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电视新闻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在传播方式上还是在主持人语态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就对这种转变进行研究。
二、大众文化与电视新闻主持人语态的转变
(一)从“说教”到平等的转变
电视新闻最初出现的时候,主要作用是宣传政策、公布新规范,主持人被定位为说教者的角色。其主要任务就是宣读政策性稿件,可以说是国家的代表,无论是表情上还是在语气上都充斥着严肃的气息,给人一种凝重之感,因此与一般娱乐节目相比,其并不是很受观众的欢迎。80年代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开始对精神生活有所追求,电视新闻节目回归生活、回归大众的呼声越来越高,电视新闻传播理念在这种形势下发生了重要变化,主持人不再是居高临下地宣传国家政策,而是与观众之间建立了一种平等关系,可以说是新闻事件的“分享者”,语气中多了一些亲和力,使观众改变了对电视新闻及主持人的看法。[1]
(二)播音语态的个性化
以往人们对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印象是“千人一腔”,象征着庄重与权威,其基本任务就是将稿件上的内容正确传达给观众,可以说其强调的是权威性和准确性,讲求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这种千篇一律的主持风格虽然正式,也很少出错,但是会给观众一种无趣、呆板的感觉,差别仅仅是内容上的差别,谁去主持并不重要。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的思想逐渐向着自由化的方向发展,这种主持风格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电视新闻部门开始树立服务意识,鼓励主持人发展属于自己的主持个性,趣味性语态开始在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口中展现出来,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主持风格,主持人的工作也不仅仅停留在阅读稿件阶段,同时可以在新闻节目中加入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或对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观众答疑解惑,或是针砭时弊,谴责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此时观众在提到电视新闻节目时不再称为“那档节目”,而是称为“谁的节目”,可见这种个性化语态在电视新闻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三)与观众的“零距离”交流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人们对电视新闻的“挑剔”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观众不仅想作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关注者,同时更想作为电视节目的参与者。在这种背景下,电视新闻的内容必须向着民生化、娱乐化的方向发展,节目主持人除了要创造出个性化的主持风格以外,还要具备更加灵活的应对能力,实现与观众的面对面交流,满足观众的参与欲望。例如,目前无论是中央电视台、省会级电视台还是地方电视台几乎都建立了官方网站,新闻节目在直播过程中,观众可以在官方网站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主持人需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与大众分享,并谈谈自己的看法,能够让观众感觉到自己的确能够参与到电视节目中,在直播中与主持人之间实现平等互动。电视新闻节目纷纷改编,将播报新闻改成了“说”新闻,主持人的语气中多了一种“聊”的意味,给人一种随和、放松之感,主持人的表情也更加丰富,亲和力更强,朝气中不失稳重、幽默中不失理性,带给观众不同的体验。[2]
三、大众文化背景下电视新闻主持人的新走向
(一)摆脱收视率的束缚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众文化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积极影响,但是受到“收视率为王”观念的影响,很多节目制作者对电视新闻的理解已经存在偏差,片面地用收视率来衡量一档节目的质量或者是一名主持人的能力,导致电视新闻呈现出异化趋势。收视率是传播效果的体现,关注收视率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为了激发观众的猎奇心理过分关注表面工作而不注重新闻本身,节目不能对大众舆论产生正面引导,不能对观众起到一种积极的教育作用,反而去传播不正确的价值观,电视新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无论是节目制作人还是主持人都应该明确节目的价值所在,忠于节目的原始目标,我们不反对改革,但是绝不能为了迎合大众口味采用庸俗、肤浅的方式进行主持。要求节目制作者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收视率,发现节目以及主持人风格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进。[3]
(二)主持人语态的进一步转变
在各类新兴媒体的冲击下,电视新闻要想实现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将主持人作为重要砝码。一方面,主持人需要不断丰富自身内涵,美丽的外表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注意,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观众一定是更加偏爱机智、大方、富有人格魅力的主持人。尤其是当前电视新闻大多数都是直播,主持人必须具备灵活的应对能力才能获取观众的认可;另一方面,主持人的语态必须更具个性,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个性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一种亲和力和号召力,对新闻事件有独到的理解,能够在还原事实真相的同时引发观众的共鸣,形成一种独特的主持风格。[4]
四、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进行,大众文化逐渐发展起来,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大众传媒也发生很大改变,电视新闻媒体主持人语态的转变就是典型实例。在这种形势下,电视新闻媒体应该摆脱收视率的束缚,主持人也应该形成一种独特风格,使节目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者:吴雁 单位:莆田电视台