缩小学生现有水平和实际用人单位要求之间的差距。因而针对涉海外语人才培养的评估也是立体的,要以多渠道多形式的方式展开。整个评估自上而下,包括企业和学校不同层面的评估;由个体到整体,包括对学生、教师和相关学科建设的评估。涉及到人才个体,不同的管理层面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开展全方位的评估。专业知识包括海洋专业知识和相关英语知识技能。海洋知识占 40%,突出海洋知识的主体地位,英语相关知识占30%,能够让学生给予英语学习足够的重视。实践能力的评估结果占 30%。涉海外语人才是否符合达到培养目标将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评估的结果决定。

三、结语

涉海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是涉海人才培养模式在新形势下的有益补充,可以为宁波市海洋经济的发展输送大批优秀的涉海外语人才,促进宁波的海洋经济更好地与世界经济接轨。但在实践中,教材选择、教法革新和人才就业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高效农业论文要做,只有不断适应新情况,不断完善与优化整体建设,并且切实落实各项工作,涉海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地发光发热。

作者:梁虹 林奇凯 张宇峰 单位:宁波大学 外语学院 宁波大学 信息学院


    更多财政金融论文详细信息: 谈涉海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zjr/157823.html

    相关专题:农业技术论文 银行竞争力


    上一篇:生态旅游管理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